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前你想不到的十四件事

發表:2013-05-26 14: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1. 粵語也可能是優勢語言

雖然漢語和英語、馬來語、泰米爾語一同被列為新加坡的官方語言,但是在新加坡以漢語為母語的家庭越來越少。在那裡,只懂漢語就只能在日常生活中交流,無法進入主流社會。

在新加坡,只有會粵語才能更快地融入當地華人圈。李毅是上海人,祖籍廣東,家中的長輩都說粵語。他移民到了新加坡以後,粵語就成了他在語言上的優勢。除了平日吃飯買東西,在工作的時候說粵語也能讓他很快和周圍的同事拉近距離。李毅是音樂專業的,他接觸的新加坡文藝圈、電視媒體裡都有很多說粵語的華人。

謝鋼去澳大利亞之前就做好了有英語語言障礙的心理準備,但他沒想到的是華人之間也有語言障礙。剛到澳大利亞的那段時間,他在華人餐館打工,老闆是祖籍廣東的老移民,謝鋼和他說漢語,老闆表示聽不懂。後來他慢慢發現,很多華人聽得懂漢語,也會說,只是他們習慣說粵語,不太願意遷就新移民。

2. 不是移民了就有高福利

新加坡的福利沒有李毅現象中那麼好,總體來說不如澳洲、加拿大等國。這一點新加坡和美國有點類似:有工作,才有福利保障。

他剛去新加坡工作時,公司定期每月幫他繳納新加坡公積金(CPF),進入賬戶,以保障其生活,賬戶功能包含退休金、公積金(醫療保險、教育、投資等。但是李毅的事業很快超出了新加坡的範圍,哪裡有好的機會就去哪裡,尤其是入籍新加坡以後,他一直在亞洲甚至全球「找活」,不在新加坡工作,他的CPF繳納就只能停止。在新加坡不繳納CPF就沒有基本保障,李毅只能多買幾份商業養老保險。

美國發放的養老金和居住年限、納稅情況成正比,在美國,必須累計工作滿10年、繳滿40個季點(工作一個季度算一個季點)的社會安全稅,退休後才能拿到社會安全金。但這筆錢也不夠養老,還得加入其他的養老保險計畫來補充。

3. 出了國還要做「夾心層」

新加坡的住房保障制度非常優厚,很多新加坡公民居住在政府組屋裡。政府組屋都是公寓,比現在中國大多數住宅小區品質更好,還是精裝修,可以拎包入住。李毅說,目前新加坡普通公寓平均單價3萬多元,同品質的組屋單價只有1.5萬元,持有組屋滿5年後可以按照市場價賣出。

但是,政府組屋只允許新加坡公民購買,新移民不能買。至少要持有綠卡2年並且在新加坡居住滿1年,才有條件入籍新加坡。但是入籍也只是達到了最基礎的條件,要滿足全部條件,你必須已婚,而且家庭收入不能超過政府規定的標準。滿足了全部條件,才有權利以市場價的一半的房價購買一套政府組屋。

在入籍並達到所有條件之前,你仍然要面對高房價這件事。

4. 工作和語言的死循環

宗雯珺移民德國之前在上海的一家大型廣告公司工作。公司位於上海中心最繁華地段的甲級寫字樓。雖然大學期間並不是學語言,但她的英語很好,而且一直在外學習法語。

雖然去德國之前學了一段時間德語,但那個水平不足以讓她在德國找到理想的工作。她會說中文這點只能讓她找到中國免稅商店的工作,環境嘈雜,還要做體力勞動,更沒有機會借工作練德語。「現在雖然已經學會怎麼和這群人相處了,但我每天還是有辭職的衝動。」她的先生還在上學,只有一份Mini Job,所以她必須工作。

宗雯珺說,對於找新的工作,一是沒有頭緒,沒有人脈關係,二是德語不好,有了好的機會也沒有把握能抓住。她想去學校學德語,但是這份工作令她沒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

5. 夫妻可以共用醫療保險

德國居民都要在政府的要求下去辦理一張醫療保險卡,每人每月強制繳納醫療保險。宗雯珺說,如果夫妻中有一方沒有工作,沒有醫療保險,就可以用對方的醫療保險看病。美國的醫療保險也有類似的規定。

6. 中產階級看病最頭疼

美國實行複合式的醫療保障體系,包括社會醫療保障和私人醫療保險。富人有實力支付私立醫院和私立診所的高額醫療費及高額的私人醫療保險,看病比較輕鬆。

看病最頭痛的是中產階級,他們有一些財產,而國家不會替他們的醫療買單。如果在比較好的公司工作,公司會給僱員買醫療保險,但是一旦失業,同時就會失去醫療保險。他們看病的壓力最大。

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政府會縮減公共支出,許多公立醫院會取消免費醫療項目,公司為了減輕負擔也會提高個人醫療保險比例,這就意味著個人要為醫療承擔更多的支出。

