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患癌症為何去美國看病

發表:2013-03-22 16:5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當美國醫生告知食道癌患者江明(化名),他們需要他在中國治療的病歷卡和組織切片時,江明並未料到他後來所遭遇到的周折——在輾轉託人拿到病歷卡後,中國的醫院卻以扔掉為由,拒絕提供組織切片。

這只是中國癌症患者赴美就醫遭遇的一幕。在美國紐約一家大中型癌症醫療機構工作的《第一財經日報》特約記者發現,近幾年,隨著國內癌症發病率的不斷攀高,也有一些病人開始選擇赴美就醫治療癌症。

儘管目前無從得知赴美就醫癌症患者的確切總數據,但本報記者所處醫院收治中國癌症病人比例已達6成,而對多名中國癌症病人採訪和交流顯示,在他們出於健康考慮,選擇赴美治病背後,也折射出中美醫院在諸多方面的不同。

美國醫院裡的中國病人

江明來自廣州,早年來到美國打工,生病前在紐約市一家醫院做護工,經濟條件一般。他告訴本報記者,去年他回國探親的時候感到身體不適,當年11月去醫院檢查才發現自己得了食道癌。

接著江明輾轉托了關係,2012年12月在廣州一家大型醫院做了手術,但他的醫保卡只能報銷手術費用的80%,在他住院前,醫院讓他交了一筆定金押在醫院,剩下的20%手術費用從這筆定金裡支出。

江明說,他回國的時候現金帶得並不多,當押在醫院的定金用完時,他沒有來得及補上,醫院卻立刻對他停了藥。

無奈之下,今年2月,江明買了張機票回美國繼續治療,由於在美國他屬於低收入人群,被歸入了低收入醫療保障體系,看病不用自己掏錢,而且在華人區的醫院也提供中文服務,他就在美國接受進一步的放療和化療。

不幸的是,到了美國後,醫生告訴江明,雖然他在國內的手術做得很成功,可癌症又進一步擴散到了咽喉,為了防止喉部感染,他聽從醫生的建議拔去了牙齒,以吃流食維繫生命。

就診時,美國醫生要江明出具在國內治療的所有病歷和組織切片,就在他輾轉託人拿到了國內的病歷,可醫院卻以已經扔掉為由,拒絕提供組織切片。江先生說到這裡,搖了搖頭,頗感無奈。

與江明同在紐約某醫院的辛艷(化名),則是一位乳腺癌患者,來自北京,她是一名全職太太,在美國陪著女兒上學,而她老公在國內開了自己的工廠,中美都有業務,兩頭跑跑,家境殷實。

赴美前,辛艷便被查出患有乳腺癌,好在是早期。辛小姐在國內的醫保卡可以全額報銷所有的醫療費用,但在中國做出初步診斷後,她仍選擇飛到美國做手術,然後接受進一步的放療。

在接受了手術後,辛艷又被轉去了紐約法拉盛一家放療中心接受放療,放療期間不用住院,在治療期間,每天到放療中心接受20分鐘的放療,做完就回家。

如今,辛艷氣色頗佳,一點也看不出像是個病人的樣子,在美國,癌症並不是絕症,而是慢性病,其原因在於美國的保險公司每年都會免費讓受保人做一次體檢,如此普及的檢查讓多數癌症病人被發現患癌時尚處於早期,所以治癒率也會較之中國更高。

辛艷在美國並沒有醫療保險,必須自費,她的放療費用在23000美元左右,雖然較之國內的醫療費用還是偏高,但她表示,由於自己得的是癌症,根本等不起,因此,看病不用排隊,能夠享受到更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她覺得如果家庭條件允許,還是值得的。現在,她考慮在美國購置醫療保險,以備不時之需。

而除了他們,目前本報記者所在的這家醫院,儘管醫院在紐約屬中等規模,但在癌症化療領域,已屬大型醫療機構,醫院在紐約法拉盛、布魯克林和曼哈頓都設有分支機構。

又因醫院提供中文服務和會講中文的醫生,故前來治療的中國病人的病症,也多以癌症為主,目前該醫院收治著大約210名中國癌症病人,佔據全部病人的六成,而這一比例前所未有,其中中國病人以肺癌、肝癌和胃癌為主,而美國病人則以前列腺癌和乳腺癌居首。

