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移民面孔發生變化

發表:2012-07-15 14:1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就一個國家所吸引移民的數量、以及這些移民所做出貢獻的質量而言,這世上沒有哪個國家能和美國相提並論。不過近來,美國人開始質疑移民能給這個國家帶來多少好處,這其中蔓延著一股酸溜溜的情緒。許多人擔心今天的移民同過去不再一樣:不再那麼雄心勃勃,掌握的技能水平較低,融入美國本土文化的意願和能力都比較低。

提到移民,人們腦子裡過去常有的印象是:一群沒有技能、大多說西班牙語的勞工──很多人是非法移民──源源不斷地越過美國和墨西哥邊境進入美國。認為移民是以這種方式進入美國的人們擔心,這樣一來,美國無法將移民融入本土文化,相反,美國人將會被移民所同化。然而,這樣的印象其實已經過時了,而且從事實上看也並不正確。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上個月發布了一份報告,對過去幾年裡美國移民面孔發生了多大的變化進行了調查。自2008年以來,進入美國的新移民中,來自亞洲的移民一直多於拉美裔移民(2010年來自亞洲的移民佔36%,拉美裔移民則為31%)。如今的新移民一般而言不僅很有可能會說英文,接受過大學教育,而且很可能是在已經有工作的前提下,合法進入美國的。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變化?其中的原因包括:墨西哥的出生率迅速下降,同時那裡的經濟在飛速增長,而美國的住宅建築業卻大舉收縮──住宅建築業過去接納了大量低技能、不會英語且身份通常有問題的移民。

一直以來,關於美國移民的傳奇故事層出不窮。愛爾蘭人和義大利人因飢餓而被迫離開家園,猶太人逃離俄羅斯的迫害──這些都曾經真實發生過,但並非所有的故事都是如此。受過良好教育、職業技能較高的中產階級也一波接一波地來到美國──比如說,像阿伯特•加拉廷(Albert Gallatin)這樣的人為躲避激進的法國革命而逃至美國;在1848年歐洲革命失敗後,失望的自由主義者們棄走歐洲;當然還有一代又一代在20世紀可怕的極權統治下被迫流亡的知識份子們。

這兩類移民都是美國所需要的,而且都給這個國家做出了貢獻。如同所有移民人群一樣,亞洲移民中也包括了高技能和低技能這兩類人。不過總體而言,同那些無路可走、通常技能較低、來自農村的歐洲和拉美移民相比,如今亞洲移民的特徵與那些受教育程度高且已經城市化的早期移民更為相似。

皮尤研究中心的報告發現,來自亞洲的新移民中,自稱是新教徒的人佔到22%,自稱為天主教徒的人佔19%,比例之高讓人有些意外,不過無論他們信仰什麼宗教,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篤信馬克思•韋伯(Max Weber)所謂的新教工作倫理(Protestant work ethic)。

可以說,從美國漫長的移民歷史來看,和如今這批新移民的特徵最為接近的應該是定居在新英格蘭地區的那批早期清教徒。

如同當年的清教徒一樣,這些亞洲移民的受教育程度往往比他們原來所在國家中的大多數人都要高。在進取精神和資本主義文化的熏陶下,他們比在美國本土出生的人更有可能擁有大學本科學位。雖然同所有移民一樣,家庭關係仍是亞洲移民進入美國的主要途徑,但同近來進入美國的其他地區移民相比,亞洲移民通過僱主協助申請工作簽證進入美國的比率要高出三倍。

很多情況下,他們來到美國並不是因為他們在原先所在國家時經濟狀況不佳。畢竟,對於那些掌握較高技能且工作勤奮的人來說,若是生活在像是中國、韓國和印度這樣的地方,則都經歷過財富與機遇的迅速增長。然而,大多數新移民喜歡他們在美國的生活,而且希望留下來(只有12%的人後悔他們離開了家鄉)。

