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就醫習慣不同 美國醫囑四須知(圖)

發表:2017-08-06 00:2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華人就醫習慣不同美國醫囑四須知
在美華人看病需遵醫囑。(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17年8月6日訊】在美華人由於文化、就醫流程及醫院系統差異等原因,時常產生和醫生之間的隔閡,並由此產生不必要的麻煩,輕則浪費時間金錢,重則錯過最佳治療機會而損害健康。

據海外中文媒體資訊,南加州的美以美(Methodist)醫院副院長克利福德·丹尼爾斯(Clifford Daniels)和醫院基金會前理事長王程曉穎(Sherry Wang)針對這些問題,提醒患者幾個常見問題。

1.中國人「太」客氣 怕麻煩醫生護士

王程曉穎舉例說,有的華人女性懷第一胎時沒經驗,在接近產期時,即使肚子劇烈疼痛卻擔心如果不是產前陣痛,跑去醫院會麻煩到醫生和護士。

她們就乾脆忍著,等到實在無法忍受才到醫院,把自己陷入潛在的危險中。這樣,即便是排除了危險也少不了要用更多的藥物,吃了很多不必要的苦。

還有,病人不實描述自己的疼痛程度,生怕說太痛會麻煩醫生,所以往低了說。但是丹尼爾斯強調,疼痛程度不同,治療的方法也會不同。如果不能針對性的治療,就會白費功夫。

2.不確定自己對哪些藥物食物過敏

中國人沒有測試過敏源的習慣,一般醫院也很少提供這樣的服務,所以當美國醫生問是否對某種藥物或者食物過敏時,很多人會說「沒有」。

丹尼爾斯說,如果不知道自己是否過敏一定要回答「不知道」,不能說「沒有」。「沒有」是肯定的回答,證明你知道自己的過敏狀況,在這種情況下治療,存有潛在危險。

3.怕得罪現有醫生,不敢要求第二診斷

中國人常在醫生診斷後心存疑惑,想再找另一個醫生做二次診斷,卻害怕冒犯現有的醫生。他們於是自行谷歌(上網查)或者諮詢身邊的朋友,進行「自我診斷」。

丹尼爾斯和王程曉穎強調,這是萬萬不可取的。美國醫生樂意接受病人要求同領域的醫生進行二次診斷(Second opinion,或譯第二意見),以進一步確定病情。但是要注意,一定要在診斷後治療前要求第二意見。比如,醫生說需要開刀手術,病人要在開刀手術之前要求其他醫生做二次診斷,不能在術後或者其它治療後才要求。

4.未充分瞭解和利用醫院資源

除醫生和護士之外,美國醫院還有社工(Social worker)和病例管理人員(Case manager)等可以幫助病人處理各方面的事宜。比如入院時病人及醫生之間的對接、病人接受治療時的起色、出院後選擇對應的療養院,或是醫療保險的相關問題,都會得到他們的幫助。

再者,醫院還會有各式各樣幫助病人康復的計畫和設施,例如Methodist醫院有接待不同信仰者禱告的教堂、專門幫助病人重塑生活技能的設施,以及家屬探望專用的餐廳等。

丹尼爾斯說,很多病人因為自己的身份不合法,生病也不敢就醫。其實,法律規定醫院是必須對病人的信息嚴格保密的。醫院無權曝光病人身份,所以生病了一定要及時就醫。

還有很多中國人信任中藥,但丹尼爾斯說,在治療的過程中不能自行偷偷服用。在這方面,他們也可以諮詢自己的醫生再做決定。

最後,丹尼爾斯和王程曉穎強調,醫院包括醫生護士在內的所有工作人員都不會怕麻煩,因為那就是他們該做好的本職工作。所以,請病人有任何問題或者不舒服的時候都要向醫院工作人員尋求幫助,這樣才能早日康復。

責任編輯:傅美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