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家教 讓孩子受用一生(圖)

發表:2012-05-24 15:4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網路擷圖

天底下,每一個父母,都有一個共同的心願:渴望自己的兒女長大能夠成才。尤其在當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知識經濟日見分明,社會競爭日趨激烈,人們對子女的期望值更高,對家庭教育也更為重視。

面對自己的孩子,許多家長在新形勢下轉變了教育觀念,改進了教育方法,在教兒育女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還有不少家長的家庭教育觀念陳舊,抱殘守缺,方法失當,儘管為孩子的成長牽腸挂肚,操碎了心,結果,事與願違,甚至出現了追悔莫急的偏差與失誤。

孩子幼小的心靈,好比一張白紙,不同的家庭教育,可以畫不同的圖畫,塑造孩子不同的品性。古今中外,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會教和不會教的父母。可見,家長使用的方法是否妥當,直接影響著家庭教育的效果。

家庭是社會的一個個細胞,這一個個細胞各不相同;在這一個個不同的家庭中,家庭教育如何才能取得成功?成功家庭教育之路究竟在哪裡?究竟該怎樣走?

一、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

科學研究表明:孩子最早的學習,是從模仿開始的。他們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就會將看到、聽到、感覺到的東西,「溶化」在正在發育的大腦裡。並在以後的生活中,不知不覺地加以效仿。所以,「父母是孩子人生第一任老師,他們的每句話,每個舉動,每個眼神,甚至看不見的精神世界都會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

平時,我們在馬路上、院落中、樓道裡,見到吹鬍子瞪眼、唾沫星子亂冒的「訓子」場面,並不少見。這些家長,自以為「訓」是為人之父的特權,更有甚者,還以拳打腳踢相伴。「訓」的結果,往往事與願違,除給孩子增加牴觸情緒外,別無所獲。

「身教勝於言教」。「訓」不是家長的特權,身教與言教並舉,才是做家長的責任。所以,對小孩子來說,需要的不是批評家,而是榜樣。

在河南省的一個小山村,林氏三兄弟相繼成了博士研究生。他們來自農民家庭,家境貧困。他們成功的秘訣在哪裡呢?在於父母的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林氏夫婦在3個兒子入學前和求學歷程中,用自己好學的行為來影響他們,兩代人每天挑燈共學的讀書氛圍,一直延續到3個兒子都上大學。更為高明的是:他們當年那麼窮困,卻長期訂閱文學雜誌和傳習世界名著,使3個兒子不僅讀了數遍,還討論了數回;在他們一貧如洗的四壁上,貼滿了各種紙條,上面寫著做人的名言和警句等。

3個兒子,就是在這樣貧困,然而格調高尚的氛圍中長大了。這對他們的文化修養、人生感悟、人格升華,都產生了極其深刻深遠的影響。

林氏夫婦教子的感人之處,並非是培養出3個博士,而是其在貧困中堅忍不拔、自強不息、勤奮好學的精神。這種精神,深深感染每一個兒子,鑄就了他們不缺不撓的性格,促進他們奮發向上,充分發揮各自的學習潛能。

二、讓孩子學會怎樣做人

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因此,欲使孩子成才,先要教孩子做人,這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務。認識不到這一點的家長,也培養不出懂得孝敬長輩的子女,更造就不了國之棟樑、社會精英。

許多家長考慮孩子做人,往往只看重如何使之做所謂「有用」的人這一點點內容,這種家長,僅僅促使子女在知識和技能上使勁用功,根本不會在品質和性格方面主動施加影響和進行教育

須知:正直、善良、有德,才是「有用」的基礎。只有具備終生不變的優秀品質和健全的人格,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對社會自主有用的人才,而不是連其自身生命將來都要去任人隨意擺佈的炮灰或缺乏靈魂的機器人。

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父母自己首先就要朝這方面努力。「咱們不應計較別人對自己的回報,我們不是為了得到才去付出的,而是為了使這個社會更加美好……」那意境、那胸懷多麼寬廣啊!

