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臺灣文化方知大陸「四不像」(圖)

作者:信力建 發表:2013-06-14 12:5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臺灣故宮博物院

【看中國2013年06月14日訊】要看唐代的中國,就去日本。那裡有唐代的建築和歌舞,甚至日本天皇登基也是按照唐代禮儀。要看明代的中國,就去韓國。那裡保存了明代的禮樂制度,據說曲阜孔廟曾派專人赴韓國學習中國早已失傳的「文廟祭禮樂」。要看民國時的中國,就去臺灣。那裡保存著傳統的「仁義禮智信」和「溫良恭儉讓」。在大陸卻無法看到真正的傳統文化,大陸的文化,只是一個「四不像」。

對於西方文明,中國大陸只是吸收了淺層次的、表面的物質文明,而不是精神文明。對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大陸早已革了它的命,「棄之如敝屣」。這造就了一個結果:今天中國雖然在「硬體」上已經開始「超英趕美」,各種超級工程震驚外邦,而在精神上卻日益走向病態。「世風日下,人心不古」是人們的普遍感受。文革對中國傳統的打擊的確是毀滅性的。很多人都清楚的記得,文革時期兒女告發父母,學生告發老師,朋友告發朋友,鄰居告發鄰居,夫妻相互告發的悲慘情景。

60多年來,臺灣與大陸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截然不同。1949年,兩岸分治。國學在大陸成了「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變成需要破除的對象,繼承了孔孟之道的人,也都變成應該被掃蕩的「牛鬼蛇神」。臺灣則剛好相反。國民黨一敗退到臺灣,就開始清除日本殖民主義的影響,致力於全面恢復中國傳統文化。當大陸進行「文化大革命」的時候,蔣介石卻在臺灣發起了「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並親自擔任總會長,全力推動文化復興。延續中華民族的文化命脈的使命,歷史地落在了臺灣。

臺灣傳承了傳統文化的經典。1949年以來。臺灣學校一直延續「國文」的稱謂,使用沿用幾千年的繁體字。在小學階段,臺灣學校注重傳統文化思想的熏陶和古文訓練,以國文、歷史和傳統文化課程為主。在高中階段,文科的必修課程有三種:《高中國文》、《國學概要》、《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前兩種是語文基礎知識,以及經史子集的基本介紹,《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則完全是「四書」內容。《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已在2008年被中國大陸引進出版,更名為《國學基本教材》。2010年9月7日,臺灣教育主管部門又通過了新的「國文科新課程」綱要,進一步加強了民族文化經典內容所佔的比重:高中三年文言文所佔比重由原來的40%、45%、50%提升至45%-65%,篇數酌定30篇,文章皆出自《論語》、《孟子》、《莊子》、《墨子》、《韓非子》、《老子》、《詩經》、《春秋左氏傳》、《禮記》等經典,另外增補「國學常識」為選修課。

臺灣的經典文化也造就了一批學術巨匠。杜維明、余英時、成中英、劉述先等人是公認的第三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他們幾乎都出自臺灣。杜維明為徐復觀、牟宗三的弟子,畢業於臺灣東海大學;余英時為遷居臺灣的錢穆弟子;成中英和劉述先都畢業於臺灣大學。臺灣培養的國學鉅子不止於此,還有:在大陸有廣泛影響的方東美的弟子傅佩榮,在兩岸推行「讀經運動」的牟宗三的弟子王財貴,著名老莊研究專家陳鼓應……。臺灣的經典文化還孕育出了不少優秀的藝術作品。喜歡流行音樂的人可以在《東風破》、《菊花臺》、《青花瓷》這些細膩淒婉的曲詞裡感受到古代詩詞之美。喜歡看電視劇的人可以在《新白娘子傳奇》裡發現古典夫婦情誼與宋代儒學、佛學精神的完美融合。喜歡舞蹈的人可以在林懷民那裡領悟到民族舞蹈的現代魅力。

臺灣保持著傳統的倫理秩序。臺灣的家庭關係很傳統。臺灣的媳婦是小媳婦,伺候孩子、洗衣做飯是分內的職責,要是婆婆不高興、一瞪眼,媳婦還要賠不是;老人是臺灣家庭裡的爺,兒女如果不孝就是大逆不道。到臺灣旅遊的大陸人總會留下一個印象,那就是:臺灣比中國更像禮儀之邦。首先,遊客會被臺灣的地名吸引。如臺北市區從北往南排列著幾條主幹道,路名依次是忠孝、仁愛、信義、和平,此外還有「四維」、「八德」之類出自「四書五經」的路名(「四維」出自《管子》:「國之四維,禮義廉恥」;「八德」在宋代指「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近代則指孫中山等提出的「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只有到了臺灣,大陸遊客才能體會到什麼是中華民族提倡的「溫良恭儉讓」。在商店裡買東西,服務人員為你提供了服務,不待你說聲感謝,人家會主動說聲謝謝。在公交站臺排隊等車,車上到站的人沒有下完之前,絕不會有人上車。上了車,車上有深藍色的「博愛座」,那是給老弱病殘孕準備的,年輕人總是寧願站著也不佔用。在餐廳用餐,人們總是非常自覺地保持餐桌和周圍的清潔,桌上和地面幾乎看不到用餐後的殘留物和紙屑。曾有大陸人這樣回憶自己在臺灣購物的經歷:「臺北尚未如香港那樣通用人民幣,營業員稍有遲疑,進去問過,歡天喜地回說可以,倒好像是她的麻煩,解決了,比我還要寬慰……禮貌、笑容、抱歉、連聲謝謝,都不在話下,辦各種瑣事,沒一次落空、尷尬、被拒絕。我本能預備遭遇粗暴的態度,冷漠的臉,僵硬荒謬的機制,窮凶極惡的生意經,還有,在零星小節上的不專業,不認真,權責不清,或心不在焉——那是我在北京隨時隨地的日常經驗」。臺灣人親切善良,質樸,有禮貌。有的人會以為傳統的道德不能適應民主制度。兩者真的存在矛盾嗎?有一位臺灣作家曾講到臺灣人日常生活中的一個情節:電視機前,一對父子面對兩位總統候選人為誰應當選爭論得面紅耳赤,可是一到飯桌前,就「有酒食,先生饌」,立即恢復了傳統的禮讓孝悌。

