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書畫得懂點美術史

作者:呂立新 發表:2013-12-30 14:0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3年12月30日訊】自從有了從合肥買回來的這十幾張作品之後,我便開始逐一研究這些畫家,慢慢地開始對整個當代中國畫創作有了初步瞭解。隨著知識的不斷增加,我把收藏的目標鎖定在了賈又福、史國良、劉大為、田黎明、劉慶和、陳平、武藝等十幾位學術地位比較高的優秀中青年畫家身上,他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當代中國畫創作的水平和方向。

從當代中國畫開始收藏入門還有一個有利因素,就是能直接與畫家當面交流請教,這也是快速提高鑑賞水平的一個好方法。我在合肥買到陳平的《費窪山莊》後,一直不敢確定這幅畫的真偽,為此心裏還有一陣子不踏實。後來畫家李曉明帶我到國家畫院陳平的畫室,當面求證。陳平看完畫後,說這幅畫是安徽人用宣紙從他手上換走的,他還特意講了創作這幅畫的幾個關鍵點。隨後他又給這幅畫配了兩條長長的書法對聯,書畫相映,光彩備增。那一階段我和史國良先生交往特別多,記得有一次,我在琉璃廠買了一幅史先生的《童趣圖》,然後拿著畫去他家拜訪,史先生不僅詳細講解了他創作這幅畫時的情景,而且還重新添筆潤色,使作品煥然一新。後來我多次看他當場作畫,對他的用筆落墨非常熟悉。田黎明老師也曾在他的工作室演示畫法,認真仔細……就是在和這些畫家的交往過程中,我對他們的創作方法和特點有了深入瞭解,這些都為我日後鑒別他們的作品提供了經驗。

相對於當代書畫收藏,近現代書畫和古代書畫的收藏則難度要增加許多,作品年代越久遠鑑定難度就越大,同時真正能把作品看明白的鑑定家也就越少。特別是中國古代書畫,歷經了幾百年上千年,除了那些有明確文獻記載的作品外,真正能讓今人說清楚的作品沒有幾件。平時我們連看古代書畫真跡的機會都很少,從不曾「上過手」,現在又憑什麼去判斷一件古代書畫作品呢?前兩年,一家很有影響的拍賣公司曾舉辦過一場歷代帝王書法的專場拍賣,我打電話給故宮博物院的楊丹霞老師,請她發表意見,她慎重地表示,三四十件作品中可能只有兩三件「差不多」。當然,這一專場的作品最後也都以一件幾十萬、幾百萬拍了出去。

古代書畫作品人皆嚮往,可是,當我們的知識和經驗還不足以去應對眼前的作品時,還是要先暫時放一放,既然要掏那麼多真金白銀,我們還是先去買讓人心裏踏實、能說清楚的作品吧。

現在收藏投資當代書畫作品雖說門檻較低,相對容易些,但和前幾年相比難度還是增加了許多。首先是畫價已經大幅度增漲。就以史國良先生的作品為例吧,2003年前後他的作品每平尺僅僅是兩三千元左右,現在已經漲到每平尺十五六萬,也就是說買一張史先生四平尺的畫也要五六十萬元了。最初我到田黎明老師家買畫時,一個四平尺斗方才六千塊錢,他拿出了幾張畫讓我任選,現在同樣的一幅畫也要二十萬左右。更有甚者,還有些當代畫家的作品價格已經達到了每平尺四五十萬元,已經遠遠超過了前輩大師。快速增長的高價位無疑為當代書畫收藏增加了風險。另外,人為炒作,名不副實,贗品橫行以及畫者眾多,魚龍混雜等許多亂象,對投資者來說也猶如霧裡看花,不知道哪些是真有價值的,哪些是濫竽充數的,這些都成為了投資收藏當代書畫作品的難點,需要投資者有一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慧眼。

總而言之,藝術品收藏投資是從先有興趣,再到積累知識,然後再到培養眼光的這樣一個過程,我們每個人喜好不同,興趣各異,不管是從當代入門還是從近現代開始都應避免急功近利的心態,從易到難,積累經驗,紮紮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前行。一句老話說得好: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

榮寶拍賣公司的李偉到我辦公室來,翻著我2006年編寫的一本收藏散文集《雋永的時尚》,邊看我過去的藏品,邊感嘆說我的收藏經歷本身就是一個傳奇。我明白他說的所謂「傳奇」的含義,無非是指在只用了5.5萬元啟動資金的情況下,僅僅用了幾年的時間就收藏了多幅大師精品這件事。隨後,他向我詢問個中緣由,我坦率地告訴他:瞭解美術史,比別人先走一步。

