歐陽修:醉翁之意在哪裡?(組圖)

作者:康震 發表:2012-03-10 14:2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唐宋八大家當中,唐代有韓愈、柳宗元兩大家,宋代則有六大家,首先要提到的就是歐陽修

作為北宋數一數二的大文學家、大政治家,歐陽修的一生可謂波瀾起伏、有聲有色。當我們走近他的時候,會發現在他的身上,有許許多多個謎。比如:

二十出頭的歐陽修,靠駢體文這塊磚頭敲開了進士科的大門,從此走上仕途,但他本人對駢體文一直都很不感冒,古文才是他的最愛。那麼從寫駢體文的考生到成長為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人物,這期間,歐陽修經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

十歲那年,歐陽修的仕途正如日中天,卻突然被貶滁州,有人說這是因為他與一樁不乾不淨的通姦案有關,事實的真相究竟如何?如果沒有這場蹊蹺的官司,歐陽修還能寫出《醉翁亭記》這篇流傳千古的名篇嗎?

五十歲的時候,歐陽修主持科舉考試,錄取的進士當中,有蘇軾、蘇轍兩兄弟,曾鞏一家六位兄弟,還有後來成為著名哲學家的張載、程顥,這一榜真可謂宋代的「龍虎榜」了!那麼,歐陽修是如何修煉出如此明亮的「慧眼」,發現如此之多的俊彥之才的呢?

狄青是北宋最傑出的軍事家之一,因戰功卓著位居樞密使,成為最高軍事首長。他為人質樸忠誠,然而在歐陽修等人的一再彈劾下,卻被罷免了樞密使,不久鬱鬱而終。這究竟是私仇在作怪,還是積習在搗鬼?

誰也想不到,花甲之年的歐陽修,居然再次深陷「亂倫門」事件,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桃色事件總是糾纏著歐陽修?他本人能給我們一個合理的解釋與說法嗎?

所有這些難題,需要我們來一一解讀、解釋、解密,當我們深入其中,探知其理,也就慢慢走近了歐陽修,走進了他的生活,走進了他的內心世界。

唐代韓、柳兩大家中,我們先介紹韓愈,宋代六大家中,我們要先介紹歐陽修,為什麼?因為歐陽修是宋代六大家的第一大家,這個評價不是空穴來風,而是言之有據的。這個「據」就是歐陽修的三個領袖地位。

首先,歐陽修是北宋政壇、文壇的領袖人物。歐陽修是北宋最重要的政治家、改革家之一,他不僅在中央擔任過各種不同性質的重要官職,而且在地方上做過多任行政首長。特別是在擔任參知政事(副宰相)期間,多次主持、參與決策國家的重大政治改革活動與政治事件;他是著名的史學家,主持編撰著名的《新唐書》、《新五代史》,要知道,在「二十四史」的作者當中,以一人之力主持修撰兩部史書的並不多見;他是著名的經學家,對於《詩經》、《周易》、《春秋》都有深入的研究;他是著名的金石學家,家藏周代以至隋唐時期的金石碑銘遺文拓本,歐陽修對其進行整理題跋,編成的《集古錄》一書,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金石學著作。

歐陽修是宋代最重要的文學家之一,一生創作詩歌八百餘首,詞兩百多首,散文辭賦五百多篇,是宋詩、宋詞、宋代散文風格最重要的奠基者之一;歐陽修是著名的文學理論家,他的《六一詩話》是古代第一部以詩話命名的文學理論著作,開啟了「詩話」這種文學評論的形式;歐陽修的書法造詣也很深厚,其書法深受顏真卿影響。朱熹說:「歐陽公作字如其為人,外若優遊,中實剛勁。」是很中肯的評價。

