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來最有哲理的詩詞(組圖)

作者:古典文學與詩詞 發表:2024-01-23 19:3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圖片來源:手繪插畫志清/看中國)

就讀小學期間,學到了蘇軾的哲理詩《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印象非常深刻,特別是最後兩句是千古名句。少時懵懵懂懂,擁有一些體會,但不是太多,但此句詩卻紮實的印在了記憶中,揮之不去。詩詞就是有這樣的魔力,運用簡短文字點出深刻哲理,一直影響著我們的人生。中國五千年來最有哲理的12句詩詞,每一句都是千古名句,點醒無數人。今天就來介紹蘇軾、王之渙、李白、李世民、黃櫱禪師、陸游、李商隱等人所創作,且深深影響著後人的知名作品。

一、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

這也許是傳播得最廣的一句唐詩,老少皆宜,婦孺皆知。

想要看得更遠,就要站得更高。千百年來,一直激勵著中華民族積極進取和勇敢向上。

一個人的人生何曾不是這樣,要想看到更遠,就的爬的更高。想要看得更遠,就要站得更高,想要得到更多,就要不停地奮鬥,人是如此,國家民族也是如此。

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將進酒》

上天造就了我,一定是有用處的,千兩黃金花完了,又何必悲傷,相信我一定能再次獲得。

我既然生存在這世上,我必然有我存在的價值。

自信,永遠是一個人創造巨大成就的品質。

三、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李世民《賜蕭瑀》

只有經過烈風狂吹之後,才知道哪棵草是剛勁的韌草;只有經過危難和動盪,才知道哪個人是忠臣良將。

時間能識人,落難能知心,經得住考驗的,才是對的人。不經一事,不懂一人,時間自會證明。

大起大落,然後知世間冷暖;同甘共苦,然後懂真情可貴。

四、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黃櫱禪師《上堂開示頌》

不經歷冬天那刺骨的嚴寒,怎能聞到梅花撲鼻的清香。

不經霜打柿子不甜,不經嚴寒梅花不香。只有經歷了風雨,吸取了教訓,才會有所成就。

創造幸福的代價,是淚水、汗水和苦痛。

五、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陸游在山村中遊走,山路逐漸難認,溪流曲曲折折,正迷惑之際,突然看見前面柳暗花明,村莊也出現在眼前,瞬間豁然開朗。

人生必然不會一帆風順,會遇到許多坎坷。只要不放棄,就有希望走出陰霾。

黑夜過後是黎明,我們終將在沒有黑暗的地方重逢。路就在腳下,光明就在前方。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圖片來源:手繪插畫志清/看中國)

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地上人類本就有悲歡離合,天上月亮則有陰晴圓缺,這樣的好事自古就難以兩全。

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諱的就是個十全十美,你看那月亮,一旦圓滿了,卻又馬上要出現虧損;樹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馬上就要墜落。凡事總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恆。

七、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蘇軾《和董傳留別》

雖然身上穿著粗劣的衣服,可是,腹中有學問,氣質都顯得高華。

改變表相最好的方法,不僅僅是在表相上下功夫,一定要從內在去改革。

年齡越大,經歷的越多,就會越加明白:讀書,是改變自己最好的方式。書讀得越多,翻臉越少,翻跟頭也會越少。

八、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佚名《金縷衣》

青春是最美好的年華,但也最是「易耗品」。轉瞬間人到中年,才會遺憾曾經的時光為什麼荒廢?年少何必因懼怕失敗而退縮?

有人因為膽怯,錯過了一個愛你的女孩,有人因為懶惰,錯過了一段努力的時光,最後,人生,只剩悵惘。

人們總是期待能遇到最好的,殊不知,生命中的有些機會,錯過了就再難回頭。

九、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登樂遊原》

夕陽是最美好的,唯一的缺憾就是到了黃昏,它維持不了多久了。

人生,何嘗不是如此呢?美好的東西,總是來得快,去得也快,夕陽美好,也是黑夜的開始。

最美好的,往往也是最短暫的,最容易失去的。

十、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之所以辨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全是因為我身處在廬山之中。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當你看不清局勢,迷惑其中時,不如跳出來看,也許就會豁然開朗了。

責任編輯:清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