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擊建福宮花園失火:溥儀看起來可憐兮兮

作者:卞文超 發表:2013-02-15 15:1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建福宮花園位於北京故宮西北隅,初建於清乾隆年間,乾隆帝將至愛珍寶盡藏於此,並常在園內吟詩賞畫。1923年6月26日,花園突遭火災,「寶庫」一夜之間化為廢墟。

自此,建福宮花園沉睡在瓦礫之下長達75年之久。1999年,國務院批准了香港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捐資的建福宮花園復建工程。工程於2006年竣工,以傳統工藝結合現代技術,成為古建修復中的典範。

英國人潘鬘出版《建福宮:在紫禁城重建一座花園》一書,他全程跟蹤工程進展,研讀大量相關歷史檔案,追溯這座御苑從乾隆興建到復建竣工之間的曲折歷程。記者與這本書的編譯方取得聯繫,在海外歷史文獻和私人信件中,這座御園失火當天的情景清晰浮現,中國特殊歷史時期的人世百態圖發人深省。

建福宮花園內沒有亮起燈火,這裡已無人居住,主要用作貯藏珍品,周圍一片漆黑寂靜。直至午夜,一道怪異的光從花園極遠一角敬勝齋中放射出來。

建福宮花園始建於清乾隆五年(西元1740年)。乾隆去世後,嘉慶皇帝曾下令將此處收藏的珍寶玩物全部封存。至清末,像敬勝齋這樣的建築,基本為堆放珍寶所用。不僅如此,一些樓閣平時還供奉不少金佛、金塔及各種金質的法器和藏文經版以及清代9位皇帝的畫像、行樂圖和名人字畫、古玩等,連溥儀結婚時的全部禮品也都存放於此。

1922年,已被趕下皇位但仍住在皇宮的溥儀想知道這裡共存放有多少珍寶,決定來一次徹底的清點。結果,清點工作剛剛開始,一場神秘大火衝天而起。

1923年6月26日晚,下過一場大雨,可是入夜後微風輕拂,空氣清新而涼爽。夜裡,紫禁城大門緊閉,與世隔絕,悄然無聲。太監一邊關上大門,一邊呼喊:「搭閂,下錢糧、燈火小——心——!」

紫禁城西北側的建福宮花園內沒有亮起燈火,這裡已無人居住,主要用作貯藏珍品,周圍一片漆黑寂靜。直至午夜,一道怪異的光從花園極遠一角,一個門口匾額刻著「德日新」三字的內室——敬勝齋之中放射出來。

建福宮花園南牆的另一邊,喇嘛正在中正殿唸經。中正殿內貯藏有諸多佛經、佛像和一座約33厘米高的金塔。清朝皇帝對於宗教儀式一絲不苟,在紫禁城的這一區域內共興建了三座藏傳佛教的佛堂,分別是中正殿、寶華殿和雨花閣。佛堂主持儀式的喇嘛剃度前為宮內的太監,他們每天從早到晚定時到佛堂點香和誦經。建福宮大火就是其中一個太監馬來祿在換更時發現的。

熊熊烈火如潮浪般湧出窗門,直奔相連的迴廊。馬來祿大吃一驚,通報了敬事房。敬事房啟動警報後的幾分鐘,太監們已趕到起火現場盡其所能救火。可是,兩天後北京一份報紙卻尖銳地報導說,這些太監們驚呆了,除了救回少量物品,他們只能像一群弱智的低能兒戳在那裡。

當北邊的夜空泛起一片紅光之時,紫禁城外,英國使館的周嘉生和妻子周倩雅正在北京飯店的頂樓花園跳舞。看到眼前的景象,他們驚呆了,直衝下樓,試圖尋找起火現場。這時,使館的另一位秘書嘉士居和周倩雅的妹妹艾琳芙也一起去了。

