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西藏抗暴日 全球華人齊紀念(組圖)

發表:2012-03-12 09:0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5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浴火袈裟:藏人自焚讓人們看見了什麼》

去年來發生的多起藏人自焚事件,除了震驚世界,也讓漢人對西藏的嚴峻情勢更加關注。最近一本由中國維權人士編輯的、有關自焚事件的書剛剛問世,網際網路上也出現世界華人聯名聲援藏人的活動。

3月10號是「西藏抗暴紀念日」,除了世界各地的藏人舉行各種紀念與抗議活動,也有不少漢人支持。「國際聲援西藏運動」(International Campaign for Tibet)在3月9號舉辦了一場座談會,會上介紹了新書《浴火袈裟: 藏人自焚讓人們看見了什麼》(Saffron Flames: The Voice of the Tibetans)。

自焚:藏人自受苦難,不願傷害漢人

這本中英文對照的《浴火袈裟:藏人自焚讓人們看見了什麼》,由「公民力量」的正、副主席楊建利和韓連潮共同選編,當中收錄了各媒體對於藏人自焚的報導、維權人士和作家的文章。楊建利認為,身為漢人,對藏人以自焚爭取自由更有感觸,他說:「我們(漢人)需要除掉一個獨特的恥辱,那就是藏人的苦難,是由一個主要由漢人組成的政府所造成的。對於中國政權、中國官方,以及中國軍人對藏族兄弟姊妹們所做的,我們深感羞恥。」

本書的另一位編輯韓連潮則指出,從藏人的自焚事件當中,也可看出他們只為爭取自由,而不願傷害他人的慈悲心情,他說:「他們只取走自己的生命,卻沒有奪取他人的生命,包括那些壓迫他們的人、那些虐待他們的人,大家可以好好想想。如果他們變成自殺炸彈客,可以殺死好幾百名漢人,加起來就可以殺死2萬6000名漢人,但他們(藏人)卻選擇不那樣做。」

楊建利認為,正是因為中國政府的高壓統治,尤其是對僧尼的打壓,藏人走投無路才導致了自焚事件頻傳。他說:「他們選擇了最絕望的方式,否則在這個被強迫生存的嚴峻環境之下,他們的信息根本不可能被傳遞出來。」

韓連潮則呼籲中國政府停止干預藏人,他說:

「我呼籲中國共產黨,呼籲中國政府,呼籲漢人,不要干預藏人,讓藏人管理自己。歸還他們的土地、家園、宗教、文化、語言,他們的尊嚴、他們的自由,但最重要的是,將達賴喇嘛還給藏人,讓他回到故鄉。」


圖為藏人3月9日繼續在聯合國總部外絕食,要求調查西藏人權。

全球華人連署聲援藏人

而世界各地的華人,也紛紛透過一個網上的連署簽名活動,表達對於藏人的支持。盛雪是活動發起人之一,她告訴美國之音,本次連署活動針對的是全球的華人團體,而非個人,活動從2月28號開始,到3月10號結束,已有73個團體連署,當中包括在歐美國家、臺灣、香港,以及中國大陸境內的團體。

盛雪認為,鑒於許多漢人對於藏人以及西藏的真實情況並不瞭解,因此對西藏的態度不是帶有敵意和偏見,就是漠不關心,所以就發起這項活動。她對美國之音說明本次活動的訴求:「最重要的就是要求華人,能夠正視現在西藏的局勢,能夠勇敢地面對一個真實的西藏,特別是要意識到,關心藏人的處境,其實也就是關心自己的處境。去關注藏人的人權,為他們呼籲,實際上也是在推動中國社會的民主化。」

在本次活動當中,有中國境內的團體簽署,盛雪認為這表示有些漢人也逐漸關心西藏的真實情況,她說:「一些國內的朋友看到了之後,他們就跟我聯繫,說這樣的事情非常重要,(因為也覺得)特別是中國境內。中國境內的老百姓對西藏的情況知道得更少,而且偏見更嚴重,所以他們就希望能簽署這樣的一個聯合聲明。比如說有貴州人權研究會,還有中國公民義工組織等等。」

除此之外,在中國境內參與連署的團體還有中國綠黨、中國權利運動網站。

在中國境外參與聯署的有來自臺灣的「財團法人臺灣北社」、」臺灣漢藏友好協會」等,以及來自香港的「良心之友」、「香港中國民主促進會」等等。此外還有來自美國的「公民力量」、「普林斯頓中國學社」等,還有來自德國的「歐洲漢藏友好協會」等、來自澳大利亞的「墨爾本民主運動聯盟」等,以及其他來自比利時、法國、加拿大、泰國、菲律賓的華人團體。

来源:美國之音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