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城欲進首都圈 京津冀十年「折騰」

發表:2013-06-14 07:2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3年06月14日訊】過去十年,為了消除「環京津貧困帶」,河北省一直在積極對接京津兩地求發展。5月20日和5月22日,河北省分別與天津和北京再次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以共同推動首都經濟圈的發展。亮點之一就是要將石家莊、衡水和滄州三市納入首都經濟圈。

事實上,從2006年開始,河北與北京就有了《合作備忘錄》,2008年有《會談紀要》,2010年有《北京市、河北省合作框架協議》,此番簽訂的《北京市—河北省2013至2015年合作框架協議》已是第四個京冀的合作協議。

三地的關係中,北京和天津常被譽為「蛋黃」,而河北則為「蛋清」。多年來,河北省試圖突破「雙黃蛋」的想像,與京津共同打造京津冀一體化的「蛋糕」。但自2003年的「廊坊共識」以來,京津冀一體化依然在行政體制的怪圈中打轉,難有真正推進。

首都圈擴容「宮心計」

北京大學中國區域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區域科學協會會長楊開忠教授曾形容京津冀區域發展規劃是中國最難協調的區域規劃之一。僅從這一地區區域規劃的名稱變化和區域範圍的增減來看,就足見其背後的利益博弈之激烈。

據中央財經大學戴宏偉教授介紹,「首都圈」概念早在1982年就出現在《北京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方案》中。當時的「首都圈」由兩個圈層組成:內圈是北京、天津兩市和河北省的唐山、廊坊和秦皇島三市;外圈則包括承德、張家口、保定和滄州。

1996年,《北京市經濟發展戰略研究報告》中提及「首都經濟圈」的概念。它的範圍是「2+7」模式,即以京津為核心,包括河北省的唐山、秦皇島、承德、張家口、保定、廊坊和滄州7個市,面積共16.8萬平方公里。

五年之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良鏞主持了「大北京」規劃。這通常被認為是京津冀一體化合作的開始。隨後,有關一體化的「廊坊共識」達成。「大北京」與「首都圈」的不同在於,前者將範圍擴大為京津兩地和河北省全省。

2004年11月,《京津冀都市圈區域規劃》開始編製,按照最初的設想,這一規劃的範圍為「2+8」模式,即北京、天津兩個直轄市和河北省的石家莊、秦皇島、唐山、廊坊、保定、滄州、張家口和承德8地市。

不過,這一範圍很快遭到河北省的反對,河北方面不希望南部的衡水、邢臺和邯鄲三市在這一都市圈的範圍之外。在河北的強烈建議下,衡水、邢臺和邯鄲三市被一併劃入,河北省作為一個整體,與京津一起進入京津冀都市圈規劃。

楊開忠透露,這一規劃的草案來來回回修改了很多次。除了範圍還有三地的定位問題。於是,在難以達成協調的情況下,京津冀地區的區域規劃最終被拆分為首都經濟圈、河北沿海地區發展規劃以及環首都綠色經濟圈等。

2011年,以北京為核心的首都經濟圈的再次提出,重新引發了範圍的爭奪。天津方面並不希望被納入到首都經濟圈,天津有自己的國家級新區——濱海新區。因此,在首都經濟圈的範圍中,天津只是將北部的寶坻區、武清區和薊縣納入其中。

而河北省則希望更多的城市能被納入,比如此前的「1+6+3」模式(即北京+河北的張家口市、承德市、保定市、廊坊市、唐山市、秦皇島市+天津北部的寶坻區、武清區、薊縣)改為「1+9+3」模式,爭取將石家莊、衡水和滄州納入規劃布局。

邯鄲、邢臺等進入了中原經濟區規劃,滄州已納入河北沿海區域規劃,河北只有石家莊、衡水未能進入相關規劃。為防止被孤立,在這一次與北京簽訂的合作協議中,雙方承諾將爭取將兩市納入首都經濟圈。除了河北省,內蒙古也在力爭將赤峰、烏蘭察布兩市納入首都經濟圈發展規劃。

環首都紅利遭「透支」

此前,河北省已經為自己劃了一個圈。2010年,北京市和河北省簽署了《北京市、河北省合作框架協議》。就在合作框架協議簽署三個月後,河北省圈定了涿州市、淶水縣等13個縣(市)區(後來增加為14個)建設環首都綠色經濟圈,並為此成立了專門的辦公室。

很快,河北省上下為此概念而興奮不已。不過,北京方面對此頗為冷淡。半年之後,河北省方面也開始冷卻這一概念,不在媒體上重點提及。據稱,冷卻源自對北京周邊的河北區縣房價飆升的擔憂——北京需要轉移產業和人口,但周邊房價的飆升並無益於這種轉移。