兩天後,艾琳芙寫了一封信給在上海的母親:「我們包了一輛人力車,出發去現場看個究竟。街頭擠得水泄不通,人力車、汽車、人潮似乎都衝著同一目的,趕往紫禁城的北門。到了神武門,大家突然停了下來。」艾琳芙在信中續說:「我們曾三次要求進門,三次均被押返。因為除了官員,不只是外國人,連中國人也不許進宮。」與此同時,北京內城消防隊的消防員、駕駛著水車的義大利使館守衛、北京市警察、軍隊、紫禁城禁衛軍和鄰近的民眾也蜂擁到門前,喧鬧聲震耳欲聾。儘管黑煙已經籠罩整個上空,宮廷守衛仍堅稱未得上頭指示,不能開門。

更糟的是,紫禁城沒有自來水。此外,由於時值夏季,壕溝的水位很低。上頭下了道命令打開控制地下水的閘門,但打開閘門也需要一段時間。

紫禁城內,內務府大臣紹英到處尋找溥儀。愛新覺羅·溥儀雖然已經退位,但他還在紫禁城內的「小朝廷」享有皇室待遇。當紹英終於在紫禁城西邊的一座宮殿裡找到溥儀時,已經是凌晨1時20分了,大火已經燃燒了超過一個小時。清朝宗法規定,沒有皇帝恩詔,外人一律不得進宮。

溥儀最終還是容許開放東牆的一個側門讓消防員和人群進入。東牆的入口距離建福宮花園將近1.6公里,比較紫禁城的四個入口,這條路線是最遙遠、最迂迴的。

凌晨2時50分,消防車陸續到達,從嘉士居、艾琳芙、周嘉生和周倩雅身邊掠過。這時,他們也跟著趕往建福宮花園。大火現場,紹英正在一片混亂當中指揮救火行動。太監來回奔跑,毫無章法,亂七八糟,從閣樓中胡亂取出一些傢俱和裝飾物。此刻,火勢瘋狂蔓延,除了石地臺和石地基以外,火焰吞沒了所有東西,包括柱子、牆壁、椽子、橫樑……之後,根據目擊者所言,九米高的火柱直衝上天,而大火過後,遺下的只是一堆荒涼的火星、煙塵、炭屑和灰燼。

在義大利前飛行員利華的協助下,義大利使館的消防員跟大火拚搏,可是火勢實在太大了。更糟的是,紫禁城沒有自來水。在水龍軟管能從井裡和壕溝取水之前,一定要想法子立刻取得水源。此外,由於時值夏季,壕溝的水位很低。上頭下了道命令打開控制地下水的閘門,但打開閘門也需要一段時間。這時候,一桶桶水通過人鏈傳到火場,周倩雅也旋即加入。

直到早上7時,大火才平息。此時,建福宮花園一片頹垣敗瓦,全部建築只余燻黑的外殼和冒煙的瓦礫。這場大火將建福宮花園以及在此存放的珍寶燒了個精光。

根據當晚目擊者之一艾琳芙所言,溥儀看起來只是一副可憐兮兮的模樣,她在信中寫道:「人們為小皇帝感到難過,他只是一直站著,被親信包圍住,呆呆地看著這一切。」然而,他還能想到為消防員提供茶點以維持體力。於是,有人捎來了茶水、啤酒、餅乾、糕點和水果。

時間點滴流逝,可是很明顯,消防員卻英雄無用武之地了。火場溫度非常高,他們只能往後退靠牆,在大火的周邊潑水。將火扑滅是沒有希望了,惟一能做的是控制住火勢。可幸的是,風勢減弱了。儘管如此,大火還是越過隔牆蔓延到中正殿,中正殿也一同化為灰燼。黏稠的空氣裡,片狀的煙灰緩緩散落,在悶燃的樓閣間來回飄浮,再飄落到灼熱碎裂的石頭上。

溥儀的英文教師莊士敦接到召喚,在黎明前趕到了現場。他在其著作《紫禁城的黃昏》中寫道:「我看見皇上和皇后站在一堆焦木上,黯然凝視眼前的景象。幾位親王也抵達了現場。內務府的官員對滅火之事一竅不通,卻煞有介事地對著秩序井然的消防員吆五喝六。」

