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 龍抬頭」是什麼意思?(圖)

作者:茹之 發表:2021-03-14 15: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龍抬頭了,意味著龍神正準備行動,履行他給人間降雨的職責。
龍抬頭了,意味著龍神正準備行動,履行他給人間降雨的職責。(繪圖:志清/看中國)

自古以農業生產為主的中國老百姓,非常重視節氣變化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從節氣上來講,自黃曆二月二日起,已經進入仲春季節,這時陽氣上升,大地復甦、草木萌動,農民們開始準備春耕、播種了。此時充足的降雨將對農業生產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而「雨水」、「驚蟄」、「春分」這幾個節氣也在二月。古人相信神佛的存在,相信天地萬物都有神明掌管,包括降雨也是如此。人們認為在天上主掌人間下雨的是龍神。龍抬頭了,意味著龍神正準備行動,履行他給人間降雨的職責。

在中國遠古時期,一直存在著對龍神的崇拜。《左傳》桓公五年說:「龍現而雩」,意思是說驚蟄以後龍神就要現身,這時該舉行祈求降雨的祭祀。

古代著名的地理著作《山海經》中記載:龍居處在南方,「故南方多雨」;而燭龍「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意思是可以經常招來風雨。

西漢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提到了舞龍求雨的活動。此外,在漢代畫像石上也刻有「戲龍」的舞蹈場面。不過,當時並沒有把龍抬頭的日子確定為黃曆二月初二。

從元朝開始,黃曆二月二就被明確定為是龍抬頭的日子了。《析津志》在描述元大都的風俗時提到,「二月二,謂之龍抬頭」。這一天人們盛行吃麵條,稱為「龍鬚麵」;還要烙餅,叫作「龍鱗」;若包餃子,則稱為「龍牙」。總之都要以龍體部位命名。此後的明清兩朝,沿襲了這一風俗。

清末富察敦崇在《燕京歲時記》中寫道:「二月二日……今人呼為龍抬頭。是日食餅者謂之龍鱗餅,食麵者謂之龍鬚麵。閨中停止針線,恐傷龍目也。」

除了吃麵食外,還有引水入宅的活動。清人《宛署雜民》記載:「都人呼二月二為龍抬頭,鄉民用灰自門外蜿蜓布入宅廚,施繞水缸,呼為引龍回。」這充分反映了人們希望好雨如期降臨的良好願望。有的地方,還有耍龍燈的活動,也是為了祈雨。

《遼中縣誌》記載民國時當地二月二的民俗說:「二月二日,俗稱龍抬頭。晨起以竿敲梁,謂之敲龍頭,意謂龍蟄起陸,蓋時近驚蟄之期。農家咸以粗米麵作餅及饅首而為早餐。婦女於是日為童孩剃頭,蓋取龍抬頭之意雲。」這一天剃頭,也是很多地方的習俗。

明清以來,在黃曆二月二還增添了「熏蟲」、「炒豆」的活動。明劉侗和於奕正著的《帝京景物略》中說:「二月二日曰龍抬頭……熏床炕,曰熏蟲,為引龍蟲不出也。」

清康熙時的《大興縣誌》記載:「二月二,家各為葷素餅,以油烹而食之,曰熏蟲。」這是因為這一時期蟲子越來越多,熏蟲就是把蟲子熏死,以免危害人體健康。而「炒豆」驅蟲更有意思,即想將黃豆浸在鹽水中一段時間,然後取出放在鍋中爆炒,很快黃豆在鍋中發出劇烈的響動,這樣蟲子被驚動就都跑走了。

責任編輯:清樂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