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美!宛如銀菊怒放的吉林霧凇(組圖)

發表:2013-12-25 13: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3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3年12月24日訊】吉林霧凇,以其「冬天裡的春天」般詩情畫意的美,同桂林山水、雲南石林、長江三峽一起被譽為中國四大自然奇觀。據載,最早的一次霧凇是在霜降那天形成的。因為霜降時節,東北的部分地區已經溫度比較低了,這非常利於霧凇的形成。

霧凇之美,美在壯觀,美在奇絕。每到隆冬時節,北國江城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垂柳蒼松凝霜挂雪,戴玉披銀,晶瑩剔透,仰望松樹枝頭,宛如玉菊怒放,雪蓮盛開,正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當你身臨其境,站在冰雪之中,領略那神奇的霧凇,你才能領悟到所有的語言描述、詩人的讚嘆顯得那麼蒼白無力。

觀賞霧凇,最講究的是在「夜看霧,晨看挂,待到近午賞落花」。

「夜看霧」,是在霧凇形成的前夜觀看江上出現的霧景。大約在夜裡十點多鐘,松花江上開始有縷縷霧氣,繼而越來越大,越來越濃,大團大團的白霧從江面滾滾而起,不停地向兩岸飄流。

「晨看挂」是早起看樹挂。十里江堤黑森森的樹木,一夜之間變成一片銀白。棵棵楊柳宛若玉枝垂挂,簇簇松針恰似銀菊怒放,晶瑩多姿。

「待到近午賞落花」,是說樹挂脫落時的情景。一般在上午10時左右,樹挂開始一片一片脫落,接著是成串成串地往下滑落,微風吹起脫落的銀片在空中飛舞,明麗的陽光輝映到上面,空中形成了五顏六色的雪帘。

霧凇記載

中國是世界上記載霧凇最早的國家,千百年來我國古代人很早就對霧凇有了許多稱呼和讚美。早在春秋時代(公元前770年——前476年)成書的《春秋》上就有關於「樹稼」的記載,也有的叫「樹介」,就是現在所稱的「霧凇」。「霧凇」一詞最早出現於南北朝時代南朝宋·呂忱(公元420年——479年)所編的《字林》裡,其解釋為:「寒氣結冰如珠見日光乃消,齊魯謂之霧凇。」這是1500多年前最早見於文獻記載的「霧凇」一詞。

宋曾鞏《冬夜即事》詩亦有所載:「香消一榻氍毹暖,月淡千門霧凇寒。聞說豐年從此始,更回籠燭卷廉看。」自註:「齊寒甚,夜氣如霧,凝於木上,旦起視之如雪,日出飄滿階庭,尤為可愛,齊人謂之霧凇。諺曰:‘霧凇重霧凇,窮漢置飯瓮。’以為豐年之兆。」宋人稱「霧凇」,而「以為豐年之兆」。其觀念很可能源於霧凇的古名「樹稼」。

而最玄妙的當屬「夢送」這一稱呼。宋末黃震(公元479年——502年)在《黃氏日鈔》中說,當時民間稱霧凇為「夢送」,意思是說它是在夜間人們做夢時天公送來的天氣現象。

霧凇是其學名,現代人對這一自然景觀有許多更為形象的叫法。因為它美麗皎潔,晶瑩閃爍,像盎然怒放的花兒,被稱為「冰花」;因為它在凜冽寒流襲捲大地、萬物失去生機之時,像高山上的雪蓮,凌霜傲雪,在斗寒中盛開,韻味濃郁,被稱為「傲霜花」;因為它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精美藝術品,好似「瓊樓玉宇」,寓意深邃,為人類帶來美意延年的美好情愫,被稱為「瓊花」;因為它像氣勢磅礡的落雪掛滿枝頭,把神州點綴得繁花似錦,景觀壯麗迷人,成為北國風光之最,它使人心曠神怡,激起各界文人騷客的雅興,吟詩繪畫,抒發情懷,被稱為「雪柳」。

来源:網路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