赴美治癌背後

據本報記者瞭解,之所以出現中國人赴美治癌,不僅與國內癌症發病率增加有關,同時,中美兩國的醫院,也存在著較大差異。

據《北京日報》2010年報導,在當年8月18日∼8月21日,召開的第21屆世界抗癌大會上,時任衛生部部長的陳竺在大會發言中說,過去30年,中國癌症死亡率增加了80%,每年因此去世的有180萬人。

另據國家癌症中心、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發布的《2012中國腫瘤登記年報》,我國每年新發腫瘤病例約312萬例,每分鐘就有6人被確診為癌症。乳腺癌、肺癌、結腸癌、甲狀腺癌等癌症發病年齡均出現提前。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發布的2012年《中國藥品市場報告》則顯示, 2008年~2011年我國三級醫院、二級醫院用藥類別的結構變化顯著,一個重要特徵為抗腫瘤和免疫調節劑佔醫院總用藥的比重明顯上升。

在此背後的另一個現實便是,因先進的醫療設備和資源多集中在一線城市,進而造成了全國的病人蜂擁至上海或北京的三甲醫院。

上海某三甲醫院的林醫生告訴本報記者,一個專家一天最多看15個病人,一週開診2次,每週接待病人的數量在30個左右,若是碰到複雜的病例,接待病人的數量則更少。如果患者沒有任何熟人,想要排到專家號短則數月,長達半年,有些從外地趕來看病的患者家屬為了拿到專家號從凌晨開始就站在掛號處排隊,更有甚者直接在醫院掛號大廳打起了地鋪,即便如此仍一號難求。

癌症患者除了面臨醫院人滿為患,另一座壓在患者身上的大山則是高昂的醫藥費。

病人的手術和一些普通藥物可以涵蓋在醫保範圍內,但一些療效稍好些的化療藥物則屬於自費項目,林醫生向本報記者介紹,無論病人身患哪種癌症,一個化療療程自費項目的起步價是10萬元人民幣,上不封頂。

另據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中國醫生對本報記者說,雖然收受紅包的行為三令五申地被明令禁止,但在接受手術的患者中,80%以上依然會給醫生送紅包,價格從2000元至上萬元不等。

江明表示,在中國看病,人文關懷太少,什麼都要托關係,連取回自己的病歷都要找人托關係,一旦押金用完就立刻停止治療,給他帶來了很多不便。

辛艷則對本報記者坦言,保護病人的隱私這點美國做得比國內好太多。

辛艷說,她在北京看病時,排隊的病人太多,好不容易輪到她看病,醫生便讓她衣襟大開做檢查,病房裡還有許多實習醫生跟著醫生一起看,這讓衣襟大開的她無比尷尬。

辛艷感嘆道,國內醫療資源緊張,病人多,醫生根本忙不過來,也沒有辦法。但在美國看病,一般都會提前預約,除了看急診,有預約的情況下幾乎不用排隊,護士一般會先把病人帶到診室,做完簡單的診療,病史調查後,讓病人單獨在診室裡更換衣物,然後等待醫生,醫生檢查完畢後,仍會給病人時間單獨穿好衣服,整個過程都會在單獨的診室進行,決不會有其他病人介入,由於提前預約,整個診療過程也會顯得有條不紊,較有效率,病人的隱私得到了嚴格的保護。

由於美國的診所大多屬於私立,醫生為了讓病人固定在其診所看病,服務態度都是極佳的,即使治療結束,診所的病人協助醫生仍會致電病人,詢問其恢復情況,給出建議。

如果病人需要手術或者進一步化療、放療,醫生會開出轉診單,轉去其他醫療機構接受進一步治療。

此外,在美國,病人的病歷屬於病人的私有資產,病人需要病歷時醫院必須出具,且美國醫院對病人的病歷保管也絕對嚴密,工作人員如果利用職務之便私自泄露病人隱私,便是犯罪,如果被病人起訴,牢獄之災在所難免。

赴美就醫四大主因

當被問及中國的癌症病人赴美就醫的原因時, 美國紐約法拉盛電療中心的楊華生醫生對本報記者表示,醫生精湛的醫術、醫療服務質量、規範的治療過程和更為先進的醫療設備構成了赴美就醫的四大主因。