其次,歐陽修在六大家當中處於領袖的地位。宋代六大家中,其他五大家要麼是歐陽修的門生,要麼曾經得到過他的提攜與獎掖。比如蘇軾、蘇轍、曾鞏,他們三人都是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歐陽修主持科舉考試時錄取的同科進士。曾鞏在後世的名氣雖然不很大,但是他在當時卻深受王安石、蘇軾、秦觀等人的推崇。歐陽修對他這個學生非常器重,曾多次向朝廷舉薦。應該說,曾鞏之所以能夠成為北宋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與歐陽修的關懷、教誨有著直接的關係。蘇軾是北宋最傑出的文學家,也是中國古代最傑出的全才之一。蘇軾以自己卓越的才華震驚了歐陽修,而歐陽修也以豁達的胸懷為自己的得意門生登上文壇宗主的座位鋪平了道路;蘇轍也深得歐陽修的器重與關愛,他後來不僅成為宋代的大散文家,還官至參知政事,是當時頗具影響力的政治家。

蘇軾兄弟的父親蘇洵一輩子沒做過什麼像樣的官,他也不是歐陽修的門生,最初甚至與歐陽修並不熟識。但是當歐陽修認識到蘇洵的才華之後,便極力向朝廷舉薦,並在文壇內外反覆揄揚褒獎蘇洵父子的文章。正是由於歐陽修的努力,蘇洵父子的文章才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文人士大夫的普遍認同,這對於奠定蘇洵在北宋文壇的地位有直接的作用。王安石也不是歐陽修的門生,但通過曾鞏的介紹,歐陽修對王安石非常欣賞,曾賦詩一首,稱許王安石的詩文可與李白、韓愈比肩。然而,驕傲的王安石對曾鞏的推薦、歐陽修的器重似乎並不很在意。雖然如此,歐陽修依然在適當的時候向朝廷全力推薦王安石,在推薦信中,他稱讚王安石「守道安貧,剛而不屈」(《薦王安石呂公著札子》),對他寄予很高的期望。

第三,歐陽修在整個唐宋八大家當中也居於領袖地位。蘇軾曾這樣評價自己的老師:

愈之後三百有餘年而後得歐陽子,其學推韓愈、孟子以達於孔氏,著禮樂仁義之實,以合於大道。其言簡而明,信而通,引物連類,折之於至理,以服之人心,故天下翕然師尊之。自歐陽子之存,世之不說者,嘩而攻之,能折困其身,而不能屈其言。士無賢不肖不謀而同曰:「歐陽子,今之韓愈也。」(《六一居士集序》)


歐陽修品茶

大意是說:韓愈去世後三百年,歐陽修出世,他推崇韓愈、孟子、孔子禮樂仁義的學說。歐陽修的文章簡潔明快,誠實通暢,善於比喻聯想,寫得有理有據,令人折服,所以天下人都尊崇他為導師。歐陽修在世的時候,不喜歡他的人,紛紛攻擊他,但也只能對他進行人身攻擊,卻奈何不了他的言論。天下的讀書人,無論是好人還是壞人,都會不約而同地說:歐陽修,這就是當代的韓愈啊!

也就是說,在唐宋八大家當中,真正率領天下讀書人尊奉孔孟之道,提倡寫作古文的領袖人物就是兩個:唐代的韓愈,宋代的歐陽修。

所以我們說,歐陽修的這三個領袖地位決定了他是宋代六大家中的第一大家。對一般的讀者朋友來說,歐陽修最為大家所熟悉的還是他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記》。關於這篇散文,首先一個疑問就是:年紀並不太大的歐陽修,為什麼要自稱醉翁呢?在《醉翁亭記》中,他說自己醉翁之意不在酒,那麼,他的醉翁之意到底在哪兒呢?難道僅僅是在山水之間嗎?

