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害了祖先 怎樣的墓誌引來人鬼訕笑?(圖)

作者:紫君 發表:2023-04-09 23: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我一生樸實愚拙,看到這碑文心中已經不安,加上游人到此,讀碑文時譏笑評論;鬼怪到此觀看,取笑嘲諷就更多了。
我一生樸實愚拙,看到這碑文心中已經不安,加上遊人到此,讀碑文時譏笑評論;鬼怪到此觀看,取笑嘲諷就更多了。(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紀曉嵐紀錄了一個他以為是寓言,卻饒富深意的故事。

李玉典說:有個祖上世代做官的舊家子弟,趕夜路過深山,迷了路,看見一個岩洞,累了要進去休息,卻看到一個去世的長輩某先生在岩洞裡。這子弟心裏害怕,不敢進去。

但某先生很親切地招呼他。他心想不會有什麼禍害,就進岩洞與他見面行禮。某先生就如生前一樣,對這個子弟噓寒問暖,又問家中事情,說起來兩人都很悲傷感慨。這子弟就問道:「您的墳墓不在這裡,您怎麼不在墓地一個人到這裡來呢?」

某先生感嘆地說:「我在世時沒有什麼過失,讀書只是隨著家人的安排,做官也只是按本分供職,平生無大過,也沒有什麼建樹。沒想到死後埋葬了幾年,墳墓前面突然出現一塊巨大的碑石,碑首刻著螭頭(chi1頭,螭額,指碑的上方正中的地方。因其位置近乎於人的額頭,所以叫「額」。因這個地方彫刻有龍形的花紋,所以叫「螭額」。螭,古代傳說中沒有角的龍。)和彎彎曲曲的篆字,刻的是我的官職姓名;碑文中所講的,許多都是我都不知道的事情;其中比較有點根據的,又都言過其實。

我一生樸實愚拙,看到這碑文心中已經不安,加上遊人到此,讀碑文時譏笑評論;鬼怪到此觀看,取笑嘲諷就更多了。我忍受不了這些諷言冷語,只好躲到這裡來住。只在逢年過節晚輩祭祀時,到墳墓的地方看望一下子孫罷了。」這子弟委婉地勸慰他說:「仁人孝子,都認為不這樣不足以榮耀祖先,大家都這樣。蔡中郎(蔡邕133年-192年)、陳留圉(今河南杞縣南人,中國東漢末年名士)、東漢著名才女蔡琰(文)之父還不免講違心的話,韓吏部(即韓愈)也給人寫過吹捧的墓誌。古代這樣的例子很多,您又何必耿耿於懷,放在心裏呢?」

某先生聽了很嚴肅地說:「公道是非,每個人心中都能分辨的。即使可以欺誑別人,捫心自問也會慚愧的。何況是非善惡自有公論,欺誑別人又有什麼用處呢?要榮宗耀祖應當實事求是,何必講假話反倒引起別人的譏諷訕笑呢?想不到作為一個名門望族的後代,你的見識也不過這個樣子!」說著拂衣而起,站起來走了。這個子弟十分遑遽,迷迷糊糊無所適從回家了。

紀曉嵐以為,這個故事是李玉典講的寓言,但他的岳父田白岩說:「這件事不一定真有,但這道理卻是應該記取的。」

(出自《閱微草堂筆記》 )

責任編輯:古風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