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與500僧人為何會吃了三個月的馬麥?(組圖)

發表:2024-05-17 19:3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佛陀
佛陀(圖片來源:Pexels)

一般佛教徒都深信佛陀是三界至尊,但佛陀卻也不免須面對過去世所殘留下來的惡業,像他曾與五百比丘連續三個月食馬麥,就是在償還業報。

話說一天,佛陀帶領五百比丘,來到昆蘭若村外的森林中。昆蘭若村的村長是由婆羅門教轉信佛教的,一聽說佛陀光臨,歡喜不已。他除了頂禮佛陀,還誠心說道:「請佛陀和諸比丘,在本村作三個月的雨季安居,我願負責一切供養,請慈悲的佛陀接受。」

佛陀在面對這位村長屢次請求後,終於答應了。村長欣喜萬分。

外道(指婆羅門教徒)在知道村長去請求佛陀後,怒不可遏,遂在村長的房間內,布置了各式的奇花異草,擺設了各種的山珍海味。不一會兒,燈火闌珊,美女如雲。

一回到房中,村長便再無智慧可言。他在一夜尋歡之後,便神魂顛倒了,再也沒了正念。村長隨後吩咐說,從這一天起,他便要待在這樓閣中,度過三個月的雨期。村長還叮囑大家,無論發生什麼消息,都不要告訴他。昆蘭若村的村長就這樣成為了外道的俘虜,將供養佛陀的事情完全拋在腦後。

正在此時,昆蘭若村忽然爆發蟲災,全村都陷落在飢餓中,苦不堪言。因此,無人願意將水米布施給佛陀與比丘們。佛陀與比丘們,只得在村子外頭忍耐著。

這時,從波利國來了一位帶著五百匹馬的販馬商人,商人一經過這邊時,就看見大家正努力忍受著飢餓。商人便對一個比丘表示,自己雖然沒有什麼糧食可以供養大家,但尚且有給馬吃的麥皮,盼望能解佛陀及比丘們的燃眉之急。

經過佛陀允許,比丘們接受了商人的馬糧,還將麥皮碾煮而食。佛陀和比丘們在這三個月內,就這樣在飢餓中熬過了,眾人都變得消瘦異常。

與此期間,還發生一件插曲。阿難尊者在一開始得到馬麥後,以缽盛接著,但他的心裡卻是非常的難過與感慨。阿難尊者一想到佛陀過去吃的食物,不是美味食物,就是國王供膳,每一道名菜,都讓人回味,可如今卻只有缽中異常麤惡的馬麥。阿難尊者真的不忍心拿著馬麥去供養佛陀,但也無可奈何。最後,阿難尊者只能拿著馬麥,拜託一位老婦人幫忙煮熟。孰知,這位老婦人竟回答說自己很忙,沒時間煮。幸好,另有一位老婦人對佛陀有清淨的信心,跑出來自願為佛僧服務。結果呢?佛陀與比丘僧果真是連續吃了三個月的馬麥。

在離開昆蘭若村之前,佛陀帶著阿難向村長辭行。沉溺於五欲多日的村長,在樓上一看到佛陀和阿難消瘦的身影,霎時茫然失措,等到他終於清醒後,卻飛也似的衝到佛陀面前,痛哭流涕的說道:「佛陀!多麼可怕!我中了魔咒,竟欺騙了佛陀!請佛陀憐憫我,接受我的懺悔。我願從今天起,一個月供養佛陀,將功補過。」

佛卻回說,雨季安居已過,另外有很多眾生需要他們救度,因此得馬上離開。

村長再三請求,並請阿難尊者幫忙求情,最終換來隔日的供養。佛陀答應了。換言之,村長終於得到了一個懺悔的機會。

第二天,村長熱情地把佛陀與比丘們迎接到村子裡,盛情款待他們且不忘贈送衣物和草鞋。

村長隨後則帶著全村人送佛陀和比丘們到村外去。只見他灑淚揮手,自嘆善根淺薄,沒能好好供養佛陀。

佛陀曾說,不論是善業或惡業,都將如影隨形。
佛陀曾說,不論是善業或惡業,都將如影隨形。(圖片來源:Pexels)

阿難尊者在經歷這些事後,明白比丘們的內心存在著很大的疑惑,遂開口問佛說:「如來神妙,能知眾生心念及因緣所趣。但不知道為何會故連續三個月食馬麥,願佛開示。」

佛陀對眾弟子說道:「過去久遠世時,有一位毘婆葉如來在粱頭摩跋城中。一天,如來與弟子們在王宮受供已畢,為一位生病比丘取食而歸。當時城中有一個婆羅門,名叫因提耆利,教授五百童子。佛從婆羅門住所經過時,婆羅門見到後,心生妒意,遂對童子們說:「禿頭沙門,當食馬麥,不應食美味!」童子們也隨聲附和。

說到這邊,佛陀停了停,認真的對比丘們解釋說:「那位婆羅門就是我的前身,那五百位弟子就是你們。當時勸諫老師的那位弟子,就是舍利弗尊者的前身。我因「當食馬麥」犯下口過,墮入地獄,歷劫受苦,直到今世才能了此殘緣,但仍不免受吃食三個月的馬麥之報。

佛陀勸誡眾比丘說:「要照顧好自己的心與口,慎勿放恣。因為無論是善業或惡業,將如影隨形,縱使經過很久很久的時間都難以消失。大家理應修善行與梵行,藉著此道而解脫。我理應要酬償的過去惡業,到了今天都算真正結束了。」

(出自《興起行經》及《佛教故事大全》)

責任編輯:初新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