還是讓我們來好好看看這篇《醉翁亭記》,文章一開篇就說: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環繞滁州城四面的全是山,朝西南望去,那兒的森林與山谷特別幽美。遠遠望去,那鬱鬱蔥蔥幽深秀麗的地方,就是琅琊山啊。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潺潺的流水聲,從兩座山峰之間飛瀉而出,這就是釀泉呀。峰迴路轉之際,看到一座亭子在釀泉之上如鳥兒展翼欲飛,非常精巧,這就是醉翁亭啦。

那麼,這亭子是歐陽修修建的嗎?非也。

作亭者誰?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建造亭子的是山裡的僧人智仙,給醉翁亭取名兒的就是我這個滁州太守歐陽修呀!我跟朋友們來這醉翁亭飲酒,才喝了一點點就醉倒了,我的年紀最大,所以給自己取個別號叫「醉翁」。我這個醉翁飲酒的本意並不在酒,而在於山水之間吶!秀麗幽美的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內心深處,飲酒只不過是一種寄託罷了。

這篇文章一開始,就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醉,一個是樂。作者說自己來這亭子與朋友們飲酒,喝一點點酒醉了,難道是心裏貪杯,卻沒有貪杯的本事?不是,作者告訴我們,他是被滁州美麗的風景醉倒了。他說:「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我飲酒的本意並不是貪杯,我貪戀的是眼前的美景,這喜悅藏在心裏,這醉意浮現在酒中。酒不過是為我欣賞美景而助興的啊!

所以,作者是因為美景而醉倒而喜悅。可是,醉則醉矣,作者為什麼要稱自己為醉翁呢?要知道,宋仁宗慶歷六年(1046年)的歐陽修才不過剛剛四十歲,不惑之年,稱翁,稱老頭子實在是太早。有人可能會說,這也不奇怪,蘇軾四十歲任密州知州時,就曾寫下「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的詞句,蘇軾不也是自稱老夫嗎?杜甫詩云:「人生七十古來稀」,七十歲對古人而言已經算是高壽了,也許,他們對四十歲的感覺就相當於我們今天對五十歲甚至六十歲的感覺,是可以稱之為老夫、老翁的。古人不像現代人,總想把自己裝扮得更年輕一點,他們似乎總喜歡將自己裝扮得更老一些,總喜歡將自己稱為老夫、老翁,這樣似乎更有味道,更有厚度,也帶有一些遊戲人生、人生苦短的味道。

歐陽修說自己喝了一點酒就醉了,在喝酒的人當中,年齡又最大,所以自號醉翁。其實,不管是不是醉翁,只要心理是年輕的,內心是快樂的,哪怕真的是八十歲的老翁也沒關係。可是,緊接著,在文章中,這個所謂的醉翁似乎真的變成了一個精神頹廢、容顏蒼老的老頭子了:

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聚會的快樂並不在於有音樂相伴,而是大家在一起快樂地玩耍遊戲。你看,朋友們觥籌交錯,你來我往,盡情歡樂,好不熱鬧!可是在人群中,卻有一個人容顏蒼老、頭髮花白,很頹廢地醉倒了,這個人是誰?就是我,滁州太守歐陽修啊!

這是怎麼回事?剛才不是還說滁州的山水如何美麗,如何令自己心醉,如何令自己快樂嗎?這才多長時間,怎麼突然就真的變成了一個蒼顏白髮的老頭子了?怎麼突然就如此頹廢地醉倒在人群中了?我們不禁要問,在歐陽修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他這個所謂的醉翁到底有什麼心事?歐陽修說自己的醉翁之意在乎山水之間,在乎山水之樂,但是我們卻很想知道,歐陽修究竟為什麼會喝醉,而他的醉翁之意又到底在哪裡呢?

我們來看看歐陽修在滁州期間的一首詩:

四十未為老,醉翁偶題篇。醉中遺萬物,豈復記吾年。……

山花徒能笑,不解與我言。惟有岩風來,吹我還醒然。(《題滁州醉翁亭》)

四十歲怎麼能算是老呢?我這個醉翁在這亭子裡偶爾留下了一篇文章。一個人喝醉了就可以忘掉所有的煩惱,哪裡還會記得自己的年齡呢?山間的花朵在那裡開放,微笑,但是卻不能理解我的內心,只有山間的清風吹來,讓我從醉態中醒來。

後來,歐陽修在給朋友的一首詩中也曾說道:「我昔被謫居滁山,名雖為翁實少年。」想當初我被貶到滁州的時候,雖然自稱是醉翁,實際不過是個少年郎啊!

