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海鉤沉】京劇知識淺談(五)(圖)

憶海鉤沉系列文章之八

作者:園丁 發表:2017-02-28 06: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憶海鉤沉】京劇知識淺談(五)
用六塊硬木板合製成六棱琴筒,經舞臺使用效果極佳,於是取名二胡,它是為京劇而產生的樂器。(網路圖片)

接續〈【憶海鉤沉】京劇知識淺談(四)〉一文

(四)京劇逸聞趣事

京劇在形成,流傳過程中,經歷了兩個世紀,到1990年,是徽班進京整二百年。這二百年來有許多傳聞故事,就像水中掀起的浪花漣漪,隨著時間的延續,許多往事漸漸地被人們忘記或被歷史湮沒。我認為瞭解歷史可以使人們繼往開來,可以學習前人的美德,可以增長人的知識和生活樂趣,因此我蒐集了一些京劇方面的逸聞趣事,現在寫出來以飧讀者。

1、先罰後賞

同治年間,有一個淨角叫李永泉,人稱溜子。他在宮中演戲很賣力氣,同治小皇帝看了他演的曹操戲後大怒,令責打他四十竿。當時宮內的規矩,體罰有過失的伶人不打板子,而是使用蚊帳竿打屁股。打完後,按規矩伶人得給皇帝叩頭謝恩。當時連升平署的總管也懵了,不明白溜子為何挨打。到謝恩時,同治說:「我看你還姦不姦。」總管恍然大悟,忙替溜子解釋說:「主子打錯了,他是在演戲,得裝什麼像什麼,不是他姦。」這時小皇帝也樂(le)了,說:「既然錯了,那就賞他吧,讓他自己說賞多少。」溜子說「一竿子賞十兩銀子。」同治應允,於是溜子得賞銀四百兩。他用這些銀子在彰儀門(今廣安門)外,買了房子置了地,還買了兩匹駱駝,過起了小康日子,不再演戲了。

2、慈禧賞楊小樓

楊小樓在春臺班學藝,被譚鑫培看出是個好苗子,收他為義子。楊小樓在譚鑫培的指導下進步很快,1904年經譚鑫培引薦,楊小樓到升平署做內庭供奉。楊小樓演的《武家坡》光緒和慈禧看了很喜歡,就給他賞銀。從此楊小樓經常到宮中演出。溜子笑道:「人家小樓到宮裡演戲就如同住姥姥家。」北京話,「住姥姥家」就是受寵愛的意思。

有一次,農曆二月二,(古時傳說,二月二龍抬頭),在宮中演《龍燈舞》。楊小樓不慎把香爐碰倒了,於是灰火四濺,差一點引起火災。慈禧向楊小樓問話,小樓實話實說:「回老佛爺,我一天演四場《挑滑車》太累了,不小心......」慈禧聽後,不但沒責備他,反而給他賞銀,令他回去休息。

3、劉趕三和他的驢

同光十三絕之一的名醜劉趕三,名叫定山,趕三是他的藝名,晚年人稱他老趕。

道光年間他與「春臺」、「四喜」等戲班的名演員同臺演戲。他演《探親》一戲時,是趕著真驢上場的,即使到宮中獻藝,他也帶著他的驢去。第一回進宮時,護衛不准他帶驢進宮,回老佛爺後,慈禧恩准放行。

這頭驢是他親自馴出來的。它通人性。有一次在宮中演戲,驢到臺口,劉趕三說:「老佛爺在此,你還不跪下磕頭!」於是這頭驢前膝點地,頭向上昂,磕頭不止,逗得慈禧直樂,立馬給賞。後來宮中還按月給這頭驢支口糧。此事當時轟動京城。

這頭驢的食料都是劉趕三親自料理,親自餵。那時王公貴族出門都是騎馬或乘轎。劉趕三出入家門卻經常騎驢代步。劉趕三下驢入戶,驢留在外面也不用人看護,這頭驢會自衛,生人不能靠近它,因此也不會丟失。

