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員透露,目前中國大陸有45萬合法登記的社會組織,同時至少有300萬個無法登記處於「非法」運作狀態中的社會組織。
在北京出版的《中國青年報》3月28日報導,在中國大陸,對於社會組織的登記管理一直遵循「雙重管理」制度,也就是,建立社會組織必須找到一個官方的「業務主管單位」挂靠,才能在民政部門註冊登記。目前中國大陸已經登記的合法民間社會組織有45萬個。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俞可平則認為,在中國至少有300萬個無法登記註冊的民間社會組織。
中國民政部去年3月將《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以及《基金會管理條例》的修訂草案報到了國務院法制辦,以建立「統一直接登記」的新體制。與此同時,20多個配套的政策法規也已經準備就緒。然而一年過去了,3個條例的修訂結果仍然沒有公布。
民政部部長李立國在中國第十三次全國民政會議上表示,應把基本公共服務外的養老服務、社區便民服務、慈善超市和捐助管理站等交給社會組織或市場主體,實現民政部門行政職能和社會力量的有效結合。
中國民間組織「愛知行」的前負責人,目前旅居加拿大的萬延海指出,中國民間機構所面臨的活動空間和生存氣候非常複雜,因為政府不願放棄對民間組織的控制:
「政府應該持有一個法治的立場。在為社會民間組織提供空間的問題上,中國共產黨如果採取一個政治中立的立場,不搞政治挂帥,不讓官辦的東西控制公民社會市場的話,公民社會的發展會更健康一點。公民社會、民間社會提出來的意見更多的會讓社會治理變得更合理一些。」
《中國青年報》的報導說,從20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在世界範圍內,社會組織作為一種重要的社會力量迅速崛起,被稱為「第三部門運動」。在中國,社會組織依然被國家「吞噬」,「社會」往往有不信任與敵對的含義,如「社會閑雜人員」、「社會盲流」等。美國民間機構「勞改研究基金會」的中國學者楊莉藜指出,中國政府一直懼怕民間組織,因此不會放鬆對它們的控制:
「中共一直對民間組織、非政府組織都抱著一種敵意。民間組織好多它就不讓你有法人的地位。這樣你就要去挂靠,一般挂靠當然是要挂靠一個政府部門。這樣你就又成了一個跟政府利益關係非常密切的,最後又變成了吃官家飯的這樣一個機構,也就是說它不再是民間的了。這樣的話,它的運作、財務有沒有人去監督呢?因為它有官方的背景,這樣就很難處理。汶川地震之後,民間的捐款80%都進入了政府財政。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政府的手伸得太長了一點。」
報導還說,有官員表示,中國對民間組織的雙重管理的必然結果是,「把應該擋的擋在外面了,不該擋的也擋在外面了」。中國民間組織管理局局長孫偉林指出,中國的相當一部分社會組織都有濃厚的行政化色彩,「往往利用業務主管單位的權威開展工作」。清華大學非政府組織研究所所長王名王名則認為,阻力則來自觀念。有些人對民間組織直接登記有顧慮,擔心一放就亂。在中國已經登記註冊的45萬個社會組織中,有相當一部分不僅要面對雙重管理,甚至要面對三重、四重的行政力量管理。
國際反腐組織「透明國際」的亞太負責人廖然就此指出,中國的許多民間組織變成了變相盈利機構:
「其實中國還真的沒有多少不是政府管的民間機構,還真沒有。在中國募捐都是不自由的。因為中國它不像美國有法律,你可以有折抵稅收。所以企業不太願意給你捐錢。中國沒有這樣的空間、沒有這樣的土壤、沒有這樣的氣候來做。所以它們的機構基本上都是跟政府有關聯的。」
據統計,中國大陸每萬人中僅有3個民間組織,而法國每萬人有110個民間組織,日本有97個,美國有52個。中國每年新增基金會100多個,每年而美國增加2900多個,平均每天新增8個。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臺記者希望的採訪報導。
来源:自由亞洲電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