看來,歐陽修這個醉翁並沒有完全醉倒,他的頭腦非常清醒,只不過他自己不願意醒來罷了!他之所以喝醉酒,之所以要醉倒,只不過是為了忘記世間萬物,忘記所有的煩惱,甚至不願意記得自己的年齡,因為不僅是山間的花朵,就連人世間也未必都能夠理解自己的心情!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原來這位所謂的四十歲的醉翁,之所以在滁州做知州,是被朝廷貶謫而來,並非自己自願而來啊!

那麼,在歐陽修被貶來滁州之前,他擔任過什麼官職呢?他擔任的是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按察使。龍圖閣直學士是一個榮譽職銜,河北都轉運按察使是一個實職,負責今河北南部、河南和山東北部地區的行政及官員考核工作,實際上是這一地區的最高行政首長,相比滁州知州職權與品級當然要大得多。那麼,歐陽修的大官做得好好的,為什麼會被貶呢?說起來大家可能不太相信,因為有人狀告歐陽修私生活不檢點,再說具體點,有人告他與自己的外甥女不乾不淨,有不正當關係。這可是個爆炸性的新聞!前面我們剛剛介紹過歐陽修,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具有崇高的地位,怎麼會做出如此不堪的事情來呢?事情的真相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事情還得從十年前說起。

歐陽修有一個妹妹,我們姑且就稱她為歐陽氏吧。歐陽氏的丈夫叫張龜正,在與歐陽氏結婚前,張龜正曾有一段婚姻,妻子去世後,留下一個女兒。與歐陽氏結婚後不久張龜正就去世了,丟下了這一對孤女寡母。這時候歐陽氏無依無靠,只好來到歐陽修的家裡,依靠歐陽修生活。這個小女孩也就成為歐陽修法律意義上的外甥女。

光陰荏苒,歲月如梭,轉眼張龜正的女兒長大了,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於是就由歐陽修做主,將她嫁給了自己的一個遠房侄子歐陽晟。歐陽修的做法有情有義,他不僅照顧自己的妹妹,還照顧妹夫前妻的女兒,負責她的終身大事,把她嫁給了自己的遠房侄子。

但是世上的事情誰也說不准。歐陽修的文章寫得再好,他的腦袋再聰明,也預料不到後面所發生的事情。歐陽晟有一個男僕,這個男僕長得是青春年少,風流俊俏,這位張氏也是美貌多情,兩個人朝暮相處,眉來眼去,一來二去就勾搭上了。歐陽晟發現了男僕與張氏之間的姦情之後,就將這兩個人送交開封府右軍巡院發落。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與歐陽修有沒有關係呢?沒有,沒有任何直接的關係。如果非得說有關係,那就是這個案子中的兩位主角都算是歐陽修的親戚。但是奇怪的是,當時的開封府尹也就是開封市市長楊日嚴看到這個案子卻異乎尋常的興奮,決定把這個案子做大,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楊日嚴在益州做知州的時候,因為貪污瀆職,遭到時任諫官的歐陽修的彈劾,所以他對歐陽修一直懷恨在心,一直想要尋找機會打擊報復。這一次他看到這個案子與歐陽修多多少少有點兒關係,覺得是天賜良機,就想要深入發掘此案,將這個簡單的通姦案複雜化,特別是想要將此案與歐陽修建立直接的聯繫,最好能挖出點歐陽修「陰暗」的秘密來,那就可以報這一箭之仇了!