劉趕三為人正直,常自編戲詞,在演出中諷刺時政,挖苦壞人。在甲午戰爭後,他已經八十多歲。有一次他在台上諷刺李鴻章無能,因而得罪了李的爪牙,將他逮捕入獄。光緒21年(1895年)他死於獄中。

劉趕三在北京去世以後,他的這頭驢,不吃也不喝殉主而亡。筆者曰:驢馬尚能知義報答主人養育之恩,較之當今忘恩負義之人高尚多矣。

4、有志者事竟成

古人曰,有志者事竟成。今舉京劇演員為學藝,遭受挫折而不輟學,仍然逆流知難而上,因而成才的幾則小故事。

其一:梅蘭芳在16歲以前,長相不大好看。在七、八歲學藝時,有人笑他「言不出眾,貌不驚人」,誰都不願意教他戲,只有吳菱仙堅持教他。雖然如此,梅蘭芳為人謙和,總是暗暗吸收別人長處。到16歲以後,他的身材,身段,面貌都變好了。同行稱讚說他「嗓音好,表情好,表演好」,深得觀眾喜愛。他成名以後仍然聞過則喜,不恥下問,虛心聽取觀眾意見,因此他的藝術水平不斷地提高。他還博學。他的詩、琴、書、畫都不錯。他有句話說「說吾孬者吾師也」。由此可見謙虛至誠,這也是名優的美德。

其二:蓋叫天原名叫金豆子,他搭班學戲時譚鑫培已經是名演員了。譚的父親也是京劇演員人稱「叫天」,譚鑫培的藝名叫「小叫天」。金豆子在起藝名時,同伴們有的提叫這個,有的提叫那個的,他都不滿意,於是他說:「就叫蓋叫天吧。」有一個同行大笑說:「你也配叫這名兒?」金豆子說「你還別瞧不起人,我不但要學他,還要勝過他呢。」於是他的藝名就叫蓋叫天。後來經過他不斷努力學藝和煉功夫,終於成為一個名武生。

其三:汪笑儂是票友下海成名的京劇演員。他是旗人,的原名叫德克金,曾當過知縣。當票友時學汪桂芬,工老生時,已經小有名氣。有一次他演戲,汪桂芬到後臺,聽了他的戲後說「像蚊子叫」冷笑而去。後臺管事的是個上海人,把此事告訴了德克金,說:「汪笑儂。」上海人把「你」字叫做「儂」。德克金聽後索性把藝名叫做汪笑儂,以此激勵自己不斷進步,後來他果然成為海派的名老生。

5、尚小雲助人為樂

尚小雲是四大名旦之一,是上個世紀二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名演員。他的人品高尚,藝術精湛。成名以後很重視京劇人才培養。

舊京劇科班教學方法與現代教學方法有很大區別。舊科班教學生是口授心傳,因才施教。師父對弟子是手把手的教,入班前要訂立契約,沒有文化課,學徒沒有人身自由。尚小雲看到這種教學方式的弊端,立志革新。他在1936年創建「榮春社」科班。他對弟子約法三章。改革舊的教學方法和規矩。凡是入科班的學生給人身自由,不立賣身契約,但是學生必須上文化課,科班保證學生溫飽,學有所獲,出科職業有保障。

當時正值日本侵華,物價飛漲。在他之前葉春善辦的「富連成」,程硯秋和焦菊隱辦的「中華戲曲學校」,任得富辦的「文林社科」都因為經費不足而停辦,尚小雲助人為樂,收了上述各科班的學生讓他們到榮春社學習。為了籌措辦學經費,他把自己家的七所房產都變賣了。當時一些名演員如王鳳卿、尚和雲、筱翠花、李洪春等也都到榮春社做義務教師,不收報酬。尚小雲毀家辦學苦心經營12年,到1948年因中共對北京圍城,京劇不景氣,演員失業,辦學經費無著落,才忍痛停辦。榮春社為中國京劇事業培育出一大批人才,後來許多人成了名演員。比如方榮翔、馬長禮、王培榮等都是榮春社出來的。經尚小雲培育過的還有吳素秋、李世濟、毛世來、張君秋、葉盛章、葉盛蘭、張雲溪等。

