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的脊樑(圖)

明末少年英雄夏完淳的慷慨悲歌

發表:2022-12-14 16:2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5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清朝徐璋《松江邦彥像冊・夏允彞父子像》
清朝徐璋《松江邦彥像冊・夏允彞父子像》。(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明末清初硝煙四起,有一位少年英雄,他五歲習文,七歲作詩,九歲撰書,是難得一見的神童。他文章蓋世,為文千言立就,他心繫天下,十五歲即揭竿報國與清軍作戰。他至真至孝,事泄被捕後,所作《獄中上母書》和《遺夫人書》字字泣血,讀來使人腸斷。他誓做人間偉丈夫,臨刑前毫無懼色,視死如歸,長笑就刑。他,便是明末少年英雄、抗清烈士夏允彝之子--夏完淳(1631年-1647年)。今天要來跟大家介紹他撰寫的《别雲間》。

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
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
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
毅魂歸來日,靈旗空際看。

許多人在讀完《别雲間》這一首詩之後,會聯想到如杜甫一般沉鬱悲涼的憂國憂民者,或如屈原那樣告問天地的求索者,或如荊軻這般慷慨激昂的豪傑志士。偏偏,就是很難聯想到一位年僅十七歲、面容英朗的少年。

這首《別雲間》正是夏完淳反清事泄被捕後,在押解路上吟誦而成。它不僅是盪氣迴腸的訣別詩,是更是以身許國的絕命書!短短四十字,讀罷使人掩卷良久,這位少年英雄赴死前那壯懷激烈之英姿,猶如電影片段最高潮部分的主角獨白……

三年的羈旅生涯中,只因存復楚之念而漂泊萬里。眼看天下板蕩,山河破碎,故國不在。前有松江淪陷,家父自沉於松塘,後有吳陽兵敗,各路義軍接連失利。到如今此身被繫,方才瞭然大道如青天,唯我不得出也。

當夏完淳回望家鄉故土,想起了懷有身孕的妻子,以及他那位受盡苦楚的母親,幾年來聚少離多,現如今又要撇下她們而去。縱然胸中有千言萬語,開口後卻只道得一個「難」字而已。

我自知死期已近,只恨沒能親見王師平定中原之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你們記著,當萬里長空中雲雷翻滾之日,就是我毅魂招展靈旗蕩平敵寇之時!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這位十七歲的少年的熱血和勇氣,自心而發,足可以存於竹帛也。

這不就是中華民族的脊樑嗎?蘇武、關羽、岳飛、文天祥、夏完淳,千百年來,多少仁人志士將這種大無畏的精神所傳承,就如同海上的燈塔,用他們各自高貴的品格指引著華夏民族前行的方向。

額外一提,從夏完淳堅守氣節的父親夏允彝的經歷來看,夏完淳是受到其父影響。

崇禎十七年三月,北京失守,當時夏允彝出面募集義兵,並拜謁史可法,一起謀劃興復事。

南明弘光立,詔徵允彝擔任吏部官員,連夏允彝聰慧的長女也曾提供軍事建議,並獲得夏允彝讚許。在弘光元年,清軍南下,各地民眾相繼起義抗清,夏允彝則網羅健兒武勇,聯絡部署,作勤王準備。可惜的是,因為參與者均是沒有打仗經驗、對用兵作戰不在行的文士,最後策畫以失敗告終。而夏允彝在拒絕清軍統帥慕名求見之後,聽聞友人侯峒曾、黃淳耀、徐汧等人皆死,遂作絕命詞:「少受父訓,長荷國恩,以身殉國,無愧忠貞。南都既沒,猶望中興。中興望杳,安忍長存?卓哉我友,虞求、廣成、勿齋、繩如、愨人、藴生,願言從之,握手九京。人誰無死,不泯者心。修身俟命,警勵後人!」

隨後,夏完淳選擇自沉。隆武帝諡文忠,魯王諡忠節。

責任編輯:隅心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