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34週年 近4成「天安門母親」難屬離世仍堅持追責(圖)

作者:李木子 發表:2023-05-27 17:3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7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六四 天安門母親
1989年6月2日以大學生為主的成千上萬的中國人聚集天安門廣場​​​​​​要求民主、自由。(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5月27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木子綜合報導)震驚世界的「天安門事件」34週年即將來臨,目前遇難者家屬組織「天安門母親」已有71名成員含恨離世,「天安門母親」們繼續20多年前提出的三項訴求,即真相賠償追責

據法廣報導,今年是中國「六四事件」34週年,遇難者家屬組織「天安門母親」有7名成員在過去一年中逝世,令死亡難屬人數增至71人,佔成員總數的38%,但現有的116名難屬成員誓言,在向中國政府討回公道、要求當局「(公布)真相、賠償、責」的道路上,「雖然還沒有看到希望,但是我們不會放棄」。

報導稱,「天安門母親」一如往常在網上發表週年祭。祭文稱,難屬的生命雖然已逝,但其遺願依然與「母親」群體同在,一起尋求公道。「然而政府始終對當年「六四」慘案採取管控、拖延的手段,企圖抹去人們心中這一殘酷事實的記憶。」但天安門母親群體會繼續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和為死難者伸張正義,期待政府就當年的「六四慘案」向所有遇難者家庭道歉,向人民懺悔。

六四34週年之即,天安門母親稱中共應擔負全責並說出真相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1989年6月4日,張景利的丈夫劉永良獨自前往北京天安門遭到槍殺,去世時僅26歲,遺下了妻子和當時1歲半的兒子。34年過去,張景利作為難屬代表在「天安門母親」臉書專頁發言。

她說,「在這漫長的30餘年中,生活上的困難我都可以忍受承擔,心中的苦卻沒有地方申訴,精神上的痛苦一直伴隨著我。」她質疑,「有什麼事情一定要出動全副武裝的軍人、坦克真槍實彈,在北京街頭,在天安門廣場,向手無寸鐵的學生和市民開槍才能解決嗎?」

「天安門母親」發言人尤維潔也表示,過去一年再有7名難屬去世,多年來累計已有超70名難屬離世。她說,雖然中國當局企圖抹去人們心中這一殘酷事實的記憶,但難屬的訴求不變,就是「真相、賠償、問責」。她說,「應該說,我們非常誠懇想跟政府對話。就當年的慘案,政府一直迴避自己的責任。遺憾的是,在他們活著的時候,沒有看到六四慘案有出自於政府對各個家庭的交待。一位已經去世的家屬自己就說,我們一定要堅持下去。這件事情不能夠放棄。」

據天安門母親網站內容顯示,「天安門母親」作為一個群體的稱謂始於2000年初。此前一般稱該群體為「六四」受難者群體,包括「六四」死難者親屬和部分「六四」傷殘者。該群體開始形成於1989年「六四」大屠殺過後當年的8月,儘管那時的北京仍籠罩在血腥與恐怖之中,兩位在「六四」慘案中失去兒子的母親丁子霖和張先玲,從此結成了患難之交。

天安門母親運動發起人之一張先玲對美國之音說,「作為國家刑事犯罪,國家動用軍隊殺害老百姓,第一是草菅人命。這還不是一般的草菅人命,是國家的刑事犯罪呀。第3條,要追責。追查這個責任者的刑事責任。誰主使,要查他的刑事責任。二戰多長時間了。不是還在查納粹罪犯嘛。那時的我覺得就應該要查。為什麼?不能這麼稀裡糊塗的一句話,黨和國家認定的怎麼怎麼樣。黨和國家是誰呀?憑什麼認定啊?證據是什麼呀?對不對呀?根據什麼做的定論?誰做的定論?哪個會上做的定論?不是依法治國嗎?法是主要的,根據什麼法下的定論?證據在哪?誰下的(定論)?要說清楚啊。就這麼一句話就把幾千人的生命送掉了嗎?」

世界巨作《九評共產黨》一書中寫道,「中共六四鎮壓的邏輯跟那個強盜是一樣的:它說‘鎮壓學生’及時地避免了一場可能會引起的‘內亂’。所以,比起「內亂」來,‘鎮壓有理’」。「在‘六四’問題上,中共和其同路人不是檢討殺人該不該認罪的問題,而是質問社會‘是鎮壓好,還是打內戰好’」。

該書中還寫道,「中共控制了整個國家機器和宣傳工具,可以說13億老百姓就是被中共劫持的人質。只要有這13億人質在手,中共的‘人質理論’總是可以說,如果它不鎮壓某些人,就有可能出現內亂,國家將陷入災難。在這樣的藉口下,中共隨時隨地想要鎮壓誰,都可以鎮壓誰了,而且永遠‘鎮壓有理’。如此強姦民意,還有比這更無賴的大流氓嗎?」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