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18大後面臨的挑戰

作者:林保華 發表:2012-08-15 07:5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3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所長袁鵬於8月1日在《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一篇題為「中國真正的挑戰是未來5-10年」的文章,引起國內外的注意。人們注意的重點在他所列出的「新黑五類」。

文章說:美國將「改變‘自上而下’推進民主自由的傳統模式,以維權律師、地下宗教、異見人士、網路領袖、弱勢群體為核心,以期通過‘自下而上’的方式滲透中國基層,為中國的‘改變’創造條件」。

文章所指「維權律師、地下宗教、異見人士、網路領袖、弱勢群體」的「新黑五類」,講穿了,就是被中共看作的潛在「敵人」,也就是可能顛覆中共政權的力量。這些人在1990年代叫做「不穩定因素」,不同年代,「成份」不同。

在「新黑五類」中,人們最不能容忍的,是把弱勢群體當作潛在的敵人。弱勢群體是社會上最可憐的一群,中共不但沒有去打救他們,反而把他們當作潛在的敵人,實在太沒有人性。客觀來說,中共當局也知道這些弱勢群體的苦況,否則不會有胡錦濤的「新三民主義」與所謂的「胡溫新政」,問題是執政10年,胡溫做了什麼?為何弱勢群體的情況沒有改善,以致袁鵬這位作者憂心忡忡的說,這是中國未來5-10年內的真正挑戰。只是作者沒有說,並非美國在利用這五類人,而是中共造就自己的掘墓人。

毋庸諱言,1950年代的美國國務卿杜勒斯就曾經說,他把希望放在中國第三代的和平演變上,中共也不斷因此與「資產階級」爭奪「接班人」,毛澤東甚至發動文革來消滅睡在身旁的中國赫魯曉夫劉少奇。改革開放暫時救了中共的命。但是中共沒有真正吸取教訓,抓住「一黨專政」不放,現在再度陷入統治危機。

作為弱勢群體的對立面,就是中國的強勢群體。根據中國社科院不久前完成的《中共現職幹部收入及財產調查報告》指出,中國目前有大約131萬現職縣團級以上官員。這131萬各級官員及其家人佔有中國全民財富的80%。他們多為新老太子黨的成員,正是一黨專政造就了這些有錢有勢的強勢群體。

請問現在在台上的中共最高領導層,包括政治局成員及其常委,你們有為這種不公不義做了什麼改革沒有?還是借你們的權勢大肆搜刮。正是後者,中國的社會矛盾才會日益尖銳,才有楊佳與谷開來的殺人案子,問題只是為什麼殺人而已,是反抗壓迫,還是掠奪財富;還有每年20萬起的群體性事件,就是弱勢群體的群體性抗爭,與強勢群體的群體性鎮壓。

正是如此,從去年開始,中國的維穩經費超過了軍費,共產黨的主要敵人不是其他國家,而是自己的人民。只是有的中共官員還不明所以,才需要袁鵬出來教育他們,要他們認識危機所在。

袁鵬的教育對象還有像羅援那樣熱衷於喊打喊殺的將領。他說:「未來3-5年,美國戰略重心東移重在實現有利於美國主導的亞太格局的再平衡,而非同中國的全面對抗;重在利用中國同相關國家的主權矛盾盡快完成新一輪亞太戰略布局,而非過早捲入同中國的軍事衝突。」這是代胡錦濤教育那些武夫,文章發表在八一建軍節也是這個道理。

文章雖然完全沒有提起薄熙來事件及引發的黨內危機,但是它明確的說:「一旦美歐諸國渡過難關,完成新一輪體制性變革,輔以正在醞釀的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則將真正衝擊中國戰略機遇期。如何冷觀周邊形勢,將工作重心盡快轉向國內體制機制完善和經濟社會再造,贏得最終的綜合國力競爭,是中國當前真正的考驗。」

這是在呼籲改革。問題是薄熙來事件發生後,中共特權集團根本不想改革,只是嘴巴說說來緩和矛盾。他們還迷信暴力與「穩定壓倒一切」,因此也看不出18大後的領導人,會有什麼能耐來進行制度性的改革,否則現在就開始要顯身手組織改革的領導班子而不是掩飾矛盾,內部秘密分贓。如果改革破滅,中共必然大肆鎮壓「新黑五類」,那就是改變中國命運的大決戰了。

 

(文章只代表特約評論員個人的立場和觀點)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自由亞洲電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