6、早期的京劇電影

看過胡安執導的電影《西洋鏡》的人會知道,中國第一部取材於京劇內容的黑白片,無聲電影是譚鑫培演的。《西洋鏡》確實是根據歷史事實編拍的電影。

中國的第一部京劇電影,拍攝的時間是1905年,當時用的攝影機,是北京豐泰照相館的老闆任景豐買的,是一部法國造,木製手搖攝影機。攝影師叫劉仲倫。當時譚鑫培是在露天地表演的《定軍山》,是戲中的幾個演出片段。即「請纓」、「舞刀」、「開打」、「叫場」等。

中國第一部有聲京劇的電影片,是在1933年由天一影片公司拍的,是由古代有聲影業公司發行。片子的內容由譚富英、雪艷琴等演的《四郎探母》。

中國第一部有聲彩色京劇電影,是由華藝公司在1948年拍的。導演是黃穆。內容是梅蘭芳,姜妙香等演出的《生死恨》。鼓師是王燮元,京胡琴師是王少卿,京二胡琴師是倪秋萍。

7、桃李三千眾的王瑤卿

京劇教育家王瑤卿原名瑞臻(zhen),字雅庭,別號菊痴,王瑤卿是他的藝名。他九歲師從田寶琳,後入三慶班,以後又搭小鴻奎班。他15歲隨班進頤和園演戲,得到慈禧賞識。16歲入福壽班,21歲為宮廷供奉,與譚鑫培配戲。成名以後改革《玉堂春》,由原來以老生為主的戲改為以旦角為主,還為這戲設計了反二黃唱腔。1909年自己挑班演戲。代表戲是《十三妹》。他廣泛吸收各行精華創花彩。晚年,在1926年以後不再演戲。轉為課徒授藝。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尚小雲均得其授藝。五十年代初任中國戲曲學校校長,1954年因腦溢血在北京去世。後人稱他為通天教主,桃李三千眾。他的主要傳人有榮碟仙、徐碧雲、朱琴心等。他在戲校教的學生中後來成名的弟子很多如新艷秋、王玉蓉、李玉茹、吳素秋、杜近芳、候玉蘭等。此外,張君秋、芙蓉草等也曾得到他的傳藝。

8、京二胡的來歷

1923年梅蘭芳等排練新創作的《西施》時,感到主要靠京胡伴奏,音色還不夠圓潤豐滿,就與琴師徐蘭沅探討如何改進。當時試著使用了好幾樣樂器如四胡、大忽雷、小忽雷等加入文場,均不夠理想。於是又在琴筒子上下功夫。先試用椰子瓢,後又改用梧桐板做琴筒,發出的聲音仍然不好聽。經過多次試驗改進,最後把南胡的蟒皮改為蛇皮。在此基礎上,王少卿和制琴專家洪廣源兩人精心設計,用六塊硬木板合製成六棱琴筒,經舞臺使用效果極佳,於是取名二胡。也就是現在的京二胡。王少卿是第一個使用京二胡的琴師,他和徐蘭沅二人為梅蘭芳操琴配合默契。從此二胡便進入了京劇文場。

9、梅博士的由來

應美國友人的邀請,梅蘭芳在做了多年的準備以後,於1930年率劇團訪問美國。當時劇團的陣容有21人,主要成員有王少亭、朱桂芬、姚玉蘭、劉連榮、徐蘭沅、孫惠亭、齊如山等。演出劇目有《霸王別姬》、《貴妃醉酒》、《打漁殺家》、《御碑亭》、《汾河灣》、《虹霓關》、《洛神》、《木蘭從軍》、《金山寺》、《天女散花》、《黛玉葬花》、《春香鬧學》、《麻姑獻壽》、《空城計》、《捉放曹》等等。