直到早上7時,大火才平息,餘下低雲般的縷縷煙塵,繚繞在垂死掙扎的火種上。此時,建福宮花園一片頹垣敗瓦,全部建築只余燻黑的外殼和冒煙的瓦礫。

這場大火將建福宮花園以及在此存放的珍寶燒了個精光。關於這場大火便有了這麼一種說法:太監利用職守之便,監守自盜,為逃避清點,掩蓋罪行而故意縱火。雖然此種說法缺乏證據,但一座巧奪天工的園林和難以計數的珍寶確實在一夜之間化為烏有。

1923年大火的遺物穿越時空,流落到了英國倫敦。其中一件為一間私人住宅增添光輝,另一件則成為某間中國瓷器博物館的館藏。

第一件是周倩雅女兒查若琳所擁有的牛血紅釉瓷瓶。1923年6月27日英文報紙《字林西報》刊出一則《皇上致謝》的報導,可供考證:

「前皇宮大火後的星期天,發生了有趣的續集。皇上鄭重感謝四位在救火過程中表現突出的外國人。內務府的三位大臣派出他們的代表送來問候狀及內務府總管的感謝信,信中說明他受皇上之命,感謝英國使館的周嘉生、周倩雅夫婦、嘉士居,還有周倩雅的妹妹艾琳芙,在扑滅宮裡大火中所提供的幫助。為表謝意,皇上每人贈送皇家珍藏牛血紅釉瓷瓶和青花瓷器各一,上面更印有皇上的御璽。禮物是對各人當晚辛勤而勇敢的表現之嘉許。各人當晚獲准進入火場,冷靜自主地組織一班驚慌失措的隨從有條理地滅火。周倩雅特別受到同伴的讚賞,而皇上也感謝她當晚表現出的勇氣和堅定。」

第二件遺物為一隻在大火中倖存的汝窯瓷盤,現存放於倫敦大學戴維德中國藝術基金會。淺弧腹,折沿,矮圈足,此盤為西元12世紀早期的出品,當時正是中國瓷器的全盛期。此盤釉面帶細開片,出窯時原呈天青色。底部有「乾隆乙亥夏御題」七個字。「汝」是指汝州,北宋時期出產青瓷的官窯所在地。「乙亥年」說明題款的年份是1779年。

戴維德於1892年在印度孟買出生。他曾在孟買和康橋讀過大學。原本立志當律師,後來對東方藝術興趣漸濃,遂轉為研讀中文。他在1924年初次來到中國並首次目睹紫禁城的珍藏。

宮廷藏品數量驚人。1860年圓明園遭外國軍隊掠奪,1900年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奪去大量宮廷藏品,當時所流失的數量也只是冰山一角。其實,每當國庫空虛時,清朝皇族本身亦將宮廷藏品變賣。1901年,慈禧太后向鹽業銀行借錢,以宮廷的古董作抵押,當中包括一些瓷器。銀行最後把其中的40件抵押品賣給戴維德。溥儀退位後至少兩次,分別在1922年和1924年,以宮廷的金碟及和金飾作抵押,向銀行借貸。其中一次沒把黃金贖回,「賣」給了貸款的香港上海匯豐銀行。

因此,經過變賣、偷竊及掠奪,紫禁城內很多的藏品逐漸流落到私人收藏家手中。在1923年建福宮花園大火中搶救回來的遺物,後由北京的古董商人出售。這隻汝窯瓷盤,據說是戴維德在1924年的第一件收穫,也正是其中一件遺物。它的天青色釉面現在幾乎變成暗灰色,還帶有粉紅色污點。據說,這隻瓷盤可能曾放置於青銅器附近,那些粉紅色污點可能是大火中熱熔的銅液濺上造成的。

来源:大眾日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