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兩女子沿街發錢 不拍照不留名(組圖)

發表:2012-07-09 00:4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女子從黑色袋子裡拿5萬元捐款,不讓拍照


捐款記錄上只有姓,沒留名字


紅日亭老人登記捐款

7月7日,炎熱的天氣似乎把人烤焦了。在溫州街頭,兩個三四十歲的女人,手提裝滿錢的黑色袋子,開著紅色小轎車,沿大街小巷尋找伏茶點送錢,不願拍照、不願透露姓名。這一幕被發到網路上,引來網友稱讚,「這就是溫州人的善舉,酷斃了。」對金改中的溫州來說,最重要的並不是能設計出多少金融產品。急需的還是注重金融創新、金融組織、金融監管等方面的人才。但要解決這個難題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要寄託於金改的推進,國內更多高校能開設出民間金融研究方向的學科,培養出更多的博士,碩士。

下午,溫州網記者找到了目擊者和接受愛心款的伏茶點負責人。「8點多,我正在紅日亭拍照,看到兩個人拿著大疊錢過來,馬上就拍照。不過她扭頭過去了,不讓拍。」網友「草坪」是溫州網的草根記者和特約攝影記者,長期跟蹤拍攝東門紅日亭,上午正好碰到這事,也有些吃驚。

黃愛妹是東門紅日亭的熱心老人之一,今天她剛好負責捐款的登記。她介紹了當時的情況:大概8點多,一輛紅色的車子上,下來兩個女士,一個40歲上下,手提著一包,走到桌臺錢,說了兩個字:「捐款。」這個女子,隨手從包裡拿出一個黑色袋子,一大疊錢,5萬元。黃愛妹拿出發票打算寫捐款者名字,這位女士說:「名字不寫。」結果才勉強問到,她姓夏。同行的另外一位女士,姓余,也捐了一萬元。

說話間,這個女子又走了,好像是說,找其他的伏茶點。晚間,記者來到水門頭、望江亭兩個伏茶點,兩個地方的負責人都說,早上8點多,也接到兩個女士的捐款,一個姓夏,一個姓何,捐款分別從2000元到3000元不等,也沒有留姓名、電話,話不多,留下錢就走了。「我問她們住哪裡?兩個人也不做聲。」水門頭伏茶點的陳鴻濱老人說。

在溫州街頭,街頭免費伏茶已經有一定的歷史,也成為一種愛心文化。每到夏天,老人們自發地搬來桌椅,在社區路邊搭一個亭子,擺下攤子,燒好涼茶。過路的流浪者、打工者都可以在凳子上坐下乘涼,免費喝一口伏茶。而紅日亭,因為冬天施粥、夏天送伏茶,更是受到大家的歡迎。

平常許多人會到愛心伏茶點做義工或者捐款、捐物。兩個神秘女子以這樣的方式給伏茶點獻愛心,還是引來許多人議論和稱讚。「轉的不是微博,是一份至真至純的愛心!大愛無價!」有網友這樣留言。「溫暖,也如夏日的一縷清風撫進我心。」還有網友說。在許多網友的眼裡,溫州的夏日伏茶,不僅是老人們為他人行善的清涼茶,也成為許多人行善的風向標。這是向上的力量,也是一個群體的價值體現。

来源:溫州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