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師告訴你:怎樣煎中藥才有療效?(組圖)

發表:2021-12-23 22: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煎煮中藥最好用砂鍋、砂罐,煎前用冷水漫泡,先武火後文火煎煮。
煎煮中藥最好用砂鍋、砂罐,煎前用冷水浸泡,先武火,後文火煎煮。(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中藥的療效除與劑型的類別有關外,還與製劑工藝有著密切關係,由於湯劑是臨床應用中藥最常採用的劑型,並且大多由病家自製,為了保證臨床用藥能獲得預期的療效,醫生應將湯劑的正確煎煮法向患者交待清楚。

煎藥器具

最好用陶瓷器皿中的砂鍋、砂罐,因其化學性質穩定,不易與藥物成分發生化學反應,並且導熱均勻,保暖性能好。其次可用白色搪瓷器皿或不鏽鋼鍋。煎藥忌用鐵、銅、鋁等金屬器具,因金屬元素容易與藥液中的中藥成分發生化學反應,可能使療效降低,甚至產生毒副作用。

煎藥用水

煎藥用水必須無異味、潔淨澄清,含礦物質及雜質少。一般而言,凡人們在生活上可作飲用的水都可用來煎煮中藥。加水多少:按理論推算,加水量應為飲片吸水量、煎煮過程中蒸發量及煎煮後所需藥液量的總和。雖然實際操作時加水很難做到十分精確,但至少應根據飲片質地疏密、吸水性能及煎煮時間長短確定加水多少。

一般用水量為將飲片適當加壓後,液面淹沒過飲片約2厘米為宜。質地堅硬、黏稠,或需久煎的藥物加水量可比一般藥物略多,質地疏鬆,或有效成分容易揮發,煎煮時間較短的藥物,則液面淹沒藥物即可。

煎前浸泡

中藥飲片煎前浸泡既有利於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又可縮短煎煮時間,避免因煎煮時間過長,導致部分有效成分耗損、破壞過多。多數藥物宜用冷水漫泡,一般藥物可浸泡20~30分鐘,以種子、果實為主的藥可浸泡1小時。夏天氣溫高,浸泡時間不宜過長,以免腐敗變質。

煎煮火候及時間:煎煮中藥還應注意火候與煎煮時間適宜。煎一般藥宜先武火後文火,即未沸前用大火,沸後用小火保持微沸狀態,以免藥汁溢出或過快熬乾。解表藥及其他芳香性藥物,一般用武火迅速煮沸,改用文火維持10~15分鐘左右即可。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礦物類、骨角類、貝殼類、甲殼類藥及補益藥,一般宜文火久煎,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

榨渣取汁

湯劑煎減後應榨渣取汁。因為一般藥物加水煎煮後都會吸附一定藥液。其次,已經溶入藥液中的有效成分可能被藥渣再吸附。如藥渣不經壓榨取汁就拋棄,會造成有效成分損失。尤其是一些遇高熱有效成分容易損失或破壞而不宜久煎或煎兩次的藥物,藥渣中所含有效成分所占比例會更大,榨渣取汁的意義就更大。

煎煮次數

中醫
一劑中藥可煎三次,最少應煎兩次。(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一般來說,一劑藥可煎三次,最少應煎兩次。因為煎藥時藥物有效成分首先會溶解在進入藥材組織的水液中,然後再擴散到藥材外部的水液中。到藥材內外溶液的濃度達到平衡時,因滲透壓平衡,有效成分就不再溶出了。

這時,只有將藥液濾出,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分才能繼續溶出。為了充分利用藥材,避免浪費,一劑藥最好煎煮兩次或三次。

入藥方法

一般藥物可以同時入煎,但部分藥物因其性質、性能及臨床用途不同,所需煎煮時間不同。有的還需作特殊處理,甚至同一藥物因煎煮時間不同,其性能與臨床應用也存在差異。所以,煎製湯劑還應講究入藥方法。

1、先煎:如磁石、牡蛻等礦物、貝殼類藥物,因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應先入煎30分鐘左右再納入其他藥同煎,川烏、附子等藥因其毒烈性經久煎可以降低,也宜先煎。制川烏、制附片也應先煎半小時再入他藥同煎,以確保用藥安全。

2、後下:如薄荷、白豆寇、大黃、番瀉葉等藥因其有效成分煎煮時容易揮散或破壞而不耐煎煮者,入藥宜後下,待他藥煎煮將成時投入,煎沸幾分鐘即可。大黃、番瀉葉等藥甚至可以直接用開水泡服。

3、包煎:如蒲黃、海金沙等因藥材質地過輕,煎煮時易飄浮在藥液面上,或成糊狀,不便於煎煮及服用;車前子、葶藶子等藥材較細,又含澱粉、黏液質較多的藥,煎煮時容易黏鍋、糊化、焦化;辛夷、旋覆花籌藥材有毛,對咽喉有刺激性,這幾類藥入藥時宜用紗布包裹入煎。

4、另煎:如人參等貴重藥物宜另煎,以免煎出的有效成分被其他藥渣吸附,造成浪費。

5、烊化:如阿膠等膠類藥,容易黏附於其他藥渣及鍋底,既浪費藥材,又容易熬焦,宜另行烊化,再與其他藥汁兌服。

6、沖服:如芒硝等入水即化的藥及竹瀝等汁液性藥材,宜用煎好的其他藥液或開水沖服。

責任編輯:蘭雪晴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