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帝王陵寢「風水」探秘(組圖)

發表:2012-04-22 12:4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皇帝認為自己是真龍天子,「龍」死後是不能隨便葬的,得找一塊吉壤安置身後事。這塊吉壤,民間慣稱為「風水寶地」。那麼,這塊寶地的所謂「風水」,到底是什麼?

清東陵風水好在哪


清東陵入口處的文物保護碑

帝王陵所在地,一向是神神秘秘的,過去屬於「禁地」,連陵區周邊的圍牆都是靠近不得的,牛、羊也不讓放牧。如明、清兩朝律例,挖墳掘墓者「斬立決」。不要說挖了,就是進去看看,都可能遭殺頭之災,「挖祖墳」的念頭是一絲不能有的。中國帝王陵寢的選址其實不神,差不多都離不了一個共同的標準,即「龍穴砂水無美不收,形勢理氣諸吉咸備」,這就是「風水說」。

但具體說起來,內容就複雜了,在執行時忌諱多多。


清東陵格局示意圖

起先,這「風水說」是用於諸如住宅、廟宇這些人類活動場所選址,但在傳統「陰陽」學說左右下,人死了是去陰間,是到另一個世界生活了,所以要「事死如事生」,陵墓的選址自然不能馬虎的,至今人們在給逝去親人選擇墓地時,仍要講風水。而帝王陵寢選址的好壞,則直接影響國運、江山的興亡,格外受到重視。

這在明、清帝王陵寢的擇址上,表現最為明顯。如清東陵,據說是順治親自跑馬遊山而選定的風水寶地,他們分析後認為,這裡確是一塊風水絕佳之地。其依據是——整個陵區以昌瑞山為界,以北稱「後龍」,是龍脈來源;陵區以昌瑞山為靠山,東側的鷹飛倒仰山為青龍;西側的黃花山為白虎;南部的形如覆鐘的金星山為朝山;遠處的影壁山為案山;馬蘭河、西大河二水環繞屈曲流過,環抱有情。

從上面看,清東陵是「山環水繞、負陰抱陽」的山水格局。青山環護,形成了拱衛、環抱、朝揖之勢,實為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

根據當年留下的建陵資料,依傳統的「分金立向」風水理論,確定陵寢建築的中軸線。東陵主陵孝陵和南部的金星山構成整個陵寢的建築軸線,整個陵區的方圓數十平方公里的山川景物,都由金星山和昌瑞山一線相連的山向所控扼,這條軸線在陵區內諸多陵寢的有機配置下,得到不斷充實和強化,在空間序列的展開層次上,處處得到山川形勝景物天成的有序映襯和烘托,顯示了「天人合一」的宇宙圖景。


妃園寢分布圖

清代各帝后妃陵寢的選址和營建皆是這樣,無不考慮龍、砂、穴、水、明堂、近案和遠朝的相互關係。期望背後龍山重崗、開屏列帳,陵區負陰抱陽,避免冬季寒風。左右護砂,環抱拱衛,溪水分流,藏風聚景。近案似幾,遠朝如臣,使建築物前後對景,遙相呼應。當自然山川條件不能十全十美時,就人工加以修、補、填、挖,把自然和人文有機結合在一起,造就出一個理想的「人造」風水寶地。

朱元璋選葬處有什麼講究

清代帝王陵寢選址、規劃時的「天人合一」觀念,承繼的是明朝的一套,其首倡者是開國皇帝朱元璋。在中國都城中,南京的都城城牆是不規則布局的,這座世界目前保存最好、最長的都城牆,牆體都是傍山依地形順勢而建,城牆帶景象優美。如依傳統的「中軸線」理論,方方正正,就不會有「鬼臉照鏡」這樣的「金陵四十八美景」了(位於南京城西、清涼門北)。朱元璋為自己選擇陵寢地址時,也追求陵寢與自然和諧統一,「遵照典禮之規制,配合山川之形勝」。

朱元璋與歷代皇帝一樣,宗法禮制,崇尚祖先。有專家認為,中國歷史上的帝王陵寢制度,是在明朝才完備起來的,此說不無道理。

明朝的帝王陵分布在四處,即葬朱元璋祖父母的盱眙「祖陵」、葬朱元璋父母的鳳陽「皇陵」、葬朱元璋的南京「孝陵」和北京的「十三陵」,這些陵寢所在都是「風水寶地」。

明孝陵的風水妙在何處


明孝陵

關於中國古代帝王陵寢的「風水」問題,不少專家都作過研究,這方面的書籍、論文很多。在明孝陵申報世界歷史文化遺產時,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所長賀雲翱、中山陵園管理局文物處所長王前華、孝陵博物館館長周鈺雯,聯名提交了《「世界文化遺產」明孝陵解》一篇報告,其中有一章節,披露了孝陵的「風水」。現在面積達30多平方公里的鐘山風景區,幾乎就是當年明孝陵的整個範圍。在這處龐大的帝陵區域內,設計者將整座鐘山以及部分水面作為重要的「風水」景觀,一齊納入孝陵的建築規劃設計中,從而實現了「因山為陵」、「天人合一」的中國帝陵建築傳統和文化理念。