二月先在紐約演出,引起轟動。然後到美國各大城市巡迴演出,歷時半年,深受民眾歡迎,也引起美國高等教育界重視。5月28日美國波亭那大學授予梅蘭芳博士學位,頒發證書。並舉行晚宴慶賀。當時出席晚宴的人數達3000之眾。第二天,南加州大學也授予梅蘭芳博士學銜。梅劇團載譽而歸。從此梅博士的稱呼就在國內傳叫開來。

在講這個典故時再多說兩句,梅蘭芳的成名和藝術上的成功,除了他個人的天分和努力外,還有齊如山的支持,就如同鄧麗君的成名離不開莊奴(王景羲)的歌詞一樣。梅博士成名前後的演出劇本幾乎全是劇作家齊如山編寫的。齊如山在大陸時曾為梅蘭芳編寫了40多個演出劇本。

10、功夫不負有心人

陳德霖在三慶班學戲時,到十四歲「嗆嗓」了。他仍然很用功。他天天到先農壇和天壇圍牆根去喊嗓子。苦練六、七年,同行見了都勸他不要太辛苦了。譚老闆笑話他說:「德霖,你見過哪一個好角(jue)兒是由壇根出身哪。」這話更激勵他堅持不懈。又練了兩年,他的嗓音恢復了。又能與譚鑫培同臺演出《二進宮》了。起初,譚還擔心他唱不下來。但當他一上臺,譚就大吃一驚。問其故。陳回答說:「由壇根練出來的。」於是譚老闆大笑不止。

陳德霖在光緒十六年入升平署當差,做內庭供奉。他與孫菊仙、穆鳳山合演《二進宮》,一鳴驚人,得到慈禧太后賞識,他也是早期的名旦。王瑤卿、梅蘭芳、王惠芳、姜妙香等都曾是他的弟子。余叔岩是他的女婿。

矮子功是武醜的必修課。在演戲中扮演身材矮小的劇中人物,演員必須蹲下身子,蹲著腿走路。還得表演各種高難度的動作。不論坐,臥行動都得蹲著,身體不能站起來。如《扈家莊》一戲中扮演矮腳虎王英,演員就得用矮子功。

張春華在天津學藝時,師從葉盛章。葉教張春華練矮子功有一個絕招,就是他們師徒二人天天去天津勸業場煉功。勸業場是座五層樓的大商場,位置在和平區,處於繁華的市中心。他們從一樓到五樓不停地跑上跑下煉功。所以張春華在舞台上演戲扮矮子輕鬆自如。他演開口跳,博得觀眾喝采。但是外行人不知他練這功夫付出了多少辛苦。他是靠跑樓梯才練出來的硬功夫。

在晚清時,有一個丑角演員叫張佔福,人稱張星兒。在北京天橋燕舞臺與武生張玉峰合演《九義十八俠》,張扮逍遙太歲馬清風,張星兒扮活閻王公孫成,二人配合默契人稱一絕。張星兒的矮子功是追大車煉出來的。就是在劇團流動演出搬家時練的。那個時候還沒有汽車。劇團搬家用大車拉東西。大車就是馬或牛拉的車。大車上裝滿了戲裝、道具、刀槍、把子等劇團的家當。車在前面走,張星兒跟在後面煉功。他是用一根繩子,一頭拴在車尾,一頭拴到自己腰上,隨著大車走,他蹲著走練矮子功。一走就是二、三十里地。這樣煉出來的功夫,拿到舞台上表演能不得彩嗎?

