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駛向何方?(圖)

作者:歐陽德 發表:2012-07-20 12:1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4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這個交通堵塞問題非常嚴重的國家來說,建造全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至少在一個方面是成功的:不會出現交通堵塞。但問題是同樣也沒有幾輛車從橋上通過。

這座位於東部港口城市青島的跨海大橋一年前通車,軌跡宛如跨越海灣的一道寬闊的弧形,一端是繁華的城市中心,另一端則是遠離寫字樓和居民區(大橋本是為這些區域服務的)的農田。

該橋共有六車道,長達42.5公里,足夠橫跨整個英吉利海峽還綽綽有餘。由此引出了一個令人不安的經濟問題:中國的規模型經濟增長是否已經走上了沒有任何目的地的「絕路橋」(bridge to nowhere)?

有一種觀點認為,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可能正將資金浪費在效率低下的投資項目上。這個說法存在爭議。很多官員和投資者都相信,未來幾年中國需要顯著提升資本存量——如道路、機場、廠房以及住宅區——以趕上發達經濟體。

這種樂觀看法目前正在受到考驗。擔憂情緒的焦點並非中國用盡了優質投資機會,而是中國已經進行了過多劣質投資,尤其在房地產領域,因此必須以經濟急劇衰退的形式付出代價。

華盛頓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尼克•拉迪(Nick Lardy)表示:「一國確實有可能超越自身、憑藉過度投資取得發展。中國的投資佔GDP比重已經連續九年超過40%,世界其他國家尚無此類先例。扭轉這種過度投資趨勢非常困難。」

中央政府已經開始採取措施——通過遏制投資增速扭轉過去十年的過度投資趨勢。調控效果已經顯現在最新GDP數據中,上週五中國政府公布今年上半年GDP增速放緩至7.6%,為2009年初以來的最低水平。國內政策是使GDP增速下降的最大因素。受政府對失控的房地產投資踩剎車影響,建築業景氣度下降。

很多分析師認為這是一個好現象。在脆弱的全球經濟背景下,中國不溫不火的經濟增長也許看似不受歡迎,但另一種情境更令人擔憂。如果中央政府現在不引導經濟增速溫和放緩,未來幾年隨著劣質投資項目持續積累而導致經濟崩盤的可能性將顯著擴大。

投資銀行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CICC,簡稱中金)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表示:「我們目前正處在一個關鍵時期,我們需要平衡短期增長和長期增長之間的關係。即我們不應僅關注短期內的經濟增速放緩。」

但即使目前中國經濟只是溫和下行——7.6%的GDP增速仍高於其他任何一個主要經濟體——其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仍然傳遍了中國各地。建築企業的虧損不斷擴大,股票市場持續疲軟,很多依賴土地出讓收入的地方政府面臨資金短缺問題。房地產開發商和地方政府官員對於當前的樓市調控政策均發表了反對意見。

到目前為止中央政府一直保持冷靜。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將於今年離任。他於2007年首次指出中國經濟處在一條「不穩定、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發展道路上,雖然此後他並未就此採取有力措施。2009至2010年間的4萬億元人民幣(合5850億美元)刺激計畫使問題進一步加劇。目前官方媒體則信誓旦旦地表示中國經濟不會重走老路。新華社在5月一篇評論文章中寫道:「中國政府的‘穩增長’政策措施不會重複三年前大規模刺激計畫的老路。」

但政策手段的強硬程度或較有限。主要領導人不希望經濟增速猛然下降,因其將導致失業問題甚至可能引發社會動盪。今年中國政府面臨每十年一次的權力交接,因此格外注意將各種問題最小化。

因此在過去的兩個月中,隨著各項指標顯示經濟走勢疲弱,中央政府小心翼翼地轉向了「促增長」戰略。中國央行已降息兩次,鼓勵銀行增加放貸,特別是對小型企業的貸款,並推出補貼政策促進消費者支出。

分析師指出,必須以極其審慎的態度處理此次政策方向調整。如果政策刺激力度過大,投資規模將再次大幅增加,未來中國將出現更多的無人居民區、閑置的工業園區以及「絕路橋」。今年的經濟復甦將以未來經濟形勢嚴重惡化為代價。

彭文生指出:「最壞的情境是在放鬆貨幣政策的同時放開對房地產領域的調控措施。如果處理不當,則可能加劇經濟不平衡。」

中國南部毗鄰澳門的珠海市是最新一個試圖突破中央對房地產行業限制政策的城市。上週末有消息稱,珠海將取消中央政府為使房地產市場降溫而採取的最嚴厲措施——限購一套房政策。和其他有過類似舉措的城市一樣,珠海新政迅速被中央叫停,最終被迫放棄。

雖然中央領導人嚴控房地產的決心使很多人感到驚訝,但仍有理由認為中國政府並未擺脫對投資拉動經濟的痴迷。這從溫家寶總理上週發表的重要講話中可見一斑。溫家寶在講話中表達了他對經濟增長放緩的擔憂,並指示政府要把下半年工作的重心放到支持經濟增長上來。他指出:「穩增長的政策措施包括促進消費、出口多元化等,但當前重要的是促進投資的合理增長。」