鐘山古稱「龍山」,早在江東末年,已被諸葛亮、孫權等政治家視為「龍蟠」之地,朱元璋作為大明開國之君,更不會放過這塊寶地,自然會擇金陵「龍脈」為葬地。後來,孫中山、蔣介石都選擇此地為自己的歸宿,也是因為鐘山是風水寶地之故。(中山陵是建成了,成為南京中山陵園風景區主要景點,也是重要的民國建築;蔣介石因為退守臺灣,
未能如願,如今在臺灣筑有「蔣陵」。)

朱元璋選擇在鐘山之陽建造陵,鐘山之陰建陪葬功臣墓,南北對應,尊卑昭然,這完全符合「風水」要義——鐘山有東、中、西三峰,在風水上稱「華蓋三峰」,而以中峰最尊,孝陵恰好處於中峰之南玩珠峰下,而最早將這塊地盤視作風水寶地的是梁代高僧寶志和梁武帝蕭衍;在孝陵之西,有一座小山,人稱「小虎山」,過去不解其意,現從風水地貌上分析,方知其正處於孝陵之右的「虎砂」位上,與孝陵之東的「龍砂」之像左右對列;直對孝陵陵宮的「梅花山」,過去都以為乃朱元璋為讓吳大帝孫權這條「好漢」給他的陵寢看大門而留下的,其實,這一座如屏的小山是孝陵風水中的「案山」,有著十分重要的文化象徵意義;西南方向的前湖及逶迤南下的「鐘山浦」也具有靈動的「朱雀」風水特徵。

這樣孝陵陵宮及寶城就具備了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的風水「四像」,加之孝陵的三道「御河」都呈由左向右流淌的形勢,這種水風水上稱「冠帶水」,亦十分難得。


清東陵

「北斗七星」陵區布局之謎

朱元璋則新創了一套帝陵體制。孝陵以鐘山為中心,外郭城垣走向曲折,繞山而建,這一點與明初京師城垣相似;神道也是不循常規,彎曲而行,與陵宮部分構成一平面如「北斗」的形狀。《大明孝陵神宮聖德碑》記載,朱元璋「審天象,作地誌」,此即是採用了像天法地,以「天帝」所居之「北斗」位居中央,周圍按二十八宿構成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像環繞的神秘布局手法。

古人認為北斗七星是「天帝」居住的地方,皇帝是天子,「升天」也就意味著到北斗七星上去住了。這種追求「魂歸北斗」的「北斗七星」陵區布局,影響到了後代帝王陵寢的擇址和建設。

朱棣為何不選「燕家臺」

北京城的規制是仿南京城的,北京十三陵的構建規制同樣源自南京,源自孝陵。十三陵中的第一座,也就是明成祖朱棣的陵寢長陵的規制,完全按照孝陵的標準構造的。其後的獻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慶陵、德陵、思陵的營造,雖有大小之別,但規制相同。整個陵園以長陵為主體,向東南、西北和西南展開,周圍約80里,形成了明朝規模宏偉的陵園。

據說當初為選擇陵址,他頗費心思。初定京西燕家臺,因與「晏駕」諧音,覺其不吉,只好作罷。繼選京西潭柘寺,又認為既為寺院,怎能再建陵墓,朱棣不悅而放棄。

最後選定燕山山脈的支脈黃土山,形勢優美。朱棣表示滿意,只覺地名太俗。恰在此時,正逢他的生日,於是改黃土山為天壽山。

唐高宗乾陵的風水原理

從中國古代帝王陵寢規制上看,從春秋時期開始,就有「依山起陵」的觀念,後來有了「依山環水」的講究,到秦、漢、唐、宋幾代,帝陵逐漸發展成方上、陵臺、方垣、上下宮的制度和中軸對稱的規整格局,這種布局的基礎是非風水寶地不建。現在有人提出發掘的「秦陵」、「乾陵」,就是典型的風水寶地。秦陵(見下圖)南依驪山,北臨渭水,符合《大漢原陵秘葬經》中的「立塚安墳,須藉來山去水」之陵寢擇址標準,可謂吉壤。

位於關中的乾陵,地形地貌結合完美,有山(梁山)有水(漠谷河),陵區如裸睡少婦,棒槌嶺如男根插在中間,應合「陰陽二儀、天地配合」之原理。干為天為陽,坤為地為陰,陰陽交合,乃生萬物。

《葬書》中說,「葬者,乘生氣也。藏風聚氣,得水為上……故葬者以左為青龍,右為白虎,前為朱雀,後為玄武」。乾陵具備了風水寶地的所有條件,據說,高宗李治登基不久,命當時有名的星相大師袁天罡和專掌陰陽天文曆法的太史令李淳風,為他擇萬年吉壤,這塊地是袁、李兩人共同定下的。

帝王陵為何強調「天人合一」

中國傳統哲學思想認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皇帝是天子,所以強調「天人合一」。而「天人合一」體現在帝王陵上,便是講究「風水」。因此帝王是不能隨便葬的,生前「萬歲」,死後得有「萬年吉壤」。這從清東陵、朱元璋的孝陵、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合葬陵乾陵選址理由上,表現得一清二楚。

帝王陵寢擇址看似迷信,其實一點也不神秘,是追求人與自然相和諧統一的結果。「風水說」雖然有蒙人的嫌疑,但還是有科學道理的,實際上是有中國特色的傳統環境觀。

它很好地處理了人與自然的關係,依風水理論選擇出的葬處,人與自然確實都很「和諧」。

(文章略有刪節)

来源:華夏五千年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