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朝珠與清朝皇權的重大關係(圖)

作者:盧乙欣整理 發表:2022-10-16 10:4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清代茄楠木手串-手串為茄楠木,搭配碧璽佛頭、佛頭塔、翠玉雕盤長背雲及翠玉雕荷葉墜角。
清代茄楠木手串-手串為茄楠木,搭配碧璽佛頭、佛頭塔、翠玉雕盤長背雲及翠玉雕荷葉墜角。(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與佛教關係密切的清朝配件--朝珠一文,透過比對數珠朝珠,而介紹了朝珠與佛教的關係之後,接下來,繼續談談關於朝珠的清制規定及與皇權的關聯,進而探看皇帝、皇后、皇子、貝勒、官員等不同階級的人理應配戴甚麼樣的朝珠,以及朝珠到底具備甚麼樣的作用。

清朝規定,上自皇帝、皇后與群妃,下到王公貝勒、文武官員、侍衛身穿朝服或吉服時,都得按例佩帶朝珠,但穿著吉服時可以不用戴朝珠。
至於朝珠的材質十分多樣,例如:東珠、青金石、翡翠、珊瑚、瑪瑙、蜜珀、綠松石、沉香、象牙等,朝珠上頭的雜飾惟宜。 

自始至終,朝珠都兼具宗教與政治的色彩,其實,這也是因為朝珠和宗教性的數珠並沒有出現明顯差異,自從滿清援引了西藏藏傳佛教數珠的形式之後,又增加裝飾,例如:記念三串、佛頭珠、背雲等,最後確立了朝珠的基本樣式,鮮明的政治色彩就此注入。換言之,朝珠樣式的演變充分地展現在上位者究竟是怎樣駕馭宗教及政治的象徵元素。

雍正時期的為朝珠正名一事,則是進一步為朝珠的政治身分取得了名副其實的地位。

學界認為,如若將「朝珠」做為服飾配件來看,清朝在制定官方服飾的過程中,是多方採用了蒙古樣式。

大清針對朝珠有既定的規定:唯有皇帝,後宮妃子、五品以上的文官與四品以上的武官、京官、皇帝的侍衛方才享有配戴朝珠此一殊榮。在乾隆下令編纂的《皇朝禮器圖式》就有相關記述。

《皇朝禮器圖式》這一項歷史文獻內,載述了大清帝國根據實際的統治需要來進行禮器改造與禮制建設的諸多直接成果,後人可從中瞭解清朝的各種典章制度。

關於皇帝的朝珠,《皇朝禮器圖式・卷四》中載道:「謹按本朝定制,皇帝朝珠用東珠用東珠一百有八,佛頭、記念、背雲、大小墜珍寶雜飾,各惟其宜,大典禮御之。」《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四十一・皇帝朝珠》中也有記載:「縧皆明黃色,吉服朝珠珍寶隨所御大典禮,朝珠用東珠一百有八,佛頭、記念、背雲大小墜雜飾各從其宜惟祀。」這兩部文獻均對皇帝朝珠有明文定義:皇帝使用的東珠,具備了超越性地位,絕非其他人可用。

不過,朝珠的材質在使用上得視場合、品級來訂定。像《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四十一・皇帝朝珠》中,即提及皇帝郊祭壇廟期間,所需使用的朝珠材質:「惟祀天以青金石為飾,祀地用蜜珀,朝日用珊瑚,夕月用綠松石」。

文獻說明:皇帝在大典禮期間,必須要配戴東珠(大顆珍珠)朝珠;祭天期間,則得配戴青金石朝珠;祭地期間,則要配戴蜜臘朝珠或琥珀朝珠。按照滿清貴族禮制,在朝珠級別中,就屬帝王的綠翡翠最為名貴。至於以四色寶石朝珠祭祀天、地、日、月的構想,則是在既定的皇帝祭服的顏色規範之下,再向前推進的作法。

其實,就國家角度而言,祭祀者及其穿著、配戴均與祭祀對象相對應,這是承襲了漢代以來儒家以天子在皇家祭祀禮儀中所擔任天人之間的中介者的概念。大清帝王透過祭服、朝珠及祭祀器具的顏色,展示與天、地、日、月互相感應,這同時呈現了以禮治國的理想。朝珠在此扮演的角色,可謂身富神聖的任務:協助清帝取得大清帝國承襲、相應於天地運行的正當性及道德性。

