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場暴雨看出600年前「老祖宗的智慧」(組圖)

發表:2016-07-25 03:4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故宮具有600多年歷史,強大的排水系統令人讚嘆。

一場暴雨讓北京多處路段積水嚴重,有網友在微博貼出「雨中故宮」照片調侃,但這場暴雨不但沒有讓具有600多年歷史的故宮積水,反而讓世人見識它強大的排水系統,讓網友收起嘲笑,豎起大拇指狂讚!故宮的宮殿建築相連,每座院落的地面都用青磚鋪滿,完整的排水系統,加上歷年的淘挖養護,幾百年來排水效果良好。它的地面順應北京西北高、東南低的走勢,整體走勢呈北高南低、中間高兩邊低,且略有坡度,使積水能緩慢排泄。


彫琢精美的石龍頭,也是輔助排水的孔道。

以前三殿為例,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皆座落在三層臺基之上,底部設有排放雨水的孔洞,每根望柱下還有彫琢精美的石龍頭,名曰「螭首」,口內為鑿通的圓孔,也是輔助排水的孔道。另外,故宮內還有縱橫交錯的溝渠和暗溝設計,院落的周邊設有明溝,院落的雨水匯入明溝,再由明溝排入暗溝。地下暗溝縱橫交錯、四通八達,雨水排入暗溝以後,經乾溝排入內金水河。


故宮通過院排水溝道,先排入地下暗溝,最後匯流於內金水河。

故宮內有大小90多個院落,通過院排水溝道,利用北高南低的地勢就近排入地下暗溝,最後都匯流於內金水河,再從東華門南隅的水閘流出,匯入護城河,護城河又與北京城水系相連,消化吸納故宮的雨水。內金水河值得一提的是,在紫禁城外還有完整的排水系統,減輕了城內的負擔。紫禁城外至少有三道防線:一是明內城護城河及大明濠、太平湖;二是西苑太液池和後海;三是外金水河和紫禁城的筒子河(護城河)。不但能用於城市供水,亦用於阻隔大量雨水和山洪流入紫禁城。


一場暴雨讓北京到處「看海」,這棟600年的建築卻幾乎未積水。(以上皆為網路圖片)

一場暴雨讓北京到處「看海」,但這座歷經600年歷史的老建築,卻幾乎未積水!故宮建造完善的地下排水系統,即使面對暴雨仍舊全身而退,讓現代人不得不佩服前人的智慧

責任編輯:梅媛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