7. 看個小病也要等很久

在澳大利亞看病幾乎不用自己付費,但預約要等,就診當天也要等。澳大利亞沒有「急診」,無論是臉上長痘還是癌症都要先和家庭醫生預約看病時間,家庭醫生初步診斷後無法治療的,再申請轉院到專科醫院,什麼時候能排到很難說。常常是預約日期到了,病早就好了。要看急症只能找無執業資格的黑診所或昂貴的私立診所。

謝鋼曾經去醫院看病的時候留意過,一個醫生一上午只看10個左右的病人。一個病人看完,醫生不會馬上摁鈴讓下一個病人進入,而是去休息室休息,打個電話、喝杯咖啡之後,再回來叫下一個病人。除非是急症,在德國生小病也要事先預約,按照預約的時間去看病,有時候得等上幾個星期才輪到。

謝鋼1980年代剛到澳大利亞時,最初也是在餐廳打工。直到讀完書,才在當地找到公司職員的工作。

8. 公司在獲得綠卡時起作用

中國移民很難在公司裡獲取技術類以外的職位,升上管理層更是難上加難。一些固有行為習慣也會導致公司對他們的評價不高。

大多數中國人在一開始進入公司的時候只參加華人社交活動,很少參加公司或是當地人的活動。看新聞主要看華語新聞,跟美國本地人交流也以「中國人為主題。這都會給人留下不願意與大家交流的印象。

只有表現出願意融入當地文化的態度才能幫你擺脫這些,談論所居住城市的橄欖球隊比賽,主動加入聚會,就更容易在職場上被接受。

技術移民能否獲得綠卡和公司是否願意長期雇佣你有很大關係,公司在你爭取簽證這件事情上也能發揮作用。大型公司通常要看業績表現和上司的評價,小公司則可能會以支付少於標準薪酬的條件來承諾幫你獲得工作簽證。

9. 住在華人區就沒法融入當地

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家的華人區環境大多數都很差。有些移民剛來的時候以為住在華人區會有歸屬感,語言也有個適應過程,人際交流沒障礙,生活習慣都沒差別。加拿大溫哥華的華人區所處的地段甚至還非常好。

華人區老移民很多是早年偷渡過來的,常年生活在社會底層,素質不高,很多家庭一旦有條件,就會搬離華人區。儘管華人區的租金都比較便宜,但是住在那裡會直接阻礙到家庭融入主流社會,而且沒有好的教育資源和醫療條件,對家庭和孩子的發展都沒有好處。

10. 你進不了政府部門工作

出國之前曾經想過是不是有一天可以進入當地政府部門工作,融入主流社會。到了加拿大以後才慢慢發現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當地的政府部門只要本國公民,不接受移民。工作所需的資格證書也必須以加拿大本國的證書為準,個別與國際接軌的資格證書有時候可獲得部分認可。

11. 可以先融入華人社交圈

李峻去加拿大的時候還很年輕,到了那邊先讀了一段時間的書,用來融入當地社交圈以及緩衝找工作的時間。比較幸運的是,在讀書期間他就認識了當地華人商會的人,為他找工作積累了不少人脈資源。

能認識商會的人,是他通過參加各種各樣的同鄉會、同學會,旅遊團和BBQ聚會獲得的機會。剛移民過去的人,最好能和認識的移民朋友交換各種信息,找工作有人推薦是比較快捷和有效的辦法。

12. 十有八九要做藍領

肖樹(化名)的一些學理工科的朋友移民到加拿大後,找工作特別難。他一個朋友,拿著英國的地質學博士學位,通過技術移民至加拿大溫哥華,大半年都沒找到工作。後來他開始做保險推銷,至今已經做了8年,太太在一家巧克力廠的流水線上分揀包裝各種巧克力產品。

現在他們有了積蓄,經濟狀況逐漸好轉,剛剛在溫哥華買了房子,不用再租房了。在他身邊也有一些在國內是高層領導或精英人士的朋友,為了移民加拿大耗盡所有積蓄,到了加拿大以後長期找不到工作,又不願做藍領,所以生活很差。

13. Labour的工作不比Office低級

在加拿大,Labour的概念並不帶有「苦力」的意思,大部分人出國前認為在加拿大做Labour的社會地位比較低、收入也不會高。其實在北美,Labour的工作薪水往往比Office的還要高,前兩年,有技術的切肉工或是送貨員,每小時薪水是35美元,他們的生活其實很滋潤。

看起來很體面的辦公室工作,如果沒有一定級別的職位,拿的薪水也就是政府規定的最低水平10美元/小時左右。

14. 辦公室政治跟你沒關係

加拿大職場也有辦公室政治,但這種所謂的「鬥爭」一般存在於公司的中高層、管理層裡。從中國移民到加拿大的人,極少能達到能參與辦公室政治的級別。

加拿大很少有僅有幾年工作經驗就能做到高級部門經理級別的職位,還能再快速升遷。在北美一個高級部門經理,在這個職位上最少要做20年以上甚至更久。

来源:加西岡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