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無戀亦無厭 始是逍遙人(圖)

作者:季黛 發表:2015-09-21 17:5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白居易《逍遙詠》

亦莫戀此身,亦莫厭此身。

此身何足戀,萬劫煩惱根。

此身何足厭,一聚虛空塵。

無戀亦無厭,始是逍遙人。

詩中的「虛空塵」,意思為:如「太虛」般的不真實;像塵埃似的空無一物。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山西太原人,出身於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為官,父親為朝奉大夫、襄州別駕、大理少卿,累贈刑部尚書右僕射。因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

身為唐代文學家的白居易,文章精切,擅長寫詩,是中唐代表性的詩人之一。由於力求作品平易近人,所以作品具有「老嫗能解」之說。

白居易在憲宗元和十年,發生宰相武元衡被謀刺的案件,白居易知道後,立刻上疏請朝廷緝捕賊凶。當政者認為他不是諫官,卻越位諫言,便把他貶到江州去當司馬(實際上,這只是個閑暇的職位)。

後來白居易到了洛陽,過著半隱居的生活。在這段期間,他經常和洛陽香山寺的寺僧如滿來往,並且自號香山居士。《大宋高僧傳》所載的白居易向名僧致禮稽問佛法宗意,與名僧探討佛理妙義等事情,多在出守杭州後。白居易進而持齋坐道場,並且從此後一直好佛,經常持三長月齋,即在一、五、九月在家坐道場。所以白居易又為古代文人中崇佛、達觀的代表,歷代不少人對他稱讚備至。這逍遙詠就是他好佛的體悟。

《逍遙詠》淺釋

別貪戀這身軀,也別厭煩此形體。這身軀何足戀惜?那是導致你萬劫不復的煩惱根源。

這形體何足厭棄?有了它,就能把所有的紅塵虛幻景象,聚成一處讓你感受、享用。

對這肉身,不貪戀也不厭煩,該有時就有,隨其自然,才稱得上是個逍遙人哪!

《逍遙詠》的言外之意

看來這些「遊仙詩」有個共同之處,雖然修的是副元神,可還是首先體會到這個軀殼是個臭皮囊,只是個修煉的載體,而且是塵世一切煩惱的禍源,是慾海所有妄念的出處,微不足道!甩脫形體的禁錮,才是精神超越的階段!

責任編輯:雲淡風輕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