相信努力工作能夠帶來回報的亞裔美國人(比例為69%)要多於其他美國人(比例為58%)。而且,93%的人認為他們所屬的民族是「勤奮」的民族。

此外,《虎媽戰歌》一書的作者蔡美兒(Amy Chua)在她書中所描述的虎媽症候群似乎也不無道理。儘管有39%的亞裔美國人表示,亞裔美國人為子女能夠在學校獲得成功而對子女施加了「太多」壓力,但認為其他美國人在孩子身上所施加壓力不足的亞裔美國人比例則是60%。

皮尤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亞裔移民對於家庭價值的其他方面也非常看重。只有16%的亞裔美國籍嬰兒是婚外出生的,而在全部美國人群中這個比例為41%。此外,美國在雙親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佔全部人口的比例為63%,而在亞裔美國人中這個比例為80%。大約66%的亞裔美國人認為父母應該在子女選擇職業時有所干涉,此外61%的人認為對於子女在配偶方面的選擇,父母能夠給出有用的建議。勤奮的工作以及強烈的家庭價值觀顯然帶來了回報:亞裔美國人的家庭收入中值是6.6萬美元(全美的家庭收入中值是4.98萬美元),而他們的家庭財富中值是8.35萬美元(全美的中值是68,529美元)。

而且亞裔美國人似乎也不排外,對於融入美國他們並不排斥。雖然只有略多於半數的第一代亞洲移民表示他們的英語程度「非常好」,但在那些出生在美國的亞裔後代中,表示自己英文程度「非常好」的人佔到95%。只有17%的二代亞裔美國人稱他們的朋友圈子裡大多數是來自自己民族的人。

或許正是對這種社會融入程度的反映,亞裔美國人是美國所有族群中與其他族群通婚比例最高的:在2008年到2010年間,29%的亞裔美國人與非亞裔結婚;而拉美裔的這個比例為26%,黑人為17%,白種人為9%。

亞洲人移民美國並非一直如此順利,美國聯邦政府在歷史上曾有很多年一直在竭力阻止亞洲人進入,通常聯邦政府此舉是受到了來自美國西海岸政客的慫恿。到1870年前,中國勞工佔到加州全部勞動人口的20%,美國於1882年推出了《排華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使得來自中國的移民從那一年的39,500人驟減至1887年的僅10人。

中國人被排斥在外後,數以千計的日本人、韓國人和印度人取而代之成為新的廉價勞動力,然而不久,美國的公眾輿論又開始轉向排斥這些移民。1906年,舊金山的教育委員會下令將在公立學校就讀的日籍學生隔離開來。

此消息在日本引發騷亂,時任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費盡力氣同日本政府達成一項所謂《紳士協議》(Gentleman's Agreement),根據協議內容,日本政府同意阻止本國公民前往美國。1917年,印度被加入「亞太禁入區」,來自該區域的人不允許移民美國,而在1924年到1965年間,亞洲移民基本上全部被美國擋在了國門之外。

隨後37年來的合法移民正帶來越來越大的影響。1965年,亞裔美國人僅佔美國全部人口的不足1%,如今亞裔所佔比例接近6%,且還在增長,其中移民最多的國家依次為中國、菲律賓和印度,其後是越南、韓國和日本。(幾乎每四個亞裔美國人中就有一個祖籍是中國大陸或是臺灣。)

美國移民中成就卓著者不乏其人。這裡麵包括亞歷山大•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安德魯•卡內基(Andrew Carnegie)、馬德琳•奧爾布萊特(Madeleine Albright)和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這樣名字讓人有如雷貫耳之感的大人物。那些如今擔心我們是否擁有足夠的能力迎接來自這個艱難新世紀挑戰的人,應該看看這些把他們的命運繼續同我們綁在一起的人們。

全球最優秀、最勤奮、並且最富於雄心壯志的人們還在源源不斷地來到美國。

来源:多維新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