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流向成謎 大陸銀行齊遭「錢荒」(圖)

——光大或成中國「雷曼」 存款風險徒增

作者:岳超 發表:2013-06-23 23:2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3年06月23日訊】(看中國記者岳超綜合報導)據多家媒體報導,近2週以來,中國大陸各大銀行發生「錢荒」,導致中國銀行間市場利率(即銀行在借貸資金市場上,由資金供求關係決定的利率,而不是官方指定的利率)大幅飆升,迫使中資銀行向投資者承諾高回報來籌措資金。

6月20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Shibor)飆升,達到歷史最高點13.44%。七天利率上升292個基點達到11.00%。短期貨幣市場利率一度上躥到25%,達到了令人吃驚的地步。(註:Shibor是指由中國大陸信用等級較高的銀行組成報價團自主報出的人民幣同業拆出利率計算確定的算術平均利率,是其他利率的參照體)

相比2008年世界性金融危機的最頂峰時期,倫敦銀行間拆借利率(Libor)也僅僅達到6.88%的歷史高位。與之相比,目前發生在中國的錢荒,已經是一場不折不扣的金融危機,揭示了市場信心的徹底崩潰。(註:Libor是指在倫敦銀行內部交易市場上,大型國際銀行願意向其他大型國際銀行借貸時所要求的利率,該利率常常作為商業貸款、抵押、發行債務利率的基準,類似中國大陸的Shibor)

報導還稱,儘管在上週五中國大陸銀行的資金壓力終於出現一絲緩解的跡象,即銀行間市場短期利率從近期創下的高點回落,但沒有跡象表明中國大陸銀行貨幣市場資金緊張的狀況會很快得到緩解,隨著銀行千方百計籌措資金來滿足緊迫的季度末資金需求,下週銀行間市場利率可能還將上升。

資金持續「失血」 銀行股價齊跌

面對近兩週嚴重的資金流動性短缺,中國大陸央行本可以通過向市場注入流動性的簡單干預操作來緩解壓力,但央行到目前為止仍按兵不動。分析師們稱,中國央行是在發出這樣一個信號,即不會去鼓勵大陸銀行因為資金短缺而進行高風險放貸和過度放貸。

對於中國的普通民眾來說,能讀懂上述經濟數據真正涵義的人並不佔多,而官方新聞也很少對經濟數據做出詳盡的解釋,然而這種表面的平靜卻使投資者對中國大陸市場的擔憂不斷加劇。

匯豐控股(HSBC Holdings PLC)週四公布,6月份匯豐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預覽指數降至48.3,創下九個月低點。5月為49.2。該指數用於衡量全國範圍的製造業活動,低於50意味著製造業處於萎縮狀態。

與此同時,中國大陸銀行的股價在近兩週全面下跌:截止6月20日,中國資產最大的銀行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Industrial&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601398.SH,簡稱:工商銀行)的股價收盤跌2.2%,至人民幣4.06元(合0.66美元);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Bank Of China Ltd.,601988.SH,簡稱:中國銀行)跌2.2%,至人民幣2.64元;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CICHY,簡稱:建設銀行)跌2.0%,至人民幣4.51元。

中型銀行的股價跌幅更大,平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Ping An Bank Co.,000001.SZ,簡稱:平安銀行)跌6.2%,至人民幣11.18元;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Shanghai Pudong Development Bank Co.,600000.SH,簡稱:浦發銀行)跌5.3%,至人民幣8.42元;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China Minsheng Banking Co.,1988.HK,簡稱:民生銀行)跌4.7%,至人民幣9.29元。

光大事件 折射銀行間非正常操作

有分析師認為,目前斷言中國金融系統出現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那樣的危機為時過早,但該危機的陰影已經閃現。據國內媒體報導,6月6日中國光大銀行光大銀行無法支付興業銀行一筆到期的60億元人民幣貸款,從而引發了大陸銀行間的隔夜拆借利率的飆升。而光大這次違約後央行和銀監會是是如何處理的,在網上卻都沒有了下文。