溫家寶的講話是一個重要信號,表明中央政府已做好準備再次發動投資引擎,大型資本支出項目——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將獲准啟動,政府還將動用國有銀行向項目提供資金支持。溫家寶強調政府將堅持樓市調控不動搖。但除此之外,任何「具備質量和效益,有利於改善民生」的事物都將得到政府鼓勵。

中國政府一直在談要控制投資、鼓勵消費,以增強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然而實際上,去年投資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已達到歷史高位——49%,這個數字在1990年約為32%。日本在上世紀70年代經濟高速增長時期,這個數字也僅達到40%。

「每當需要刺激經濟時,最常用的手段仍然是以投資為導向。」曾任世界銀行(World Bank)駐北京經濟學家、現供職於經綸國際經濟研究院(Fung Global Institute,位於香港的智庫機構)的高路易(Louis Kuijs)表示,「這種模式帶有慣性,只有拿出非常大膽的改革措施,才有可能令這種模式出現大的改變。我們看到了一些改革措施的出臺,但這些都不是真正非常重大的舉措。」

從某種角度來看,中國明顯仍然需要增加投資。英國銀行匯豐(HSBC)的數據顯示,中國勞工的人均資本存量僅為美國的8%,增加投資的空間巨大。任何人只要去中國各地走走,就會對此有深切的感受。從北方的瀋陽到南方的廣州,中國許多城市都在無序擴張,城市道路擁堵,地鐵不夠用。

但中國在追趕的過程中顯得過於著急了。拉迪說,儘管其資本存量理應趕上較發達的經濟體,但這個過程不應在一夜間完成,而應在幾十年的時間裏完成。中國目前的資本存量,有近三分之二是在2003年以後積累的。簡而言之,中國建設得太多,也太快。

在青島,官員們私下裡承認,建造這座世界最長橋樑是個錯誤。建這座橋是青島黨委一位領導的提議,之後這位領導就因腐敗問題「下課」。青島跨海大橋連接的是青島中心城區與郊區。除這座大橋以外,跨海交通通道還有一條海底隧道、幾條輪渡路線和一條沿著海岸線建設的高速公路。大橋設計的日通車量為3萬輛,但一家與政府有關係的建築企業的一名高管表示,目前日通車量僅1萬輛。

比較可喜的是,一些高層官員如今已準備公開談論這個問題。被視為最堅定的改革派之一的中國證監會主席郭樹清上月在一個金融會議上,措辭嚴厲地指出了中國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他說:「基礎設施本來是我們的瓶頸,現在已經出現局部過剩,一些通道和線路注定會閑置。」

在房地產領域,浪費現象更加嚴重。房地產施工速度快,但工程質量低劣,即便在最富裕的沿海地區也是如此。郭樹清說:「現在的房子平均六、七年就要重新建一次。」

持這種看法的不只郭樹清一人。今年高層政策制定者中越來越普遍的一種論調是:必須從根本上改變經濟增長模式。溫家寶在2月份的時候說:「要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不改革開放只能是死路一條。」

在隨後的幾個月中,一系列改革措施陸續出臺。為了引導中國經濟擺脫對投資的過度依賴,中國政府進行了多管齊下的努力,這些改革措施就是這種努力的一部分。

廉價資金是導致投資過度的一個主要原因,中國央行已開始對這種狀況進行糾正,方法是增加市場力量對利率和匯率的作用。同時,監管機構命令銀行增加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減少對國企的貸款,努力引導資金流向更具生產性的領域。財政體制改革也取得了一些進展,其目的在於減少地方政府對土地出讓的依賴,這種依賴導致地方政府熱衷於促成新的投資項目。

這些改革目前正在推行之中,而幾個月後預計習近平將就任國家主席,由此看來,下一代領導人應該是支持改革的。

不過,到目前為止,這些改革最多算得上小修小補,而不是根本性的重大改革。這一屆領導人和他們的繼任者都對過於激進的做法持謹慎態度——除非現行體制真的不行了,不然為什麼要改變?

香港諮詢公司絲路顧問公司(Silk Road Associates)的創始人貝哲民(Ben Simpfendorfer)表示:「人們寄望新一代領導集體挑起改革的重任,但這不是板上釘釘的事。隨著經濟日趨成熟,改革的難度更大了。」

一名政府顧問表示,中國至少在一個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5年前我們很難說服官員相信過度投資是個隱患。這名要求隱去姓名的顧問說:「如今他們都同意這一點。不過,推行必要的改革則是另一回事。」

隨著中國經濟增長出現減速,溫家寶講話的重心也開始由推行結構改革轉向促進投資,中國目前面臨再次走上老路的危險——這條老路,就是幾個月前溫家寶所說的「死路」。

我們很難抵擋短期內保持經濟繼續高速增長的誘惑,哪怕這意味著從長遠來看總有一天要栽跟頭。

来源:金融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