在首都經濟圈規劃正式提出之前,萬科、五礦和合生等眾多房地產企業已聞風而動,紛紛進駐香河、燕郊和廊坊等環首都綠色經濟圈的地區。環北京的河北十幾個區縣很快就迎來了新一輪的圈地運動。隨之而來的就是房價飆升。

不過,環首都的紅利也很快遭遇「透支」。三年來,北京與河北的對接在政策上「光有雷聲未見雨點」,沒有實質性的進展。概念的炒作已難以支撐被提前「透支」的市場。環首都綠色經濟圈最終演變成了「只見房產,未見產業」的「地產泡沫圈」。

「圈內」的區縣並未因此概念而在經濟上有起色。河北省日前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1-2月,全省環首都綠色經濟圈各縣(市、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高於全省平均水平(12.2%)的只有安次、涿鹿、三河、涿州和香河5縣(市、區)。

涿州市委書記王舟坦言,對接首都經濟圈、承接產業轉移,用地指標是目前制約項目落地的最大瓶頸。另一方面,天津作為國務院定義的「北方經濟中心」在承接北京的產業轉移中優勢明顯大於河北省,以網際網路業為例,天津已然成為網際網路的「陪都」。

當環首都經濟圈概念出爐之時,河北方面曾提出要構筑環首都新型城市群,以三河、香河和大廠為基礎,建設京東新城;以涿州市為基礎,建設京南新城;以懷來縣、涿鹿縣為基礎,建設京北新城。這些地方也正拉大城市框架,但已有人開始擔心「鬼城」的出現。

與前幾次一樣,每一次京津冀簽署區域合作協議,都是一輪京津冀一體化或首都圈概念的熱炒。每一次的協議內容也幾乎大同小異。但河北省社科院經濟所副所長陳璐更願意積極看待這些協議,「這一次的協議更加具體了。」

在陳璐看來,與以前簽訂的框架協議更強調方向相比,這一次的協議強調了具體事項,點出了具體的企業和項目。「協議很詳細,將合作內容擺上了桌面。」還有一個亮點是,京冀雙方將共同爭取國家在京冀交匯處探索設立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等。

河北省《燕趙都市報》等當地媒體據此認為,這意味著首都經濟圈將進入雙方實質推進階段。

十年行政怪圈難逃

在去年年底召開的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上,時任河北省發改委主任的劉學庫在分組討論時,用了將近一半的時間來談首都經濟圈的問題,態度相當積極。他期待「蛋清」和「蛋黃」能早日融合,讓此「蛋糕」成為中國第三增長極。

天津市發改委主任張志強則認為,將天津這個北方經濟中心放一邊去做首都經濟圈,「有點亂」。在他看來,在首都經濟圈裡,天津只不過是擦了個邊。他認為,首都經濟圈的規劃編製應該放在京津冀地區之下考量。

首都經濟圈規劃提了很久,合作推進卻一直較慢。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肖金成認為,這是地方GDP考核在作怪。「京津冀三地政府,都想得到合作中的利益。」肖金成說。這也是當初京津冀都市圈規劃草案中三地定位難以協調的原因。

肖金成表示,首都經濟圈規劃中有很多關於資源、環境和產業等方面的合作和規劃,但最吸引北京周邊河北區縣的卻是通輕軌、通010號碼和通公交這些最直接的利益。劉學庫當時表示,河北不能只做首都的「菜籃子」「後花園」,也需要發展產業。

京津冀地區已呈現出產業結構趨同現象。河北省委政策研究室副巡視員張建國曾表示,河北省的發展不僅僅停留在傳統產業基礎之上,河北在太陽能、新材料等領域也都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而天津則希望北京應該將一些高新技術產業方面的項目都讓給天津。

不過,河北開始讓步。此番與北京簽署協議時,河北省委書記周本順就表示,河北在發展中要堅持「三不」,即不違背首都經濟圈的規劃,不上影響首都生態環境的項目,不增加首都城市功能疏解的壓力,希望成為北京的「大屏障」「後勤部」和「護城河」。

但區域間的合作顯然不是妥協就能實現,體制性的制約因素如何消除才是關鍵,否則隔兩三年就簽署一次的合作協議只會是「紙上談兵」。國務院參事、清華大學區域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施祖磷表示,區域之間的協調往往存在利益的重新分配,這種體制障礙必須解決,因此,很有必要在國務院層面設立一個協調機構。

来源:經濟觀察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