「德」的教育,在有些急於求成的家長看來,是「中看不中吃」的,實則不然。不少人都以為,21世紀面臨的是「新技術」革命的挑戰,可是恰在此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卻提出了21世紀人們面臨的「首先是道德和倫理的挑戰」。

這個提法,是以在全球的廣泛調查結果為依據的,有來自不同國家的國際一流專家總結分析為結論。

並且,現代西方教育家,還從另一角度,也已發現美德對人事業成功的直接影響:

1、你為別人有所奉獻,別人都能感受到。

所以,你更容易為別人所接受,使你擁有更好的人際關係。而人際關係,是事業成功的重要保障。

2、品德高尚的人,往往胸懷寬廣、豁達樂觀。

因為他們考慮自己少,患得患失的情緒也比較少,而這種積極的情緒很有助於事業的成功。

3、樂於助人的人,容易有成就感。

因為他們從幫助別人得到的回報中,也獲得了對自我價值的肯定。這種成就感,是人生努力的重要推進劑。真正教會孩子如何做人,並非是舍近求遠的成才之道,而是人生成功的必由之路。

三、促孩子素質全面發展

孩子就像一株幼苗,生長中既需要水分,也需要土壤、陽光、和養料。實施素質教育,要求學校、社會、家庭都應依據教育方針,全面培養青少年一代,促使他們身心的健康成長。

我們正處於21世紀,孩子們面對的是知識經濟時代的機遇和挑戰,他們不但需要知識和技能,還需要健全的人格,更健壯的體魄。更積極的創新精神和更強的實踐能力。而這一切,需要從小就加以培養。

劍橋大學有史以來最年輕的中國籍博士生,年僅22歲。他的成長和培養,是普通人可望且可及的。他的父親談到對兒子的家庭教育時,一連說了幾個「要」和「不要」:「在學習之前,一定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求知慾,一定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克服困難的能力,不要把孩子推給學校就不管了。要配合培養,不要讓孩子一味依賴父母的指導,不要打擊孩子的信心。」

因此,他在實踐中注重了以下幾點:

A、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
B、孩子學習情感的培養
C、教育孩子學會做人,及愛心的培養
D、獨立意識的培養
E、與孩子平等溝通、「面與面」的交流
F、對孩子實行積極暗示
G、適時適度誇獎和欣賞孩子
H、培養和提高綜合素質
I、培養自信;培養孩子勞動意識、吃苦精神、刻苦學習
J、家校實施教育一致

該家庭的實踐經驗和結果,證明了美國哈佛大學心理系教授丹尼爾·戈爾曼的一句話:「人的成功,智商指數隻佔20%,而情商等因素佔80%」。

四、還自由和空間給孩子

孩子在身心發育的過程中,有著廣泛的興趣和求知慾。這些是他們學習的內在動力,要保護這種求知慾並培養其創造力。就需要給孩子一個自由探索和選擇的空間。

教育家認為,對孩子行為的不當干預,不僅會束縛孩子的求知慾,而且會挫傷孩子的自信心,對他的智力發展和人格形成都有不利影響。

一位成功的家長說得好,如果你想把孩子培養成參天大樹,而不是小小的盆景,那就把他放到廣闊的天地裡去。

(一)給孩子自由,讓孩子獨立

臺灣漫畫家蔡志忠,他的家庭教育觀念頗具特色。「我讓他自由」這是蔡志忠父親的「家教之道」。

他15歲那年,要去臺北畫漫畫,父親只是一句「那就去吧」,將蔡志忠終身前途的大事就決定了。

當別人問他怎麼放心兒子棄學離家時,他說:「對兒子的行為其實一直都很注意,知道他的興趣和天分,所以,我給他自由。」

蔡志忠父親言行,促進了孩子獨立個性的發展,有助於孩子形成積極自信的性格。試看,眾多孩子到了入大學時,還要父母陪同,甚至鋪床疊被,也要父母代勞,家教優劣的差異,豈不明顯可見?

