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旅遊的古人不能在臉書炫耀,怎麼辦?(圖)

作者:觀察者網專欄作者、歷史發燒友額爾瑾 發表:2017-10-21 19: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愛旅遊的古人不能在臉書炫耀,怎麼辦?
古人在旅遊之後,會以文字記錄見聞,形成了現在我們還能看到的各種遊記。(圖片來源:Pexels)

現在的人出門旅遊,都有拍照發朋友圈的習慣,不過,在科技不發達,沒有照片和微信的古代,旅個遊該怎麼發「朋友圈」呢?

最原始通用的方法:寫遊記

既然不能拍照,古人最普遍的方式就是用文字記錄,形成了現在我們還能看到的各種遊記。

一、旅行諸事

其實,中國人早在非常遙遠的時期就非常酷愛旅行,還有關於旅遊神的傳說。版本之一是黃帝的兒子累祖,他喜歡遠遊,最後死在旅途中,於是被後人譽為「旅遊神」。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旅行指南應該算得上是九鼎,相傳是大禹治水後鑄成的,將各地的山川形勢、道路分布以及飛禽走獸和一切不利旅行的事情都記錄在了鼎上,幫助人們遠行時趨吉避兇。

西周時,出現了偉大的旅行家周穆王,他號稱要使天下都布滿他的足跡,而隨行的史官就秉筆直書了他的旅遊生涯,留下了《穆天子傳》,算得上是遊記的雛形了。

東周時期,禮崩樂壞,王綱解體,「士」階層開始參與到旅行隊伍當中,只不過目的並不是為了娛樂,而是要審時度勢找靠山,最終間接帶動了當時的旅遊事業。

到了西晉末年,天下大亂,上層基本被門閥貴族所統治,大多數底層知識分子只能寄情山水,於是出現了許多完整的遊記作品,比如酈道元的《水經註》,東晉法顯的《佛國記》等。

唐朝時,科舉取士盛行,調動了中下層士子遠遊的熱情,同時也出現了去國外旅遊寫遊記的人物,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玄奘聖僧,他將自己西遊的過程口述出來,由其徒弟辯機寫成《大唐西域記》,算是當時最有名的遊記了。

二、最有名的《徐霞客遊記》

當然啦,說到遊記,不能不提最有名的《徐霞客遊記》。徐霞客是明末傑出的旅行家,被稱為「遊聖」。在他五十多年的生涯中,遊歷了當時全國的十四個省區,包括今天的江蘇、安徽、浙江、山東、河北、河南、山西、陜西、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雲南、北京、天津、上海19個省市,在此期間寫下了六十多萬字的遊記,將祖國大地山川記錄下來,可以稱得上古代遊記當中集大成者。

據統計,在《徐霞客遊記》中,有名山遊記十七篇,記述的各類洞穴540多個,泉水69處,題名、碑碣、摩崖石刻達240多方。先後考察記錄了61種地貌類型,24種水體類型,170多種動植物,1259座名山大川。可以想像,這些東西如果轉換成圖片,那還不天天都刷爆你的「朋友圈」啊!可能徐霞客很快就會被屏蔽了。

最需要時間與記憶的方法:繪畫

既然古代沒有相機,那看到好山好景,覺得文字無法描述得當的話,那麼就畫出來吧。中國的山水畫寫生與西方油畫不同,更多蘊含了作者在遊歷過程中的感悟,有時是現場寫生,有時是遊歷之後記憶性的描述。

中國山水畫最初並不追求逼真,而是追求意境之美,畫面也講究虛實、陰陽協調、雄渾等各種美感。畫家基本是寄情於山水,但並不臨摹。隋唐時期中國的山水畫已經完善發展,那段時間的山水畫家首先要提到的就是展子虔,其代表作《遊春圖》中,不但體現了山的氣勢,人和色調的搭配也十分巧妙地表現了春天的景象。