剛進入收藏投資行列的人 沒有不被「該買誰,不該買誰」這個問題所困擾的。能按照美術史去判斷一個藝術家或一件美術作品的市場價值,這是一個好的收藏家或投資家應該具備的能力,也是搞好藝術品收藏的一個秘笈。當你具備了這個能力,掌握了這個秘笈後,面對眼前形形色色多如牛毛的畫作,該買誰,不該買誰就變得非常清晰了。

從古至今,有許多專家學者對美術史進行了詳盡的研究,他們為我們梳理出了中國美術發展的脈絡和譜系,他們的研究成果也就成了今天我們瞭解藝術家和判斷藝術作品價值的標準。通過學習美術史,我們可以瞭解到一個藝術家在整個美術發展過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和歷史地位,以及他對後世的影響。藝術成就巨大,學術地位崇高,影響廣泛深遠的藝術家,他的作品在藝術市場上自然會表現不俗,被人們重視。現在,越來越多的收藏家和投資家也都已經開始沿著中國美術史的發展主線進行收藏投資,這一理念獲得了廣泛的認同。

我是按美術史來搞收藏的受益者。我剛開始搞收藏時,收藏界對美術史還不太重視,也沒有人告訴我應該讀讀美術史。我是在收藏過程中自己悟出了這個道理,並馬上付諸實踐的。我的做法僅僅比有些人提前了半步,當別人搶著買「貓王」、「狗王」的時候,我去買了黃冑,當別人買「牡丹王」、「梅花王」的時候,我去買了黃賓虹……也就是這早邁出的半步,使我有機會取得了所謂的「傳奇」。

我常說藝術品投資收藏有時候就像打仗,也需要分秒必爭,若能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搶得先機,提前買到即將漲價的作品,這無疑會很快給你帶來巨大的財富,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掙機會的錢」。機會無時不在,藝術品市場也是如此,但是機會與機會也不盡相同,有的機會三年五載可遇,而有些機會卻屬千載難逢。改革開放以後,中國藝術品市場曾有過三次千載難逢的大好良機:一次是2003年春天北京「非典」過後開始的中國畫暴漲,一次是2006年至2007年間中國當代藝術的瘋狂,再一次就是2009年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全面大爆發,許多有識之士就是在把握住了這三次機會之後而一躍成為了業界翹楚的。

我現在還依稀記得2003年至2004年那段時間指導朋友們爭分奪秒尋畫買畫的情景,這也是我自己收藏的第一個高峰期。我的收藏是從當代名家作品開始的,藏了兩三年之後胃口變大了,我把收藏的重點轉向了近現代書畫大師的作品。那一階段我特別用功,除了研究大師們的藝術風格創作特點之外,還通讀美術史,分析市場,常常讀書讀到後半夜兩三點,一度還因為長時間在網上看畫以至把眼睛弄得每天都又紅又澀。時間到了2003年,我察覺到了國內藝術品市場的微妙變化,看到買藝術品的人開始由過去的外國人和港臺同胞變成了內地人,特別是內地一些先富起來的企業家開始染指藝術品,中國內地正在悄悄崛起一個有實力的收藏群體,我隱約覺得中國畫將會迎來一個「井噴」式的漲價期。

這一年的春天發生了一件誰也沒料到的事,一場「非典」大病突襲了北京。也就是這樣一場災難,一下子改變了許多人的價值觀念,讓人們重新審視生命的意義,重視生活的品質,過去傳統的攢錢觀念在生與死面前被顛覆了。當這場災難過去之後,許多人開始消費,一部分人便把錢花向了自己喜愛的藝術品,這場「非典」無疑加快了中國畫「井噴」時代到來的步伐。

正如所料,從2003年春天開始,中國畫暴漲了。

中國畫是從傅抱石、張大千、林風眠等幾位近現代大師開始漲價的,他們幾位的作品因為過去一直受到海外收藏家的青睞,價格原本就處在高位,這新一輪的增長中他們又處在了領漲的位置。這一階段白石老人的作品與前面提到的幾位相比價格還很便宜,其他大家的作品價格就更低。對於我和身邊的朋友們來說,那時經濟實力還都很弱,對那些已經漲起來的大師們的作品不存奢望,我把注意力集中在了他們後面大多數還沒漲價的藝術家身上。那麼,在這幾位大師之後接下來將會是哪些藝術家的作品價格快速增長呢?在滾滾的價格狂漲浪潮到來之前,應該提前收藏誰的作品呢?