於是,楊日嚴就責令手下對張氏嚴加拷問,想要從張氏那兒拷問出來一些對他有利的東西,從而對歐陽修實施打擊報復。

張氏雖然迷戀男僕的風流俊俏,做出了出格的不體面的事情,可是她畢竟是個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婦道人家,沒見過什麼世面,如果不是因為姦情東窗事發,被拘禁在開封府,可能這一輩子都不會跟開封府打什麼交道。在獄吏的威逼恐嚇、反覆訊問、誘供之下,自然是驚恐萬狀,口不擇言,為了早點把自己從這刑獄之地解脫出去,她東拉西扯、胡言亂語,供詞中涉及的大多是自己沒有出嫁之前的一些亂七八糟的事情,不僅污穢曖昧、駭人聽聞,而且居然與歐陽修也有些關係。楊日嚴看到張氏的這一番供詞,真是大喜過望,這不正是他所想要的證據嗎?這一下歐陽修要徹底完蛋了!

當時,想要歐陽修完蛋的可不只是楊日嚴一個人。一兩年前,在范仲淹主持的「慶歷新政」政治改革運動中,身任諫官的歐陽修曾對賈昌朝、陳執中等一班守舊官員展開激烈的抨擊,現在賈昌朝、陳執中高居宰相之位,他們也想利用這個案件將歐陽修徹底整垮。

可是事情的進展並不像他們想的那麼順利。具體負責審理案件的官員孫揆秉公斷案,他堅持認為,張氏案件的核心在於通姦一事,除此之外的其他事件,均不屬於本案所追究的範圍;其二,張氏在刑獄之中心神不寧、驚慌失措的情況下說出一面之詞,僅僅以此為據難以斷定歐陽修有什麼罪責。因此,他堅持本案只以張氏與男僕通姦這一事實來定罪,而絕不涉及其他事件。

這當然與楊日嚴、賈昌朝、陳執中等人所期待的目標相差十萬八千里了!賈、陳二人立刻授意諫官錢明逸上書彈劾歐陽修與外甥女通姦,並意欲霸佔張氏家財。為了加強彈劾的力度,圓滿完成宰相們交給的任務,錢明逸可謂煞費苦心。他找出了一份自認為非常具有說服力的證據,什麼證據呢?就是歐陽修的一首詞:

江南柳,葉小未成蔭。人為絲輕那忍折,鶯嫌枝嫩不勝吟。留著待春深。
十四五,閑抱琵琶尋。階上簸錢階下走,恁時相見早留心。何況到如今。(《望江南》)

初春的江南,柳葉還很稚嫩,別說遊人不忍攀折,就是黃鶯鳥也不忍心在如此柔弱的枝頭吟唱。就是在這樣一個洋溢著青春氣息的時節裡,我們的主人翁出場了,這是一個十四五歲的少女,她就好比那稚嫩的柳葉一樣惹人愛憐。這是一個多麼可愛活潑的少女!你看她:時而抱著琵琶調弦索調,若有所思,似乎是想要彈奏一段情長意濃的曲子,可是不一會兒,她又與同伴們開始在台階上玩耍簸錢的遊戲,又是那麼的調皮淘氣!一轉眼,多少年過去了,那個時候眼中清純可愛的少女啊,現在更是嫵媚動人了!

歐陽修這首詞的本意,就是寫一位美麗的少女在他心目中留下的美好印象,這個印象時隔多年,到現在更加深刻了。那麼這首詞為什麼會成為錢明逸控告歐陽修的證據呢?錢明逸振振有詞地指出:當初這位張氏跟著歐陽氏前來投奔歐陽修的時候,差不多就是四五歲的樣子,正是玩耍簸錢遊戲的年齡,可見歐陽修那個時候就盯上幼小的張氏了!現在他對張氏心懷不軌是早有前兆的!歐陽修與張氏通姦的事實是確鑿的,是有歷史證據的!