吳道子在當時既擅人物畫,同時也會畫山水,曾經被唐明皇詔去畫嘉陵江水。而吳道子並不是對著實景畫的,完全是憑借記憶。他到嘉陵江之後,將好山好景一幕幕記下,僅僅一日就畫了出來,將嘉陵江的一山一水、一丘一壑都畫到了引人入勝的境界。

山水畫到兩宋時期,可以說達到了巔峰時刻。宋代的畫家更注重自然之美,注重融入個人主觀感受。比如北宋山水畫三大名家之一的范寬,他的繪畫作品大多是大山大水的全景構圖,代表了當時山水畫的整體風貌,其最有名的代表作就是《谿山行旅圖》。

此畫採用全景式構圖,遠處的景觀中,巨峰迎面矗立,占據了畫幅大半,發出一種雄偉的力量。而在刀削壁立的山巖頂部,則有密林,遠遠望去,林木非常渺小,反襯出山巒被雲攔腰後的高峻巍然風貌。山頂處巖石隙縫之間,飛流直下的瀑布直落千仞。在山腳之下,一隊馬隊匆匆而來,人物雖然小,卻給畫面帶來了無限生機。

可見,此時雖然不能真實地記錄下照片,卻可以用繪畫的形式展現出全國的大好河山。

只不過,因為畫作都包含了作者的體驗與精神,跟實際山水的出入肯定還是有的,我們可以看做是古代版的「美圖秀秀」,畢竟即便是現在傳到朋友圈的照片也不一定是真實的。

最能體現「文藝范」的方法:賦詩刻碑

繪畫這種事畢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更多文人會選擇賦詩,部分人還會把詩刻在石碑上,用以表現對山水的感悟。

一般認為真正意義上的山水詩從魏晉開始,曹操的《觀滄海》為我們提供了山水自然的審美意象,從詩中就可以感受到秋日滄海的壯美。

後來,文人在金谷集會和蘭亭集會時,在大自然美景前吟詩作賦,抒發心中的心意,所以有時會帶有政治色彩。

提起山水詩就不得不提一下東晉的謝靈運,他算得上是第一個大量創作山水詩的詩人。

謝靈運雖然出身名門望族,且富有才華,卻仕途坎坷,因此常常浪跡山水,算得上一個旅行家。他的詩歌多數是描述所行之處,比如永嘉、會稽等地。謝靈運的詩既寫景又抒情,而在當時,玄學對於謝氏家族影響極大,謝靈運的山水詩也受其影響。

不過,謝靈運仍然以其非凡的藝術才華,從山水審美的角度進行描述,部分脫離了玄言詩。在李雲富編著的《謝靈運集》中,收錄了他兩百多篇詩文,其中有三分之二基本都是山水詩,他從各個角度不厭其煩地刻畫著中國各地的山水:

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水宿淹晨暮,陰霞屢興沒。周覽倦瀛壖,況乃陵窮發。川後時安流,天吳靜不發。揚帆采石華,掛席拾海月。溟漲無端倪,虛舟有超越。仲連輕齊組,子牟眷魏闕。矜名道不足,適己物可忽。請附任公言,終然謝天伐。(《遊赤石進帆海》)

唐宋時,山水詩的藝術手法已經成熟,加之是詩歌創作的高潮,自然產出了大量山水詩。

我們所熟知的一些大詩人基本都描寫過山水,比如王維、李白、柳宗元、歐陽修等等。他們時而有感而發,時而寄情於景。有些地方恰恰是因為這些人的詩才變成熱門景點,比如黃鶴樓、廬山、寒山寺等等。

古人有時候也會像我們現代人那樣,在石碑上刻記,不過他們刻的可不是「到此一遊」,而是詩作。

古人在遊覽山水時,看到好山好景,就會在身邊的石碑或者山壁上刻字,借以抒發自己的感慨,同時也會留下來給後人顯示自己的文化品味。

我們都聽過「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句話,就是出自桂林獨秀峰的摩崖石刻,在獨秀峰下的讀書巖上刻有南宋詩人王正功的七律《勸駕詩》兩首,其中的第二首中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羅青意可參」這麼一句話,其本意應該是借由桂林山水鼓勵此地的舉子們努力學習,可以像桂林的山水這樣名滿天下,不過卻將後者之美傳播開來。