除了皇帝穿朝服時須配戴一盤「東珠朝珠」,皇太后在換上朝服後,同樣是配戴「東珠朝珠」,但因其身份極為尊貴且特殊,故在兩肩位置分別再掛上「紅珊瑚朝珠」,整體呈現左右斜跨狀,皇后的朝珠也同樣藉此顯出地位高貴。

地位僅次於皇后的皇貴妃,配戴的朝珠低於皇后,其他眾嬪妃的朝珠材質當然就更不同了。《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四十二》中記載:皇后是「朝服御朝珠三東珠一珊瑚,二吉服朝珠一隨所御佛頭、記念、背雲大小墜雜飾各隨其宜,縧皆明黃色。」;皇貴妃是「朝服用朝珠三蜜珀一珊瑚二,餘如珠之皇后朝制,貴妃朝冠。」;嬪朝珠「朝服用朝珠三珊瑚一蜜珀二,餘如之貴妃朝珠制,嬪綵帨。」

皇太子與諸位皇子則因為地位不同,配戴的朝珠亦有不同。《皇朝禮器圖式・卷四・皇太子朝》中載:「皇太子朝珠珊瑚緑松石青金石隨所用,珍寳雜飾各惟其宜,縧皆明黄色。」;《皇朝禮器圖式・卷四・皇子朝珠》中道:「皇子朝珠不得用東珠,餘隨所用,縧皆金黄色,親王、世子、郡王皆同。」《皇朝文獻通考》亦載:「皇子朝珠,親王、世子、郡王同。」上述歷史文獻說明皇帝諸子所配戴的朝珠與諸位親王世子、郡王的朝珠都是一樣的。

官員配戴的朝珠,亦有嚴格規定。《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四十一》中的〈一品官朝珠〉載道:「以蜜珀玉石及諸香為之,雜飾惟宜,縧石青色,文五品武四品以上,及京堂翰詹科道皆得用。」;《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十三》云:「駕執事各大臣官員俱用青色袍褂,戴有纓帽,百日外用補褂朝珠。」

由此可見,官階不夠的文官、武官及普通人,是沒有資格佩戴朝珠的。如果身份低的官員私自佩戴朝珠,就造成僭越行為,違背等級劃分,他將為此受到懲罰,嚴重一點的話,恐將丟掉小命。

關於配戴朝珠的資格,文獻中還有更詳盡的載述。

清朝茄楠木朝珠,共有茄楠香珠一百零八粒、一青金石質佛頭。三條記捻都穿有珊瑚珠,下有珊瑚墜角。佛頭塔以黃絲長帶連金屬背雲,背雲、墜角皆為珊瑚質。
清朝茄楠木朝珠,共有茄楠香珠一百零八粒、一青金石質佛頭。三條記捻都穿有珊瑚珠,下有珊瑚墜角。佛頭塔以黃絲長帶連金屬背雲,背雲、墜角皆為珊瑚質。(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四十一》中的〈五品官補服〉載說:「文職繡白鷴,惟監察御史繡獬豸,武職繡熊,餘皆如文五品,惟無朝珠。」;《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四十一》載道:「武五品以下,除侍衛外不得用朝珠,惟禮部主事兼。」

透過這些文獻記載,我們將可以發現,大清宮廷的侍衛其實是可以配戴朝珠的。其實,清宮侍衛的服飾樣式到了乾隆朝,已經形成了完整的品級服飾制度,全部侍衛的服裝、冠帽、朝帶、朝珠甚至是鞋靴等,都確立了較為嚴格的一套等級制。像清宮品級侍衛的佩飾,主要有朝帶、朝珠等,它們的製作樣式大致相同,但朝帶在帶板裝飾材料上,存在著不同等級的差異,至於朝珠在製作與材質上,則是沒有太多的差別。換言之,這些侍衛只不許使用東珠朝珠,朝珠的其他材質則各自按照所宜製作與佩戴,沒有更多限制。

由於「朝珠」是帝王、重臣、命婦穿著朝服或吉服期間,所需垂掛在胸前的飾物,被視為清代特別的傳統,因此乾隆下令編纂的《皇朝禮器圖式》才會明確條列出席各種祭典時,以及具備不同身分之人,必須要使用的特定朝珠。從大清官方將之制式化,可看出已將朝珠裝飾這一傳統視為定式。

至於官員和官夫人配戴的朝珠,為甚麼在材質的限制上不如皇室來得嚴謹。對此,故宮博物院器物處編輯嵇若昕認為,可能是定制的時間比較晚,來不及一一規定。況且朝珠必須由官員自備,這才導致後來眾人競相講究珠子質材、色澤或雕工等朝廷制服的配件。