在藝術品面前人人都是窮人,對每一個投資家而言,資金永遠是短缺的,搞藝術品投資誰都不願讓一幅畫長時間地壓住資金,所以如何用最低的價格買到好的作品,用最短的週期使作品快速增值是藝術品投資成敗的關鍵。要想解決好這一關鍵點,其中很大程度依賴於你對美術史的理解。

中國畫的漲價不是所有作品一下同時都漲,而是像漲潮的海水般一波一波湧來。第一波先漲的是傅抱石、張大千、林風眠,第二波是徐悲鴻、潘天壽,接著下來是第三波、第四波,在近現代美術史上,作品形成價格體系能夠進入到藝術品市場流通的藝術家大概有一百位左右,這也就是說在大盤全面上漲的行情下這一百位藝術家都有可能漲價,但是,在他們這些人中間增漲的幅度會有高有低,漲價的時間也有早有晚,先漲的也許要比晚漲的早一年或兩年,有的甚至時間會更長。所以,未來增值幅度大,最先要漲價的藝術家就是我們當務之急要尋找出來的。

我憑著自己對美術史和藝術市場的理解,把近現代幾十位有影響的藝術家一一做了分析,並結合朋友們的經濟狀況,首先確定了第一個收藏目標:黃冑。

為什麼會首先選擇黃冑大師呢?第一是因為我們所處的區域。北京作為中國乃至亞洲的藝術品交易中心擁有著最大量的資金和收藏群體,基本上主導了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走向。這裡的收藏家肯定會首選自己比較熟悉的藝術家作品,在近現代美術史上也就是「京津畫派」的藝術家作品。人們不可能舍近求遠先去選擇離他們比較遠的「嶺南畫派」或「海派」等其他不太熟悉的流派的畫作,所以說生活在北京的畫家肯定是最先應該漲價的。可是,北京做為文化藝術中心,近百年來一批又一批的大畫家曾經生活工作在這裡,他們中間誰又將是最具增值潛力的呢?這也就是選擇黃冑大師的第二個思考:在現代畫家中,黃冑先生的藝術成就極高,他造型能力超強,落筆神速又生動異常,開創了全新的畫法和畫風,對中國水墨畫貢獻巨大;同時他的作品題材又大多是反映各民族人民日常生活場景的,雅俗共賞,為大家喜聞樂見,廣受歡迎;而且,黃冑先生又是離我們最近的大師,故去時間短,人們對他不陌生。綜合以上原因,我把收藏的目標首先選擇了黃冑先生。

這一階段,黃冑大師的作品還相當便宜,一幅很精彩的作品也就幾萬塊錢。朋友們開始按照我的思路到畫廊到拍賣會去尋找黃冑的畫作,那時他的畫也並不難找,在琉璃廠的許多畫廊都掛著大師不錯的精品,在拍賣會上也可以用比較低的價錢挑選拍得最中意的作品。

就在朋友們買下一批黃冑作品不久,正像預期的那樣,黃冑大師的畫開始漲價了。

在黃冑大師之後,我又確定了收藏被譽為「現代小寫意花鳥畫第一人」的王雪濤先生畫作的計畫。之後又將收藏範圍先後擴大到了「長安畫派」的何海霞,「新浙派」的山水畫大師陸儼少,「金陵派」大師錢松喦和「海派」的「最後的大師」程十髮先生等人,而這些人選都是根據美術史進行篩選最終確定下來的。

當然,藝術品市場經過近十幾年的發展,現在這些藝術家們的價位在市場上的位置已經很清晰了,誰高誰低一眼便知,但那時大家基本上都處在一個水平線上,要想提前預知他們後勢的走向還確實需要點功力。如果同是北京的畫家,當時不是選擇黃冑、王雪濤,而是選擇陳半丁、胡佩衡,那真不知手上這點有限的資金要壓到何年月呢。要知道,陳半丁、胡佩衡二位在京津畫派中也是聲名顯赫成就很高的。

那段時間,經常是當天確定好要買誰的作品後,第二天大家就開始四處去尋找,尋到後談好價錢馬上掏錢成交,唯恐人家一轉臉不賣了。那個階段也確實如此,一位畫家一旦開始漲價就像中了魔法一樣,往往是一天一個價,而不漲的則紋絲不動,前景莫測。當時的中國藝術品市場就有點像剛開始的股票市場,撲朔迷離,變化迅猛,讓人既刺激又興奮,有時還會緊張得喘不過氣來。

現在回頭想想那一階段的經歷,感覺就像是在指揮一場戰爭,從分析研究確定目標到運籌帷幄把握時機,再到後來取得成果,整個過程環環相扣,還要爭取做到準確無誤。其實說來這也真算得上是一場戰爭,只不過是一場藝術品市場的商戰,我們的對手不是荷槍實彈的敵人,而是無形的時間和機會。

来源:《金融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