資料顯示,美國的癌症醫生屬於專科醫生,一個立志成為專科醫生的學生首先要過五關斬六將地通過醫學院種類繁多的面試和考試,順利入學後,須經過4年的刻苦學習才能獲得醫學學位,此後,要在指定的一些醫院繼續進行3年住院醫師培訓。

培訓結束後,方有資格參加醫生從業資格考試,考試通過後,如果想成為專科醫生,還要再進行3年∼4年的培訓,之後還要到非本單位的指定國家級專科醫院做1年~2年的進修醫生以及住院醫生,這樣通過考核後擁有專科行醫執照,才能成為專科醫生。

如此嚴格漫長的培訓使得美國的癌症醫生不僅訓練有素,更較之其他國家的醫生更顯學術和嚴謹。

楊華生說,他看到國內過來的病人的病歷往往只有寥寥幾字,只說是什麼癌症,至於發病原因,發展過程,腫瘤大小一概沒有,而美國的病歷往往長達2∼3頁,從腫瘤的發現發展至現狀一應俱全,即使病人轉診,之後接手的醫生一看之前的病歷便一目瞭然。

而病人問診時間也長達1個小時,細緻的診斷對於後期治療計畫的整體制定至關重要,同時也避免了誤診的發生。

究其原因,這亦因美國人少醫療資源多有關,醫生每天所看病人的數量少,當然就有更多的時間和耐心花在每一個病人身上,而中國醫生少、病人多,有些醫生甚至每天都要看上百個病人,忙得連去洗手間的時間都沒有,當然沒有那麼多時間細緻詢問病情和寫病歷了。

另據美國全球健康政策網站數據,2005年至2010年間,美國每萬人中擁有醫生的數量是24個,中國僅14個。

談及服務質量,楊華生坦言,美國私人診所間競爭激烈,醫生為了留住病人服務態度好那是自不用說,甚至有些病人沒錢打車,診所也會自掏腰包為病人叫車。

比起癌症病人在診所看病所創造的收益,打車的錢可謂是杯水車薪,而有些保險公司甚至還可以報銷病人打車看病的費用,這種細節之處的體貼,在於把病人的需要放在了第一位。

治療過程的規範化還是要歸功於美國醫療體系和制度的健全。

首先,美國沒有亂開藥的現象,病人是憑醫生處方去藥房抓藥,醫藥徹底分離從而杜絕了回扣現象。其次,過度治療也不會發生在癌症病人的身上,因為美國的《斯塔克法案》明令禁止醫生將低收入保險和老年保險的病人轉診給與其有著合作關係或者經濟利益的醫療機構接受進一步治療。

對於違反該法律的行為,懲罰力度也是相當嚴厲,病人不僅可以拒付轉診後所有治療費用,即使已付清也可以將其拿回,對於轉去的醫療機構,每項醫療服務的罰款可達15000美元,如果該醫療機構已經向政府老年保險領取了醫療報酬,它更將面臨3倍的罰金,且該醫療機構將被老年保險和低收入保險及其他政府健康保險除名。

此外,如有民事控訴,對於違反上述法案的醫療機構還可能面臨每項高達10萬美元罰金的指控。如此高昂的違法代價使得醫生一般不敢以身涉險。

換而言之,法制的健全杜絕了利益的驅動。手術醫生在割除腫瘤後,病人如果沒有必要接受放療或化療,醫生決不會將其轉去其他機構接受進一步治療。

此外,美國治療方案的嚴謹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除了法律法規的各項限制外,保險公司和政府也會經常派人到診所和醫院監察,檢視病人病歷和上報的治療方案。通常,病人在接受治療後,所產生的費用就會由診所或醫療機構上報給保險公司,然後等待保險公司批錢,再打還給醫療機構。

此外,癌症的治療離不開藥物,美國抗癌藥物的優勢則成為了中國病人赴美就醫的輔因。對於同一品牌抗癌藥物的價格,中美的定價大致相同,不過本報記者發現,某些抗癌特效藥,美國的價格卻比中國便宜數倍。

以治療肺癌晚期的靶向類藥物「易瑞沙」為例,美國網站每片250毫克30片裝的價格470美元,折合每片15.67美元,而120片裝的折合每片更低至11.04美元。

但在中國的藥房網站,同樣是每片250毫克10片裝的價格就高達5000元人民幣,折合每片要500元人民幣,價格是美國價格的5∼7倍。

美國新澤西州某藥物公司癌症臨床研究部門王博士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除了價格因素,大多數中國病人幾經輾轉在美國購買抗癌藥物,更重要的是買個放心。中國藥房良莠不齊,藥物真假難辨,癌症病人一旦買到假藥,後果不堪設想。

