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景區 6年3處仿古建築倒塌(圖)

發表:2012-09-14 23:5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設計方稱西湖景區不適合建木結構建築,但為迎合景觀要求卻只能採用

專家稱仿古建築木料防腐至少須1個月,施工方常因趕工期而忽略

杭州西湖邊的集賢亭12日下午在大風中倒塌,成為一個月內西湖景區倒下的第二座仿古建築。

8月12日,位於杭州清河坊歷史街區的河坊街牌坊倒塌,造成2死1傷。事實上,2006年,杭州就發生過仿古建築倒塌事件。當年6月10日上午,杭州突遭短時雷雨大風,西湖景區三臺山頂的三臺閣坍塌,8名遊客一度被困。

早報記者發現,三臺閣、河坊街牌坊、集賢亭有幾個共同點:都是仿古建築,都是木結構或木石結構,由同一家單位設計,從建成到倒塌都在11年以內。三臺閣 2004年建成,2年後倒塌;河坊街牌坊和集賢亭分別於2001年、2003年建成,距今不過11年、9年。集賢亭倒塌後,有網友譏諷:難道西湖邊的仿古建築保質期才10年?

「瞬間風力超過颱風」刮倒集賢亭?

西湖管委會:「倒塌的原因是風,要處理看來只能處理風了。」

對集賢亭倒塌的原因,杭州市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表示,初步斷定為湖面瞬間風力過大所致。集賢亭所屬的湖濱景區管理處基建科科長邵寧表示,亭子本身不存在質量問題,「當時該區域瞬間風力達12級,超過颱風"海葵"登陸時風力;集賢亭又位於湖面迎風口,遭受的風力比其他地點大。」而據瞭解,離集賢亭最近的監測點在湖中央的湖心亭,數據顯示當時的最大風力6級。通過檢索當年的報導,早報記者發現,「瞬間風力過大造成倒塌」和6年前三臺閣倒塌後官方的解釋幾乎相同。

昨天,早報記者致電管委會宣傳處處長童國亮,詢問是否會有人為集賢亭倒塌負責,他回答,「倒塌的原因是風,要處理看來只能處理風了。」早報記者試圖瞭解集賢亭的施工單位,但管委會宣傳處、湖濱管理處均表示「不知道」,應該問對方。

倒塌建築或存在「趕工期」現象

設計方稱木材防腐處理至少需一個月,而河坊街牌坊兩個月就建成。

集賢亭設計單位杭州市園林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副院長、總工程師周為多次強調集賢亭、三臺閣倒塌是兩個單一個案,但對河坊街牌坊倒塌的原因,他認為不排除施工或管理不當。

據他介紹,當初接到為清河坊歷史街區設計牌坊的工作後,為防止牌坊不穩,在立柱底部採用了「杯形基礎」的設計方式:在立柱部位造2個鋼筋混凝土基座,將木製立柱插入基座固定。周為說,「但也存在一個問題:木質立柱和混凝土底座的連接部位容易腐爛。」河坊街牌坊倒塌後,官方通報顯示,連接部位有腐蝕現象。

周為告訴早報記者,木結構建築的木料如要採取防腐技術,最少要一個月左右,讓木材浸泡防腐藥劑。而杭州市園林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接到牌坊的設計工作是在2001年8月,清河坊歷史街區當年10月開門迎客,也就是說,牌坊從設計到完工只用了兩個月。

西湖景區:將會重建集賢亭景區

怎麼建、採用什麼材質、會不會重點考慮防風係數,有待進一步商討。

據錢江晚報報導,西湖景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將盡快發出一份緊急、全面大排查的指令,要求各相關單位展開安全檢查,確保旅遊環境安全。西湖景區每週都有專業人員對所有景點建築、尤其是仿古建築進行例行巡檢。「木結構建築的構件需要日常維護、幾年一更換。」

景區湖濱管理處表示,在惡劣天氣前後都會對集賢亭進行日常維護和檢查,每個月還會進行排查。而最近的一次,是在9月5日剛剛檢查過。

集賢亭突然倒塌後,西湖景區表示,他們將妥善處理後續事宜,盡快恢復「亭灣騎射」景觀,整個集賢亭將會重建,包括亭子周圍的平臺。至於將來的亭子怎麼建、採用什麼材質、會不會重點考慮防風係數,還有待進一步商討研究。而平臺的修復時間預計在一個星期內,重新開放前還要對平臺的質量進行評估。

設計方:明知多風卻只得用木結構

古建專家稱,仿古建築被吹倒,問題最大可能出在施工環節。

早報記者瞭解到,集賢亭、河坊街牌坊、三臺閣均由「杭州市園林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設計。昨天,該設計院副院長、總工程師周為在接受早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3座仿古建築分別是他們2002年、2001年、2004年設計的。

「我現在說了可能也沒人相信,但三臺閣、集賢亭倒塌真的只能說是"天災"。我們設計的木結構建築完全按當時建設部的《木結構設計規範》進行。當初設計也將風力影響作為考量因素,專門降低了三臺閣的層高,在集賢亭木柱與基座連接處採用6毫米鋼板加穿銷螺絲加固的設計,加大防風能力。」

根據周為的推斷,集賢亭倒塌是因瞬間風力過大、風向多變,「集賢亭採用傳統榫卯結構,梁、柱、頂靠相互牽拉承托,形成一種剛度,支撐整個亭的重量,但由於湖面的風不是一個方向的,而且風入亭後會造成風向紊亂,一定程度上可能鬆動榫卯結構,導致建築失穩。」

他還表示,作為設計方,根本不需要偷工減料,「設計費是按建築物造價的一定比例計算的。」

早報記者提出,湖上「多風」、「怪風」並不是現在才知道,為何設計中只加固木結構,而不直接用鋼筋水泥?周為表示,這是為西湖整體景觀考量,「採用木質結構最能融入整體景觀,木質建築的美感是其他建材無法替代的。」他坦承,從實用角度說,西湖景區不適合採用木質結構建築,但為迎合景觀要求,設計單位往往只能採用木結構設計。

對「集賢亭被風吹倒」的說法,接受早報記者採訪的一位古建築修復、仿古建造方面的專家並不認同。「一般情況下,亭子被風吹倒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為亭子由柱子支撐,受力面不大。如果柱子連這點風都承受不了,那在設計方面或柱子本身存在問題的可能性就最大。」

「我對集賢亭的設計單位有所瞭解,他們在亭子設計方面非常有經驗,應該不會犯這麼低級的錯誤,最大的可能是在施工環節。」該專家表示,聚賢亭位於湖邊,潮氣重,因此,對木料的處理非常關鍵。事實上,在修復古建築或建仿古建築時,木料必須經一個月以上的桐油浸泡,再曬乾,這樣的木料會有很好的防潮、防腐效果,但這需要時間,而很多此類建築往往因趕工期忽略了這一點。

来源:京報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