另外,皇帝的貼身護衛與為皇帝掌管禮儀、撰擬文稿,以及部分官位不夠高,但時常接近皇帝的官員,也因為擄獲龍心,為示此人得到榮寵,得以允准他破格佩掛朝珠。

有研究者表示,在乾隆年間就新增了不受品級限制而獲准使用朝珠的官員,他們有的在內廷供職或是擔任侍從之臣,其中包括在翰林院進行修撰、編修、檢討等工作或在軍機處行走(非編制內的官名,可指臨時派遣支援)、章京(清朝官名,早期為武官之稱,後不限於稱武官)、筆帖式(清朝滿人專屬官職之一,品等從正六品至正九品)等。

因此,在乾隆初年之後,隨著朝臣的內廷化、近侍化,朝珠逐漸成為隨侍皇帝的大臣的必備配飾。朝珠這時候已經超越了品級概念,具備皇帝親信之象徵。從官方服飾的角度來看,內廷化與近侍化的官員乃是原官兼職,但服飾制度仍舊按照原官的品級,只是皇帝特別准許這些官員可以不受品級限制來配戴朝珠。因此,朝珠成為了作為皇帝身邊重要的官員的符號。

清朝咸豐時期,橢圓形的玻璃翠背雲,金屬雲紋外環嵌不透明綠玻璃,圓弧形表面呈現綠白迴旋紋理,近於翡翠色澤。
清朝咸豐時期,橢圓形的玻璃翠背雲,金屬雲紋外環嵌不透明綠玻璃,圓弧形表面呈現綠白迴旋紋理,近於翡翠色澤。(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朝珠到底具備甚麼作用?其實其中暗藏著很大學問。古代的官員在拜見皇帝時,必須要行跪拜大禮,而在跪拜時,額頭必須要碰觸到地面。但當官員脖子上佩戴了朝珠,雖然也是得向皇帝行跪拜大禮,但卻不需要像以前那樣,額頭觸碰到地面上,只需要跪拜到讓朝珠碰觸到地面就可以了。

正因如此,朝珠的長短亦與身分有關。身分、地位越高的官員,佩戴的朝珠珠鍊就會越長,特別是一品大員,因為珠鍊較長,在向皇帝行禮時,只需要稍微彎腰就能讓朝珠碰到地面。

 

總而言之,朝珠與皇權的關係,不只因為唯有皇帝能佩帶最高貴的東珠朝珠,並藉此代表皇權至上,更重要的是建立了朝珠群體。當統治者開始有意識地挑選朝珠佩帶之人,在這一過程中,首先建立了中上品級官員配戴朝珠的規範,但隨後又逐漸擺脫官制存在的束縛,開始一邊以皇帝為中心,擔任其侍從或近臣來取得關鍵身分。至於這些獲准使用朝珠的群體在超越了官方服飾規定中的品級限制時,恰恰展露朝珠被高度政治化的具體表現。在朝珠群體的圍繞烘托下,專屬大清帝王的東珠朝珠更突顯了其崇高至尊的地位。

最後,來介紹這十年來,最引發外界關注的朝珠--慈禧太后的翡翠朝珠。

2014年6月9日,三希堂國際拍賣公司曾在香港半島酒店舉行春季拍賣會。會上拍賣了500多件藏品,其中包括了字畫、瓷器、篆刻、翡翠、印章、佛像、田黃石等各種類別,而在拍賣品中還出現一批博物館館藏級選件,例如北宋李公麟的《牧馬圖》、南宋李迪的《花鳥圖》、北宋拓本《多寶拓碑》、元青花釉裡紅雙象耳盤口瓶,以及憑藉1.8億人民幣高額底價拍賣起的清代晚期老坑玻璃種帝王綠108顆朝珠。

據悉,這一串​翡翠朝珠乃是慈禧太后在面對眾多的翡翠飾品當中,自己最為珍愛的一件,只是後來被光緒帝書法侍教彭述之子、海上大收藏家彭水若所收藏。

參考

國立故宮博物院

謝淑芬〈朝珠〉(光華雜誌)

景聞,〈數珠、念珠與朝珠的定名演變〉

《皇朝文獻通考》《皇朝禮器圖式》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陳慧霞,〈清代朝珠研究的再省思〉《故宮學術季刊》 第三十七卷第四期(頁173-220)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