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兩位歷史人物被視為是「華嚴菩薩」?(圖)

發表:2016-02-07 15:5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農曆十二月二十九,就是今天(2016年,2月7日),是華嚴菩薩的誕辰日。

大家對華嚴菩薩並不陌生,在著名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中,華嚴菩薩即與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等諸大菩薩於此會上聞法。

傳說,中國歷史上有兩位古德是華嚴菩薩化現:一位是唐代清涼國師(清涼澄觀,737-838或738—839),一位是元朝正順法師,皆以專修《華嚴經》而名。

澄觀大師

澄觀法師,諱澄觀,字大休,唐朝越州會稽夏侯氏人。

這位法師身高九尺,有九尺那麼高,雙手過膝,眼睛有重瞳,有四十顆牙。白天看他,和普通人是一樣;但是晚間看見他這個眼睛就有一種光明射出來。他讀書非常快,七行俱下,聰明絕頂。

之所以傳說他是華嚴菩薩,是因為他著作一部《華嚴疏鈔》,專講《華嚴經》。等到他圓寂之後,在中國和印度的交界處,有一位阿羅漢,見到有兩個很年輕的菩薩,在虛空裡頭走。這位阿羅漢有神通,他就用神通問這兩位菩薩:「你們是誰?到中國做什麼?」

這兩位菩薩說:「我們是北印度文殊堂神,到中國五臺山去請華嚴菩薩的牙齒,回到我們的國土去供養。」

這位阿羅漢一聽,說:「哦,是這樣,那你們可以去了。」

兩位菩薩走了之後,這位羅漢後來也到五臺山去,就對著一般人說他見到怎麼樣的一個境界。這時人們就把清涼國師的棺木打開來,一看,果然他兩顆牙齒沒有了。這兩顆牙齒就是被兩位年輕菩薩請去供養了。所以在佛教裡,一般人都認為這位澄觀法師,是華嚴菩薩的化身。

提起這位清涼國師,真是不可思議。他一生歷經了九個皇帝,做了七個皇帝的國師。先說說這九個皇帝是誰呢?分別是唐朝的,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唐順宗、唐憲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由代宗以後,都是拜這位清涼國師做國師的。

為什麼他能這樣呢?因為他修行是認真修行,絲毫也不馬虎的,不是像一般人,口說修行,身不修行,口是心非。他在出家受具足戒之後,以「十事自勵」,以十種事情來勉勵自己。這十事為:體不捐沙門之表、心不違如來之制、坐不背法界之經、性不染情礙之境、足不履尼寺之塵、身不觸居士之榻、目不視非儀之彩、舌不味過午之肴、手不釋圓明之珠、宿不離衣缽之側。

這位清涼國師天天以這十種事來勉勵自己,而這不是師父教他的,都是他自己立出來的條件,所以他才能「生歷九朝,為七帝師’」。

清涼國師名稱的由來

唐貞元十四年四月,逢帝誕日,當時他住錫在五臺山「大華嚴寺’」,德宗皇帝詔請入殿,開示《華嚴》宗旨。皇帝一聽龍心大悅,讚嘆說:「講得真是妙啊!」於是賜紫衲方袍,禮為「教授和尚」;言其他是皇帝的教授和尚,常常給皇帝講經說法。

為什麼他叫「清涼國師」呢?貞元十五年四月,又逢帝誕日,皇帝再詔請教授和尚入內殿,闡揚《華嚴》大經。他給皇帝說法,皇帝聽了之後,說:「您真是令我得到清涼!現在真是好!真是得到自在清涼了。」所以就賜「清涼」為國師之號,說:「以後就稱澄觀法師叫‘清涼國師’,不稱他的名字。」後人也就稱「五臺山」為「清涼山」。

正順大師

元朝正順法師,出家於五臺山,平時以深密的樹林為茅蓬,以讀誦《華嚴經》為修行的日課,數目超過一千餘部。他同時修學法界三觀,每次一進入華嚴法界的觀想以後,三、五天才出定,因此人人都稱他為華嚴菩薩。將要圓寂的時候,門徒乞求開示法語,他說:「歷劫本無去住,應用何思何慮,轉身踏破虛空,一切是非莫顧。」入滅時,靈桌上出現五彩之龍,飛游於燭光庭宇之間。

責任編輯:雲淡風輕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