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觀對中國繪畫藝術的影響(圖)

發表:2012-10-16 13: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所謂「道」,就是老莊認為的宇宙萬物所必須遵循的一種規律。「道」所反映出來的那種規律,道家思想認為就是「自然而然」,就是讓任何事物都能自由自在地得以展示;就是對待任何事物都不勉強而為之,而必須要「順其自然」,中國古代的老子把這些理論概括為「道法自然」四個字,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的基本精神是自然無為,「道常無為而無不為」,所謂「無為」,就是順應事物的自然發展趨勢而不勉強妄為。老子思想認為「自然」是事物的理想狀態,而「無為」則是保持這一狀態的基本方法。「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淡然無極而眾美從之」,都表明美在於超功利的自然無為。

道法自然是中國傳統哲學的精髓,也是中國傳統美學的最高法則,老子的「無名」、「致虛極,守靜篤」、「靜觀玄覽」的審美認識觀和他所創造的關於藝術創造和鑑賞的「虛」、「靜」、「妙」、「味」等一系列審美範疇,為中國傳統美學重視整體意象、重視直覺感悟的詩學理論和無言獨化、求解言外的審美趣味開啟了先河,從老子的這些思想出發,莊子提出「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劉勰提出「標自然為宗」,司空圖提倡「妙造自然」,蘇軾認為「文理自然,姿態橫生」等等,中國古典美學由此一脈相承,引申出了崇尚自然、含蓄、沖淡、質樸的審美價值。

中國繪畫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悠久的傳統,是中國古典美學審美價值觀的突出體現,深受儒、道、佛審美思想的影響,成為舉世睹目的珍貴文化遺產。中國畫從題材上分有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從表現形式上分主要有工筆畫、寫意畫兩種,但不管是題材還是表現形式,中國繪畫藝術受道家思想影響最大,其描繪物像多取材於自然,在物像的描繪手法上,多運用線條、墨色來表現形體、質感,有高度的表現力,講究以少勝多的含蓄意境,並講究整體的統一,這些都和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統一,特別是中國美學中的「意境」說,其根基的就是老子「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學精神體現。中國繪畫講究「以形寫神」,追求的是「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感覺,「絕似又絕非像物者的真通」(徐悲鴻語)。

一、從傳統繪畫藝術的內容上看,遵循「源於自然,高於自然」的藝術法則。

中國繪畫藝術「源於自然,高於自然」,具有象徵、寫意、表現的基本特徵。中國繪畫藝術描摹自然景象,視自然為友,自然界的雲淡風清之景,高山流水之意,郁木繁花,明晦的變化,空間的開合,無不成為中國繪畫藝術的描摹對象。「源於自然,高於自然」是中國傳統藝術法則,也是中國繪畫藝術對自然的態度的高度概括。中國繪畫藝術大家很善於從大自然抽象出本質性的東西,然後用石頭、植物、水體等加以表現,在中國文人的心裏,只有「源於自然,高於自然」的藝術才堪稱上品。中國繪畫藝術裡「源於自然,高於自然」的特徵還表現在以想像真實代替視覺真實,這是中國畫詩意化的體現方式。

在觀察與表現手法上,中國畫「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張躁語)。中國畫並不是完全照抄模仿自然的客觀物像,而是加入了創造者很強的主觀色彩,即在造化自然的基礎上,有所思想,有所寄意,具有情感。

二 從繪畫技巧上看,中國畫強調情感的表達,是表現的藝術。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中國的知識份子總是把山水看作抒發情感的媒介。在中國知識份子、繪畫藝術者的眼裡,流水含情,落花有義,一草一木,一山一石,寄託著繪畫者的主觀情緒與感受,這種把審美主體的主觀情緒外化於審美客體,並產生情感共鳴的審美心理模式,一直是中國傳統藝術(如書法、繪畫)的重要特點。

另外,中國繪畫藝術中三個最為重要的美學概念:立意、達意和意境,都於道家思想吻合。「立意」是指審美主體的美學追求和情感目標,是繪畫藝術的潛意識目標或明確追求;「達意」是指將個人目的與自然現象相聯繫,將個人情感融入審美客體並產生共鳴的情感升華過程和途徑,是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體現;「意境」則指的是完成「達意」的審美過程之後,在審美主體的精神上所形成的融合了情感和客觀環境的,同時具有主觀和客觀特徵的一種情境,是道法自然的高境界。中國傳統藝術中講究「意在言外」、「像由心生」,藝術家和觀眾都認為不含情感的風景沒有存在的價值,風景和情感兩方面共同決定了意境。

中國繪畫藝術的設色方面也常表達畫家的主觀色彩、強調情感的表達,甚至拋棄描繪對象本身的顏色。如蘇軾畫竹,常以硃砂著色,世人稱朱竹。這種設色是畫家感情的傾瀉,具有強烈的感染力,朱竹世間少有,但觀者獨享其竹子風致瀟灑,獨具藝術魅力。

三、從整體上看,中國繪畫藝術講究天人合一、和諧統一。

《莊子"齊物》云:「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天人皆為自然之展開,無所謂「分」,也便無所謂「合」。中國繪畫藝術中遵循這一觀點,講究"天人合一"。

中華民族性格內斂,趨向和順安詳,講究整體,倡導和諧。在繪畫藝術中也多表現出「天人合一」、「天人感應」的中國傳統辯證思維模式。中國畫追求天人合一,不求精確形的反映,像外求意,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是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是追求有具象依據的抽象,是內容與完美的形式有機統一的藝術。正是在這樣的哲學美學思想的作用下,中國繪畫在題材和形式上重山水而輕界畫,反映出其獨特審美取向。

中國知識份子崇尚自然和諧,「和」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最高境界。道家哲學認為宇宙無限,人與自然融為一體。這種哲學思想對於中國繪畫表現語言的形成及影響,形成獨特的透視原理——散點透視。所謂透視就是在作畫的時候,把一切物體正確地在平面上表現出來,使之有遠近高低的空間感和立體感,這種方法就叫透視。中國畫不受固定視域的侷限,可以根據繪畫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腳點移動作畫,把見得到的和見不到的景物統統在畫面上表現。這種透視的方法,叫做散點透視或多點透視,宋朝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用的就是散點透視法。

中國人對待矛盾統一有深刻的認識。對立統一在中國哲學上有著幾種不同的方式,第一是「中庸」,定義為「執其兩端,用之於民」,這樣有利於調和對立兩端的矛盾。中國哲學第二種方式是「合」,是矛盾雙方轉變為統一事物,合二為一。如「天人合一」、「意境」、「意象」等理念。中國哲學第三方式是「和」,「萬物負陰抱陽,沖氣以為合。」「和」是將差異的矛盾因素適當地置於統一和諧的關係之中,從而使對立著的多種因素取得了整體上一致的性格。特別是中國繪畫,講究寫意的主客觀統一、具有和諧文化的基本特徵。

来源:網路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