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業競爭力消失 產業鏈發生逆轉

發表:2015-08-10 11:4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5年08月09日訊】根據美國專業機構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大陸的製造成本已達到美國的96%,與美國相差無幾;日前《紐約時報》則直指,中國的紡紗業成本,反而比美國高出30%。

美國波士頓顧問公司(BCG)日前發表題為《全球製造業的經濟大挪移》報告,提及上述結果。這項報告指出,若以全球出口總額排名前25的經濟體作比較,並以美國的製造成本為基準指數100,中國的製造成本指數高達96。

也就是說,同樣一件產品,若在美國製造的成本是1美元,在中國則需要0.96美元,顯示兩者的差距已大幅縮小。

報告認為,中國的製造成本大幅提高有三個原因。一是薪資大幅提高,時薪從2004年的4.35美元,大漲到2014年的12.47美元,漲幅達187%;二是匯率,2004年至2014年,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攀升35%。

三是能源成本,中國工業用電成本從2004年每千瓦小時7美元,漲到2014年的11美元;天然氣成本更從2004年每單位5.8美元,大漲到13.7美元。能源成本高的原因是稅費太多,例如,每升汽油價格中有四成以上是向政府繳納的稅費。

紐約時報中文網日前發表題為《產業鏈大逆轉,中國紗廠登陸美國》的報導則提到,中國的紡紗業成本比美國高出30%,導致大陸紗廠反而前往美國設廠。

文章顯示,過去多年中,中國的工人工資、能源價格和物流成本不斷增長,政府對棉花進口又開始實施新的配額制度,從而導致中國紡織品生產的利潤越來越低。

在印第安蘭德(Indian Land)所在的蘭開斯特縣,中國科爾集團斥資2.18億美元在這裡建立了棉紡廠,把原棉紡成紗線,再賣給亞洲各地的紡織品生產商。科爾董事長朱善慶稱,「在中國,整個紡紗業都在虧損,而在美國,情況很不一樣。」

在美國,按生產力調整過的製造業工資從2004年至今增長了不到30%,達到22.32美元/每小時。而美國工人比中國多出來的工資成本,被那裡更低的天然氣價格、價格低廉的棉花原料,以及當地的稅收優惠和補貼所抵消。

中國不斷上漲的生產成本正引起一些類型的生產商向孟加拉國、印度和越南等低成本國轉移。很多情況下,企業的大批離開都是由中國人自己主導的,這些人已經開始大舉在其它國家地區建立生產基地。
 

責任編輯:辛荷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