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和內資都對中國經濟無信心 中國民眾在自保(圖)

作者:文龍 發表:2024-02-10 18:1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經濟差,民眾想法自保。
中國經濟差,民眾想法自保。(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4年2月10日訊】(看中國記者文龍綜合報導)外資不斷撤離中國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內資也對中國經濟沒有信心,裁員潮和失業潮也席捲中國各地,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民眾通過購買黃金等方式自保。

國內外投資人對中國經濟失去信任

中國官方發布的最新經濟數據顯示,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創下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降幅,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總體水平的普遍下降,即所謂的通貨緊縮現象,會給經濟造成很大的麻煩。物價下跌會使家庭和企業難以每月支付抵押貸款、企業貸款和其它債務。

富蘭克林坦伯頓開發中國家基金投資組合經理塞加爾(Chetan Sehgal)對英國《金融時報》說:「中國將向世界各國輸出通貨緊縮,你會發現各國都在應對中國產能過剩。」

康奈爾大學經濟學教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中國區負責人普拉薩德(Eswar Prasad)告訴《華爾街日報》,中國最新的物價數據和其它疲軟的經濟信號「預示著中國經濟將進入一個隱患重重的時期」。

在經濟低迷的情況下,投資者們紛紛避險,離開中國資本市場。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發文指出,今年以來中國股市令投資人驚心動魄,中國大陸和香港股市單是在1月份就蒸發1.5萬億美元,若與2021年所創下的高峰相比,中港股市蒸發了7萬億美元,跌幅約35%。同期間美國股市上漲了14%,印度股市上漲了60%。

文章分析認為,這顯示出北京當局的根本問題,就是外資和內資曾信任過往的高速增長。現在這種信任已經消失,為中國的成長帶來嚴重後果。

《經濟學人》指出,最值得注意的是,外國投資人已經不再喜歡中國了。近幾個月來,外資一直賣中國股票。

《經濟學人》認為,北京當局一連串救市的作法,例如,換掉證監會主席、祭出禁空令、要求國家隊進場救市等,只能暫時支撐股市。北京當局需要重新思考國家在經濟中的角色,只是習近平不太可能放鬆控制。而投資人知道無法逃避政治問題,就會更畏懼膽怯。

中國經濟低迷連累國際投行開始裁員

據路透社2月9日報導,隨著中國經濟困境加劇,國際投資銀行準備在亞洲更多裁員。而且,中國大陸和香港(主要的區域投資銀行中心)的新一輪裁員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加快步伐。

兩位知情人士稱,美國投資銀行拉扎德(Lazard)上個月在內部宣布將關閉北京辦事處,導致部分員工被解雇,而其他員工則將被調往香港。也有兩位知情人士表示,歐洲同行羅斯柴爾德(Rothschild & Co)在此前解散了其上海團隊。美國銀行上個月宣布在亞洲裁員20多個工作職位。

中國股市徘徊在五年來的低點附近,加上中國從疫情中復甦的力度弱於預期,加深了投資者的擔憂,並使企業的內需前景惡化。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也導致外國投資者紛紛撤離。

據兩名投資銀行獵頭公司表示,僅在香港就有400多名投資銀行僱員失業,其中大多數專注於中國交易。

倫敦證交所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投行來自中國客戶的股票業務收入下降至40億美元,比2022年下降30%,去年並購下降16%至6.29億美元。

兩位瞭解瑞信計畫的消息人士稱,隨著瑞銀收購瑞信後,正計畫在未來幾個月內裁員。

中國人為什麼日漸對經濟失去信心?

《紐約時報》中文網2月9日發布的「最受歡迎的50篇文章」中關注中國經濟,文章認為,在過去40年的大部分時間裏,中國經濟曾看起來勢不可擋,推動它崛起成為全球超級大國。但中國經濟現在正受到一系列危機的困擾。多年的過度建設和過度借貸引發了房地產危機,同時還出現了更大的債務危機,而年輕人正受到創記錄的失業率的困擾。在經濟壞消息接踵而來之際,一個新的危機正在出現:信心危機。

人們對中國經濟的未來越來越缺乏信心,並已開始轉向絕望。消費者不願花錢。企業不願意投資,也不願意創造就業機會。可能成為企業家的人不想創建新公司。

「信心不足是目前中國經濟的一個主要問題,」澳大利亞金融服務公司麥格理集團的中國經濟研究部主管胡偉俊說道。

他還表示,信心削弱與經濟下滑正在形成一種相互加劇的惡性循環。中國消費者不花錢是因為他們擔心就業前景,而企業降低成本、不再招聘是因為消費者不花錢。

消費情緒低迷,民間投資停滯。房地產公司瀕臨崩潰,地方政府揹負著沈重的債務負擔,青年失業率持續攀升。經濟增長受挫正在侵蝕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盛氣凌人的指揮者形象,並可能對他執政十多年來的構成最持久、最棘手的挑戰。

「這是個充滿巨大不確定性的時刻,可以說是對習近平政府最缺乏信心的時刻,」亞洲協會中國分析中心研究員牛犇(Neil Thomas)說,「對中國經濟來說,情況越糟糕,習近平做出某種方向性調整的可能性就越大。」

中國民眾想法自保

不僅外國投資者,中國大陸的消費者也感受到了經濟大幅下滑所帶來的陣陣寒意,為躲避金融危機所引發的困局,人們大量購買囤積黃金,甚至連中國央行也不例外。

中國央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2月7日發布數據稱,截至1月末,央行外匯儲備32193.2億美元,較去年12月下降186.6億美元;黃金儲備7219萬盎司,環比增長32萬盎司,連續15個月增加。分析人士指出,從長遠來看,加大黃金儲備,有利於提陞官方儲備的穩定性,增強外圍風險抵禦能力。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World Gold Council)1月31日發表的《2023年全球黃金需求趨勢報告》,2023年黃金需求總量達到4,899噸,創下有史以來最高。各國央行淨採購量超過1,037噸黃金,僅次於2022年的1,082噸,為1950年以來的第二高數據。其中,中國央行淨買逾225噸黃金,為1977年開始統計該數據以來的最高水準。

報告說,中國對黃金的投資需求(包括金條和金幣)成長了28%,達到280噸,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歐洲的急劇下降。儘管全球需求保持平穩,但去年中國的金飾消費量增加了10%,達到630噸。

中國問題專家、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市場學教授謝田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中國民眾購買黃金,是出於對中國經濟前景的擔憂。

「他們擔心因為房市泡沫破裂和股市崩塌,人民幣會泡沫化並大幅度貶值。」謝田說,「亂世之中,黃金是傳統的保值通貨」。

《經濟學人》指出,中國投資人對中國經濟失去信心,中國有錢人的財產和金融投資都在下降,許多中國資本正在流出。那些無法繞過中國資本管制的人,則轉向更安全的貨幣市場基金,或是湧入在中國上市、追蹤外國股票的基金。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