由一首描寫少女情狀的小詞推理出十餘年後的通姦大案,錢明逸的邏輯推演能力與想像力真是高超!這本來是一樁子虛烏有的案件,更是一套荒誕至極的邏輯,但是在當時那種氛圍下,誰又敢公開站出來說句公道話呢?沒有人出來戳穿真相,事情自然也就越抹越黑,以至於最後驚動了宋仁宗。仁宗是非常器重歐陽修的,他當然不能容忍自己信任欣賞的官員做出這等傷天害理、有悖綱常的醜事。於是,朝廷下詔責令太常博士、三司戶部判官蘇安世主審此案,又派遣宦官王昭明督辦此案。

為什麼讓王昭明這個宦官督辦此案?此中也是大有深意。原來這也是宰相賈昌朝等人刻意設的一個「局」。一年前,歐陽修以河北都轉運按察使之職出使河北,朝廷安排王昭明與他同行,歐陽修堅決拒絕,他說:「按照朝廷的慣例,我這樣的官員出使地方州郡,不能與宦官同行,如果跟他一起去,我覺得臉上無光,感到很羞恥。」朝廷拗不過歐陽修,就取消了這個決定。但是你想,王昭明聽到歐陽修說這樣的話,他能高興嗎?他能不記恨歐陽修嗎?

所以,宋仁宗安排王昭明督辦此案,在宰相賈昌朝等人看來,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是個能夠將歐陽修置於死地的好機會!王昭明肯定會充分利用這個機會將歐陽修定為重罪!

然而天祐好人,這一次賈昌朝等人的如意算盤又落空了!

怎麼回事?賈昌朝等人千算萬算都算到了,就是沒算到天下像他們這樣沒人性的人畢竟是少數,有良心有公心的人畢竟是多數。宦官在中國歷史上一直都是人們厭棄的一個群體,因為宦官做的壞事太多,但是也有一些宦官做了不少好事,比如漢代的蔡倫、唐代的高力士、明代的鄭和等等,這一次歐陽修運氣好,碰到了王昭明這個有良心有公心的宦官。

王昭明雖然之前與歐陽修有那麼點小摩擦,小小的不愉快,但是王昭明本人並非一個公報私仇的小人,相反,他是一個公私分明的人。王昭明一接手這個案件,心裏就很明白是怎麼回事。主審官蘇安世心裏也很明白宰相為什麼讓他們來審案子,明白宰相希望他們倆將此案審出什麼結果。但是審來審去,的確證據不足,很難將此案定性為歐陽修與張氏通姦,那怎麼辦呢?蘇安世就跟王昭明商量,說不如就按照宰相的意思辦,精心援引相關法律條例,羅織罪名,不管三七二十一,給歐陽修定案算了!沒想到王昭明正義凜然地說:皇上之所以派我來監督辦案,就是想要揭開事實的真相,就是要讓我們做到秉公斷案,怎麼能夠胡亂羅織罪名呢?他說:我因為職責的緣故,經常侍奉在皇帝的身邊,聽皇上三天兩頭念叨歐陽修如何有才華,如何忠誠朝廷,現在你如此草率地定案,無非是害怕宰相怪罪不好交代,無非是想要迎合宰相的意圖,可等到將來有一天,這個案件的真相大白於天下的時候,我告訴你,你吃罪得起,我王昭明吃罪不起!

王昭明一番話深深觸動了蘇安世的內心。這可真是難辦,一方面是宰相的威逼,一方面是事實的真相,天平究竟該倒向哪一邊呢?蘇安世還算一條漢子,經過反覆思量,他與王昭明最終決定維持原判,只認定張氏與男僕通姦這一案情,歐陽修與張氏通姦罪名不成立。但也許是為了照顧到陳執中、賈昌朝等人的面子,又給歐陽修加了一條罪名,那就是歐陽修動用張氏的錢財購買田產,卻將田產歸入妹妹歐陽氏名下,屬於侵奪他人財物,以此對歐陽修提出彈劾。