事實上,美國的次貸危機爆發的直接導火索就是雷曼兄弟的債務違約,而光大銀行的違約又是遠比雷曼更為嚴重的事件,雷曼的債務是聯動債,是有美國最大的保險公司aig做擔保,但即使如此,因債務恐慌而引發的擠兌潮最終導致雷曼破產,並引發次貸危機;而此次光大銀行違約,並無保險公司擔保,只能依靠央行採取墊付的非常規手段來解決。但依據國內媒體報導,光大銀行6月6日違約時,央行並沒有馬上出手施救,從而引發導致銀行間的隔夜拆借利率的飆升,銀行股市大跌;央行在6月7日才緊急干預,終於在當天讓股市止跌回升。但這其中的原委,央行和光大均沒有對外界做出解釋。

國內有分析人士認為,光大這次沒有資金還款,說明其是脫離央行的監管下從事放貸業務,而這種做法,在中國大陸商業銀行中早就習以為常,因此央行在6月6日當天並未緊急對光大「施救」,是因為央行希望利用光大事件殺雞駭猴,以對所有的商業銀行進行警戒,但由此也引發銀行間拆借利率隔夜狂升,銀行股票大跌,出於擔心光大銀行遭到民眾擠兌,從而引發更大的乃至雷曼兄弟似的風險,央行被迫於6月7日又緊急出手「救險」。

銀行資金流向成謎 大陸存款風險激增

如果上述分析屬實,那麼光大還有多少類似的債務違約?目前中國大陸的商業銀行,又有多少類似光大的債務違約?大陸央行是否能所有違約欠款一一填補?這一切都成為投資者和民眾最關心的問題,但在目前官方報導中並未提供任何答案或澄清。

事實評論家伍凡認為,大陸銀行貸款的主要流向是地方政府的房地產及國有企業投資。中共財政部長樓繼偉在今年3月25日對外公開承認,地方政府已高達11萬億人民幣;而國外媒體估計大陸地方政府的債務已經超過70萬億人民幣。而這些債務都將成為大陸商業銀行對地方政府的不良貸款。即使按照官方公布的11萬億地方債務,也可以看出類似光大的違規借貸在大陸商業銀行中可謂是多如牛毛。

另一個問題是,即便有了如此多的不良貸款,為何突然在近期幾乎所有銀行都開始缺錢,並且還缺得如此離譜?

有分析人士認為,銀行缺錢的真正原因,是因為真正的資金都在金融系統內被空轉套利,也就是去了所謂的槓桿業務和影子銀行。銀行間市場近年來的快速發展中,一些金融機構逐漸發現,通過同業拆借往往可以以很低的成本(3%)從其他金融機構快速獲得大量資金,再通過槓桿投資和期限錯配,這些資金可以幫助其在其它市場(如影子銀行)上獲得更高的收益(往往10%以上甚至30%),只要合理安排好到期資金計畫,通過循環往復的交易, 就可以實現無風險地套取可觀的利差。這也是央行不願緊急「施救」光大的原因之一。

如果光大銀行事件發生的原因,確實是大量資金被用作銀子銀行的槓桿業務獲利,而無錢還貸導致違約,而央行也沒有能力把所有商業銀行背後的銀子銀行的欠款進行償付的話,那最直接的結果,就是民眾將無法從銀行中提取存款,而且許多投資理財產品到期將無法兌現現金,最終導致恐慌式銀行擠兌,從而造成更大的銀行債務風險。

央行在6月20日緊急向金融系統注入了500億元資金,以緩解大陸銀行間市場流動性緊張局勢,同時緊急發布了「中行從未發生資金違約事件,有關市場傳聞不實」的報導,並警告大陸商業銀行「改變流動性永遠寬鬆的預期」;但對光大銀行事件及央行為何緊急回購做出過多的解釋。

光大事件後是否會引發雷曼效應,以及目前嚴重的增長放緩及資金短缺顯現,將嚴重考驗北京習李新政府。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