而在美國,藥物管理局監管嚴格,即使網上訂購,也絕無機會買到假藥,可抗癌藥物屬於處方類藥物,沒有美國醫生專門處方,個人是無法在網上自行購買的,因此,王博士認為,對美國藥物的信任也促成了中國癌症病人赴美看病的助動力。

另一個較重要的原因是在美國,病人能領先買到最新研發的抗癌類藥物,且如果有醫療保險,藥費基本都可由保險公司一併承擔。

抗癌新藥研發成功獲批後一般先在美國及歐洲國家上市,接著再投入中國市場,而新抗癌藥上市前,先要在中國找病人做實驗,實驗時間長短不一,這樣一來,整個新藥在中國上市的時間就比美國至少滯後了一年至三年不等,有些經濟條件非常好的中國病人,為了搶時間,就願意飛到美國接受更新更好的藥物治療。

赴美就醫簽證玄機

中國癌症病人是如何赴美就醫的呢?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瞭解,其中赴美簽證暗藏玄機。

赴美就醫的病人往往通過旅遊、觀光和醫療簽證(B-2)或者學生簽證(F-1)進入美國境內。大部分申請B-2類的申請人都會獲簽一張為期一年有效可供多次往返的簽證。

一位知情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成功獲得美國簽證赴美就醫的病人一般盡量強調旅行為赴美目的,而絕口不提就醫。

經濟危機後,美國放寬了對旅行簽證的限額,歡迎外國遊客前來旅遊、消費,刺激美國本土經濟發展,而一旦提及赴美就醫,簽證官會非常警惕,對遊客個人經濟能力審核就尤為嚴格,生怕病人付不起醫療費,賴賬走人。

美國國會在1986年通過了「急診治療積極行動法案」,要求醫院的急症室必須無理由向任何患者提供醫療救治,無論病人是哪國人,是否擁有合法身份,有無能力支付醫藥費。

上述法案通過的初衷是基於人道主義救治,可也正因為如此,簽證官擔心遊客在就醫時,賴在醫院急症室不走,給原本沈重的美國醫療支出再添負擔。

持旅行簽證入境美國後,有些病人會自行購買旅行保險,但這種保險的類別主要侷限於意外傷害,而慢性疾病、癌症、心臟病等幾乎不能參保。因此,大部分赴美就醫的中國癌症患者還是以自費居多。

病人一般會在啟程前就在網上訂好醫院附近的旅館,不會說英文的華人通常會選擇提供中文服務的醫療機構,像紐約、洛杉磯這類大城市都有提供中文服務的醫療機構,選一位會講中文的華裔醫生在唐人街並非難事。

在美國,醫生會說的語言種類,病人對其的評價,信用等級,有無醫療事故都可以在「健康評級」網站上查詢,週到一些的中國病人臨行前會在網上做好篩選,選擇最合適自己的醫生,並準備好在國內就醫的所有病歷,定好計畫。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病人對本報記者表示,他就是持F-1簽證來到美國看病的,並且已經在美國順利買到了健康保險。

上述病人說,他英文底子較好,在申請學校前先參加了託福,GRE考試,拿到考試成績後又申請美國的研究生院,可他的語言成績不符合入學標準,之後他又轉去申請自帶語言學校的大學,後來被該大學的語言學校順利錄取,繼而他必須先通過語言學校的考試才能夠正式被大學錄取,這樣看來雖然麻煩異常,但好處是,語言學校的課程相對鬆散,一週僅有1∼2次課時,壓力不大,學費也較正規大學便宜很多,他便邊學習邊治療。

這樣一來,上述病人就可以順理成章地購買到學校的醫療保險,美國法律規定,凡在校學生必須購買醫療保險,且因為是集體參保,價格較之商業保險便宜很多,半年的保費在400美元∼500美元間不等。

而赴美就醫的中國病人由於在美國沒有工作,又不是本地居民,沒有社會安全號碼,根本無法購買普通商業保險,只有以學生身份才能夠買到保險,從而避免自費承擔所有的醫療費用。但學生簽證申請週期較長,只適用於無性命之憂的慢性疾病。

来源:華聲在線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