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團扇:傳統創意之美(組圖)

發表:2015-03-26 12: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團扇,也叫「宮扇」、「紈扇「、「合歡扇」。因形似圓月,且宮中多用之,故稱。是一種圓形有柄的扇子。有長圓、葵花、梅花、六角、匾圓之形;亦有木、竹、骨等材之柄;還有扇墜、流蘇、玉器之飾。扇柄不長。邊框及柄以竹製,扇面用潔白的絲娟,上畫山水樓臺、草蟲花鳥等。精巧雅緻具有很高的美學欣賞價值。

團扇起源於中國,後傳入日本。扇子最早出現在商代,用五光十色的野雞毛製成,稱之為「障扇」。當時,扇子不是用來扇風取涼,而是作為帝王外出巡視時遮陽擋風避沙之用。

自漢代至北宋是團扇的盛行時期。四川及蘇、杭的紈扇,製作最精、歷史也最悠久。古代詩詞中常以「冰紈」稱之。漢班婕妤《怨歌行》:「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晉王獻之妾桃葉《團扇歌》:「七寶畫團扇,燦爛明月光。與郎卻喧暑,相憶莫相忘。」南朝梁江淹《和班婕妤詠扇詩》:「紈扇如團月,出自機中素。畫作秦王女,乘鸞向煙霧。」

西漢以後,扇子開始用來取涼。三國時諸葛亮輕搖鵝毛扇,妙計橫生,運籌帷幄。羽扇出風緩軟,不入腠理。東漢時,大都改羽扇為絲、絹、綾羅之類織品,以便點綴繡畫。

宋元時期的團扇,多以羅或絹製作扇面,且僅用一面或作畫或書法。直至明清時期,方興兩面繃絹、紗、羅、綾等,同時增加了瓷青、泥金、湖色等彩色面品,並以繪畫、緙絲、刺繡、貼花、抽紗等作為藝術加工,吸引了無數能工巧匠、文人墨客,其中也不乏有名人高手為之精心設計,苦心製作,終使團扇書畫藝術達到登峰造極的高度。

據《西吳蠶略》記載,團扇的扇紙除以上各種材料外,在明清時期還有一種製作扇面的材料「自成絹」:利用將要吐絲作繭的蠶,放在光滑的平案板上,讓蠶在其上面來往吐絲,形成一縷縷一層層雜亂交錯的絲絮片。這種自成絹可剪裁成團扇扇面,亦可裱製成折扇扇面。在其上面寫字作畫與一般紙、絹有很大的差異,它對水墨、顏料的吸納性較差,但卻能形成一種獨特的審美效果。

另外,在唐宋時期,還有一種刺繡團扇,目前遼寧省博物館所藏「南宋繡瑤臺跨鶴」是存世的唯一樣本,我們現在偶爾能夠幸見的刺繡團扇基本是明清的實物。一般來說,刺繡團扇較多使用紗羅,它與自成絹扇面一樣不能批量生產,屬較為珍罕的品種。

如能收藏到在紗羅上半繡半畫的團扇,那無疑是收藏中一種另類的快樂。清代曾有些閨閣中的才女,在自己賞玩的團扇上用筆畫上花鳥,然後再用針繡其大致輪廓,有的還繡上自己的款印,從而為後世的扇面收藏留下了溢滿香馨與才情的作品……

来源:網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