(二)創設寬鬆的家庭氛圍

英國歷史學家弗勞德說:「一棵樹如果要結出果實,必須先在土壤裡紮下根。同樣一個人也需要學會依靠自己,學會尊重自己,不接受他人的施舍,不等待命運的饋贈。只有在這樣的基礎,才可能做出任何知識上的成就。」

著名作家石灣,認為:子女成才關鍵在自己。在培養女兒的過程中,她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了培養女兒的自立、自尊意識上,把女兒當作朋友來看待,在同等地位上與女兒討論交流生活中的難題和選擇,而不是高高在上,一味的要孩子順從自己的想法。

正是這種「詩外」的功夫營造了寬鬆的家庭氛圍,使孩子在許多時候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自尊和支持,從而堅定了對自己選擇的自信,在生活的道路上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三)讓孩子做自己願意做的事

心理學表明,興趣是我們從事某種活動的原動力。興趣能對我們從事的活動起支持、推動和促進的作用。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也能體會到,只要孩子感興趣的事,他就一定會自覺自願地去學習鑽研,並能創造性的把它做好。

興趣,能激發孩子內心潛在的熱情,豐富他們生活,使他們對世界、對明天抱有無限美好的希望。許多孩子藉助個人愛好在不同領域中取得了優秀成績,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建起很強的自信心,為他們以後的成長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五、送智慧和耐心給孩子

每一個孩子都有與別人不同的的天賦、興趣和個性,人類的多種能力中,他總有一種或幾種較強,也會有一種或幾種較弱。只有根據孩子的特點,揚長避短。因材施教,才能獲得良好的效果。

家庭教育與學校、社會教育相比,其長處是能施以「個別的」,而不是「一般的」教育,但這種教育需要父母的耐心和智慧,需要細心瞭解孩子,認識孩子,發現其特長和特短,根據孩子的個性和興趣愛好特點進行循序漸進的教育,許多家長正是堅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結果使孩子走上了成才之路。

六、造快樂和自信給孩子

隨著社會的發展,離異家庭逐漸增多,單親家庭的教育無疑比正常家庭有著更大的難度。因為家庭的破裂,往往會給孩子尚未成熟的心靈,帶來程度不同的衝擊和傷害。

但是,這樣的家庭中,也有許多孩子得到了健康的成長。這靠的是父(母)非凡的理性、克制和對孩子的愛。

他(她)把痛苦和難堪留給了自己,努力把更多的快樂和自信送給孩子,給孩子一個堅強的精神支撐和正常的生活空間,使孩子的智力和情感都得到了正常的發展。

1999年的南京市「十佳家長」陸劍瑾,她的家教,就是一個值得單親家庭進行成功家教學習的例子。

家庭的破裂,給4歲兒子幼小的心靈留下了一塊不易抹去的陰影。在兒子幼稚的臉上,流露出與他年齡不相稱的沉默和憂鬱。

於是,她下定決心轉變兒子,使兒子和正常的孩子一樣充滿信心的學習和生活。

她首先從轉變自己開始,努力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收起了脆弱和悲傷,只讓兒子感受到燦爛的笑臉和鼓勵的目光。

針對孩子在校情況,和老師一起及時對孩子鼓勵,及時糾正孩子的性格缺陷,讓孩子多多參與各項活動,孩子在活動中得到了肯定,贏得了自信(我不比其他小朋友差),得到了勝利的喜悅的成功,她成功了。

陸劍瑾家教成功的事實,告訴每一個單親家庭:當家庭解體的事實到來時,大人不管有何種感受,都不能忘記做父母的責任,要幫助孩子盡快從不幸的陰影中走出來,要以良好的心態去感染、教育孩子,使他能夠自信地生活、學習,去燦爛的迎接明天。

家庭教育如何取得成功,不能靠簡單的模仿,因為我們的孩子不是一臺機器,他們來自不同的生長環境,來自於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性格、興趣、愛好,又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在不同層次、有著不同素質、具有不同條件的家長,要因地制宜、因才(子女)施教。

這樣,我們的家庭教育才不至於走彎路,才不會出現了追悔莫急的偏差與失誤,才能夠令我們的家庭教育走向成功。

文章略有刪節

来源:網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