臺灣淳樸的民風和良好的道德風尚,應該歸功於其傳統教育。臺灣道德教育的宗旨是「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繼承固有道德」。當年國民黨為臺灣各級學校立下了「禮、義、廉、恥」的共同校訓,今天臺灣的中小學教育更加重視修身養德。「小學開設《生活與倫理》課程,重點加強對小學生‘社交禮儀、生活起居、孝親敬長、善友樂群、待人接物、愛國’等方面的教育。國民中學(初中)開設《國民與道德》課程,重點強化對初中生‘修己善群、立身處世、互助合作、濟人利物、民族意識、民主法制、國家尊嚴’等方面的教育,意在‘弘揚中華優良文化’。高級中學則開設‘公民’課程,在‘學養、知能與價值觀念、健全品格、弘揚優良文化、培養法制精神、建設和樂社會’等方面作為教育的重點」。可以說,「禮儀廉恥、溫良恭儉讓」已經成為臺灣人生活中潛移默化的東西。

臺灣繼承了傳統的宗教。中國傳統文化的主幹是儒釋道。佛教和道教也已經在大陸敗落,可是在臺灣卻生根、發芽、開花、結果。臺灣寺廟特別多,香火鼎盛。與大陸相比,其一大特點就是進廟不需要買門票,這使寺廟真正發揮了承載民眾信仰的功能。目前臺灣信仰佛教的人口為550萬,佔臺灣總人口的24%,摻雜佛教信仰的人口佔全島總人口的比例則高達80%。佛教在臺灣主要有四大宗派:星雲法師創立的佛光山、聖嚴法師創立的法鼓山、證嚴法師創立的慈濟功德會、惟覺和尚創立的中臺禪寺。臺灣佛教的弘法手段非常現代化,他們不僅採用講經、講座、共修等傳統的方式;還有自己的出版社,出版書籍和音像製品。他們大多創辦有自己的網站,甚至自己的電視臺。目前臺灣共有五家佛教界的電視臺,如佛光山的佛光衛視,慈濟的大愛電視臺等。它們在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地傳播佛法,或傳播與佛教有關的內容,民眾可以方便地聽聞佛法。臺灣很多佛教宗派都辦有佛學院或研究所,目的是培養僧眾、研習佛法或服務社會,如星雲法師創辦佛光大學、曉雲法師創辦華梵大學、中國佛教會辦玄奘大學、星雲法師創壽山佛學院、如學法師創辦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證嚴法師則創辦了慈濟醫學院。臺灣很多佛教宗派都開辦慈善事業。例如證嚴法師創辦了「慈濟基金會」。這是一個專門的慈善團體,自1966年創建以來,會員已達461萬之多,從慈善、醫療、文化、教育四個方面為社會提供幫助。臺灣也有很多人信仰道教。有的人每天早、晚都要到廟裡去焚香參拜。臺灣的道教小廟遍佈鄉村,大的城鎮還有不少規模宏偉的道教宮觀,例如臺北市就有道教宮觀七十五座,其中霞海城隍廟、指南宮、行天宮等規模較大,前來參拜的善男信女也非常多。臺灣人的信仰體系是混雜的。很多道觀裡供奉的是三教神佛,還包括地方神。實際上,道觀裡供奉最多的就是媽祖和關公。

兩岸同為炎黃子孫,對民族的忠誠卻顯示出天壤之別。民國給大陸留下了200萬知識份子,他們是信守「仁義禮智信」的民族精英。經歷了思想改造、反右、文化大革命等運動之後,這批知識份子從整體上被消滅,從此作為傳統文化代表的「士階層」不復存在。炎、黃二帝被中華民族奉為始祖,他們同樣難逃厄運。文革期間,「炎帝陵主殿被焚,陵墓被挖,焚骨揚灰」,黃帝陵號稱「天下第一陵」,亦被永久性的毀滅。1966年11月,中央文革「紅人」戚本禹指使譚厚蘭掘開曲阜孔子陵墓,孔子遺骸和遺物慘遭遊街示眾,並被焚燬。有資料統計說,曲阜「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共計毀壞石碑千餘塊,搗毀文物六千餘件,焚燬書籍十萬餘冊,砍伐古代松柏五千餘株,盜掘陵墓二千餘座。到底是誰背棄了自己的父母之邦?

(有刪減)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一五一十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