案件的審理終於有了最終的結果。宰相們本來想以通姦之罪整倒歐陽修,沒想到最終只能以侵奪他人財產的罪名彈劾歐陽修,這個結果雖然不是他們期待的,卻也只能憤懣地接受,而蘇安世與王昭明二人卻因為主持公道而被貶官。

對於歐陽修的懲罰結果就是:貶官滁州。在《歐陽修落龍圖閣直學士差知滁州制》中,朝廷對歐陽修所犯錯誤進行了歸納,大體說來就是三條:

第一,不該撫養張氏這個「出非己族」的外甥女;第二,不該將張氏嫁給遠房侄子歐陽晟;第三,至於說到歐陽修侵奪張氏財物,相關證據不足,但是也許事出有因。

明眼人一看就明白,整個就是一個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歐陽修被貶到滁州之後,按照慣例,給皇上寫了一道謝恩的奏章。在這奏章裡,他寫了自己為什麼被貶滁州,其中原因說出來也很可笑:

第一,我只恨自己沒有未卜先知的神通。我不該收養這個張氏,我沒有預料到當年年僅四五歲的張氏長大後會私通男僕,做出醜事,這也許是我的過錯;第二,我不該將張氏嫁給歐陽晟。可是這個張氏本來不是我的親外甥女,而歐陽晟更是我的遠房侄子,這兩個人之間實際上沒有任何血緣關係,本質上並不是近親結婚。再說了,張氏嫁給歐陽晟之後,與我遠隔千里之遙,她做什麼說什麼我哪裡能夠知道呢?第三,說到侵吞張氏財產,我更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唉,想要整倒我,什麼理由找不到?

歐陽修最後說:我這次為什麼被貶?原因很簡單,傻子都能看出來。這幾年,我在朝廷擔任諫官之職,遇到朝廷大事,往往一馬當先,直陳時弊,抨擊權貴,得罪的人太多了!這一次我要是不離開朝廷,攻擊我的人就不會消停。所以,要想證明我清白無辜,最好的辦法就是將我交給法官來審理,要讓我遠離險境,就將我放逐到遠離京城的地方。我走了,大家就都消停了,矛盾就消失了,鬥爭就停止了!當然啦,我這次之所以能夠有驚無險,主要還是因為皇上您聖明,對我多加保護,要是沒有您,我怎麼能夠有滁州這樣一個好去處呢?這話要是再朝後面多說點,那就是:我要不是被貶滁州,還寫不出《醉翁亭記》這樣的千古名篇呢!

現在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醉翁亭記》。《醉翁亭記》說:「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真的在乎山水之間嗎?歐陽修總不能說「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貶謫之間」吧?有的時候,實話是不能說出來的,說出來太難聽太難看。現在我們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歐陽修說自己「蒼顏白髮」,說自己「頹然」而醉了。誰遭遇這麼一檔子倒霉噁心的事兒,誰身上被潑了這麼大一盆子髒水,不都得未老先衰嗎?也只有頹然而醉讓自己暫時逃避一下這無窮的煩惱了!

話說到這兒,我們發現,這次歐陽修的緋聞案背後實際上有一張很大的羅網,這張羅網一直悄悄地張開在歐陽修的頭頂上。歐陽修這次被貶不過四十歲左右,從他二十四歲中進士後步入仕途,也才不過十五六年的時間,而真正到朝廷的中央機關工作的時間才不過三四年,在這麼短的時間裏,歐陽修能得罪多少人,得罪的有多深,竟然讓他遭遇了如此嚴重的暗算?套用一句俗話說,歐陽修到底動了誰的乳酪?到底從哪一張虎口裡奪了人家的食?從表面看,歐陽修遭遇的是一起緋聞案,但是這件緋聞案的背後肯定隱藏著更大的背景,如果不瞭解這個背景,不瞭解這裡邊的秘密,我們就只能在醉態中理解《醉翁亭記》,永遠不可能瞭解其中的真實內涵,也永遠無法瞭解醉翁的真實面目。

来源:中華書局博客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