11、末代皇帝的婚典堂會

1922年12月,宣統皇帝與婉蓉舉行大婚儀式後,接著舉行盛大堂會。這次堂會是肖長華和升平署總太監武長壽主持。請了京劇名演員王瑤卿、田桂鳳、尚小雲、俞振庭、龔雲甫、余叔岩、梅蘭芳、馬連良、李萬春等演堂會。一連演了三天三夜,壓軸戲是梅蘭芳與楊小樓合演的《霸王別姬》。點這齣戲時有人問溥儀:「大喜日子演這戲合適嗎?」溥儀說:「沒關係。」當演到虞姬自刎時,太妃和宮內其他女眷都落淚,一些王公也搖頭,認為這是不祥之兆。

到了1924年,馮玉祥的軍隊把末代皇帝趕出了紫禁城,這在歷史上叫「北京政變」。那些王公貴族們又嘆息說:「大喜的日子演《霸王別姬》應在今日了。」

12、一百袋麵粉

1946年冬天,梅蘭芳應上海天蟾舞臺之約,率團到上海。到上海的第二天,梅蘭芳的老搭擋肖長華先生病了。梅一方面現找替代演員,一方面對肖長華關懷備至。肖長華這次一病自始至終未能登臺演出。梅蘭芳仍然同往常一樣,分給他包銀。並且以肖養病開銷大為由,從他自己包銀中取出不少添加在給肖長華的包銀中。肖長華堅持不收。梅蘭芳又派管事去勸說,肖推辭不過,暫且收下,但分文未動。到大年初一這天,肖長華用這錢買了一百多袋麵粉,放到北京梨園公會門口。凡是戲曲界的同行都可以來領,無需任何手續。肖長華只向來領麵粉的人說一句話:「這是梅先生買的,讓大家拿回去過年。」

13、三百套寒衣

有一次程硯秋到上海演出,上海有一個大款辦堂會,點名要程硯秋唱《武家坡》,被程謝絕了。這主又派人去遊說。當時正值冬季來臨,上海戲劇界許多貧困演員,正為無寒衣過冬發愁。程硯秋見此景,對來勸說的人說:「讓我唱可以,但要答應我兩個條件,一是唱《武家坡》不帶‘跑坡’,二是我一分錢不要,但要給上海貧苦同行每人一套棉衣。」這位大亨因為開口在先,只好答應。結果三百套裡外三新的棉衣,分發到貧苦同行手中,大家無不稱讚程先生厚德。而那有錢人花了錢,卻只看了半出戲,因為《武家坡》一戲,最精彩的是「跑坡」,他沒能看上。

14、唱戲犯忌諱

慈禧是個戲迷,她身邊的太監也都會唱戲,宮內設有南府戲班,專為她娛樂消遣。她還經常傳宮外的戲班進宮給她演戲。

有一次太監小德張在點戲時,聽說新近從南方來的有個唱黑頭(淨角)演員演包公戲很好。於是小德張傳這個叫麻穆子的進宮演戲。他演《雙燈記》裡的包公,唱詞中有一句「最狠不過婦人心」。慈禧聽後大怒,令戲立即停演。傳旨:「將麻穆子責打八十竹竿子逐出宮外。」為此事小德張也挨了打。

有一次孫怡雲進宮唱《玉堂春》,犯了忌諱。出場散板有一句「魚兒落網有去無還」。這是宮內演這齣戲改的。因為慈禧屬羊,為避免惹禍,把原來的唱詞「羊入虎口有去無還」改了。但是孫怡雲不知道,仍然按老路子唱,結果犯忌。氣的慈禧怒不可遏,把孫怡雲趕出宮,從此以後不再傳他進宮演戲了。

15、愛琴失而復得

孫佐臣有一把特別喜愛的京胡。是在一個偶然機會,以八百文銅錢買的。此琴不僅桿、筒長短粗細合度,而且琴聲宏亮,於弦外別有銅音,故孫佐臣視為珍寶。有一次孫攜此琴進宮獻藝,不料被光緒皇帝相中,索要而予。光緒喜歡文武場面,也愛收集文武場場面樂器。見到別人有件好樂器便索要不還。僅小鼓(單皮)他就收藏了三十幾面。

孫佐臣的愛琴被皇帝要去後,一直悶悶不樂,終日怏怏,不思寢食,被慈禧察覺,問其故,孫如實稟告。於是慈禧覆命皇帝歸還與他。孫佐臣愛琴失而復得喜出望外。

責任編輯:李雲飛 来源:看中國專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