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人的別樣文字 張伯駒的文革交代(組圖)

發表:2013-12-19 13:5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3年12月19日訊】


張伯駒是「民國四公子」之一,被視為一代名士。


1981年張伯駒在中國書法家協會第一次代表大會上。

2009年1月,我收到吉林大學教授王同策先生寄來的掛號信,裡面是他找到的一份張伯駒先生寫於文革的交代材料的複印件。王先生表示,自己已讀過《往事並不如煙》《順長江,水流殘月》,很希望我把「往事」繼續講下去、寫下去。於是,複印了這份材料,或許將來再寫張伯駒時多少會有些用途。

材料看後心情複雜,一直沒有拿出來「使用」。因為我覺得現在的人讚賞張伯駒,但未必理解張伯駒,更不易理解關在牛棚、交代「問題」的張伯駒。在文革中,知識份子幾乎人人都有「問題」,個個都須「交代」。寫檢查就像每天吃飯一樣,「問題」少的,吃一碗;「問題」多的,吃兩碗、三碗。張伯駒的「問題」實在是太多了,從家庭,到書畫,到鑑定,到講座,到說戲,到打譜,到社交,到民主黨派,到右派,到……一張紙上羅列出三十八個「問題」,也就是說,他一氣兒要吃下三十八碗飯。不奇怪,誰叫他那麼有才?涉及那麼多的領域?交往那麼多的人物呢?

用鋼筆寫在練習本上,無塗抹亦無修改,事情註明時間、地點,牽涉到誰,照直寫出姓氏。敘述扼要,情緒淡定,一件事說完,就給自己扣上一頂帽子;接著說第二件,再給自己扣上另一頂帽子。比如,第十八個問題是交代「自然災害時期,聚餐,買手錶」,緊接著寫道:「不僅是生活奢侈問題,與勞動人民對比是罪惡問題。」

有一個問題是交代宋振庭,宋振庭時為中共吉林省委宣傳部部長。把在北京賦閑的張伯駒請到吉林省博物館當副館長,就是他的主意,也是他辦的。文革一來,宋振庭立即倒臺。張伯駒自然也就必須交代與宋振庭的往來。他寫了兩條「交代」,第一條一句:「他說我不懂政治,要幫助我。」第二條兩句:「宋振庭說我不是搞政治的,是才子名士,統戰對象,我認為是知己。其實,才子名士是文化革命對象。」看了,不禁大笑,可謂民國公子本色不改。

張伯駒是右派,又是中國民主同盟的老成員。在1946年的上海即與張瀾、黃炎培、章伯鈞、羅隆基等人有所交往。自然,與章、羅二人的關係就是必須徹底交代檢查的了。

他寫了羅隆基一條,「交代」如下:「羅隆基常買假字畫,有時打電話約我到他家鑑定字畫。我認識到羅隆基是政客。1956年,我將所藏晉、唐、宋、元法帖、文物捐獻給國家。這一年到他家,他說我是書獃子。他說藏這些古代書畫,珍貴得了不得。共產黨,我看不在乎。毛主席每天接信豈止一萬封,還記著你的信?你如果想一個位置,由我們推薦就行了,無須多此一舉。我對羅隆基的話一言未答,以後就再也不去他家了。」張伯駒的文字,描述出一個真實的羅隆基,且傳神,我能想像出羅先生說話的口氣和樣子。提筆寫這條「交代」的時候,張伯駒心裏清楚:努生(羅隆基字)已死。

說到與父親章伯鈞的交往,張伯駒便費些筆墨了:「章伯鈞1957年春在美協參觀時遇見,他約我到他家午飯。這是第一次去他家。在車上,章伯鈞同我說,有需要他幫忙的事,他可以幫忙。意思是我們是老朋友。說要向政府推薦,我也沒有作答。在1959年冬,章伯鈞夫婦到我家去,說政治的事不能做了,今日座上客、明朝階下囚的意思。他女兒再有兩年高中畢業,現在學國畫。他想到潘素最相宜,求收她做徒弟。當時不好意思拒絕。潘素答應教她。第二天,潘素向北京中國畫研究會領導匯報情況。黨領導說,可以教她。所以到新年,章伯鈞必來拜年,我也回拜他。1961年10月,我來吉林省工作。62年新年回到北京,章伯鈞來我家拜年,我又回拜了他,不多時,羅隆基也來了,他與我打招呼後即與章伯鈞談話……我要走時,章伯鈞同我和羅隆基說,我們明晚在四川飯店聚餐。他去訂座,要我明天在家候著。他六點來鐘坐車去接我。第二天晚飯在四川飯店聚餐的,除章伯鈞夫婦、羅隆基和我以外,還有陳□□夫婦(作者注——陳銘德、鄧季惺),一個女的,也是政協委員,不是右派(作者注——康同璧)。63年新年回北京,章伯鈞女兒去我家拜年,我同她說我不去看你父親了。後來,章伯鈞也來拜年。我存在著封建思想,覺得不好意思,又去他家回拜。章伯鈞還約我夫婦在他家吃了一次飯……章伯鈞拿出他的字畫,看了。到前廳,看了他的十幾盆臘梅。這次又到四川飯店聚餐,還是以前的人。事後,我感到犯了錯誤。我是在職人員,章、羅是1957年向黨進攻的右派頭頭。這樣與他往來和聚餐是敵我不分。以後再也不到章伯鈞家與其見面。以上的事我沒交代過,現在交代。」這麼一大段「交代」內容,說的無非是聚餐,拜年;再拜年,再聚餐;且不斷地重複——他說,這是自己「不分敵我」的錯誤,並保證「以後再不到他家了」——但是當他回到北京,聽說章伯鈞去世的消息,馬上偷偷跑到老宅去探望,聽說章家已經搬走,他又四處托朋友打聽新址,是第一個登門慰問我母親的人,而且是和妻子潘素徒步從地安門走到建國門——「交代」歸「交代」,做派歸做派。

余叔岩、周汝昌等人曾說張伯駒與明末清初的張岱相似。不錯,二人是有許多相通之處。都是名門,一樣的才情與自負,通文史,擅氍毹,精收藏,痴情韻事;同樣是在物質與精神的享受中,充滿對文化的追求,並留下許多東西給未來;同樣處在政權更迭之下,同樣在政權更迭之下沉浮榮辱,前期風流浮華,後期蒼涼淒惶;一個窮到斷炊,一個困在牛棚,但粗糙生活都未能磨損其天生性情。

張岱去世二百年後,他的《瑯嬛文集》才付梓,僥倖傳世;張伯駒去世後,老百姓才普遍地知道,人家把手裡那麼多「國寶級」文物都送給了國家。

總之,兩個人飽經憂患的命運都蘊含著極其豐富的社會內容。現在的人認為,高科技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但我頑固地相信,數千年的習慣還會繼續。一些消失的事物,其實都凝固在時光裡。它的驚人之處,會一點點顯露。如張岱,張伯駒。

張伯駒也寫「交代」,也不得不「交代」,但在他心裏,文化至高,傳統至上,超過任何的政治利益和各種的主義,是個徹底的文人。張伯駒散淡一生,始終屬於那個逝去的時代。

(本文略有刪節)

来源:愛思想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