這裡要指出,古人是在科技不發達時,將自己的感悟刻在石碑上,許多都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不但不會損害環境,反而成為今天旅遊的景觀,這與「到此一遊」可不一樣,大家今天出去旅遊,還是不要有這樣不文明的行為。

如今,在朋友圈裡光曬圖已經難有眼球,要是能配上一兩句對於山水的總結與感悟,文藝氣息一下子就出來了,朋友圈就不單單是「攝影展」啦。

最奢侈的方法:將景點搬回來

說起旅遊,還得提一個十分熱衷此道的人,那就是乾隆皇帝。這位「盛世天子」為了顯示自己的文治武功,顯示自己治下的江山多麼富裕,當然也有治河等因素的考慮,曾經先後六次下江南。

當時,江南造園之風大興,園林藝術的發展也進入到成熟階段。相比江南園林的精巧與雅致,雄偉壯觀的皇家園林在乾隆帝眼中頓失光彩。

乾隆在南巡過程中,除了政治活動之外,就是到各處遊山玩水,賞花觀景。不過景色再美,離開了也就看不到了,對於江南山水美景不能忘懷的乾隆帝對此是耿耿於懷。

一、北京的江南景緻」、「北海瓊島」

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乾隆第一次南巡,到達江蘇無錫後,看中了惠山腳下的寄暢園。回京後,久久不能忘懷,便命人按照當時依實物繪的圖,開始重新在北京建一個同樣的園子,地點選在了剛剛興建的清漪園中,這座園子也就是後來的頤和園

在頤和園中,隨處可見江南特色的園林建築,比如昆明湖的形狀、湖中的「三仙山」基本模仿了杭州的西湖;建有六橋的西堤更是仿造了西湖的蘇堤;就連頤和園後湖的蘇州街,也大體上摹仿了江南城鎮沿街鬧市的繁華景象。

除此之外,乾隆六次南巡每次都會去江蘇鎮江的金山寺燒香拜佛,遊覽賞景。當時的金山需乘舟橫渡方可到達。登上金山遠帆樓眺望,江水波濤滾滾,與天空連成一片,景色十分壯麗。

乾隆帝實在太喜歡了怎麼辦?那就接著往回「搬」,回京後,乾隆又下旨將遠帆樓「搬回」北海瓊島北面。

二、北京的蘇州「獅子林

乾隆帝最喜歡搬的景色,就是蘇州的獅子林。獅子林是元代僧人所建的佛寺園林,此園林的奇石之景,元明兩代的詩人題詠不絕,還有許多畫家為之繪圖,最有名的就屬倪瓚所作的《獅子林圖》。乾隆帝就是從這幅畫裡初識獅子林。

乾隆首次南巡,並沒有機會去造訪獅子林,直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第二次南巡,得知獅子林舊址後大喜過望,立即前往遊賞,此後的四次南巡幾乎是每次都會去。

第四次南巡後,乾隆又想起把景觀搬過回去,於是在乾隆三十六年至三十七年(1771-1772年)在長春園中仿建了一座獅子林,然而他還嫌不夠,又於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在避暑山莊再次仿建了一座文園獅子林。

乾隆帝這種「IMAX巨型3D實景朋友圈」的曬旅遊方式,當然不是普通人能玩得起的,能進入到他的「朋友圈」看的也不是普通人。

對於大多人來說,旅遊更多的是增廣見聞的方式,除了體會大好河山所帶來的視覺衝擊,同時也是寄情山水的途徑。

(此文出處為微信號:觀察者網「guanchacn」)

責任編輯:輕描淡寫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