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多方臉:延遲退休是無奈之舉 70歲退休或成常態(圖)


老人
2016年3月18日,福建省,几位老人在老人院等待吃饭(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10月8日訊】(看中國記者肖然報導)近年來,中共推出的延遲退休政策引發了社會的廣泛爭議,許多人認為其加重了普通民眾的負擔。時評人多倫多方臉分析,計畫生育提前耗盡人口紅利,目前的延遲退休政策是無奈之舉。從現實來看,這是解決人口老齡化、緩解養老金壓力、維持經濟活力的必然選擇。他還預測,不排除中國未來的退休政策更加激進,70歲退休甚至可能成為常態。只有進行更徹底的體制改革,才能緩解這些問題,避免更多社會矛盾的激化。

延遲退休不可避免

多倫多方臉在他的油管節目中表示,中共不僅延遲退休的政策來得太晚,而且延遲得太少。

首先,延遲退休並不是一個新的話題。在中國當前的社會經濟條件下,延遲退休幾乎是一個難以避免的選擇。無論從人口結構的變化,還是社會經濟負擔的角度來看,維持現有的退休年齡(男性60歲、女性55歲)已經不再可行。

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社會負擔的增加。中國的養老金體系正面臨嚴重的資金短缺。根據社科院的預測,中國的養老金可能在2035年耗盡。雖然這確實是中共自身管理不善的結果,但即使養老金體系相對健全,延遲退休也是不可避免的。因為在人口老齡化嚴重的背景下,越來越少的勞動人口需要供養越來越多的退休老人。

一個可以參考的例子是日本。日本的人口老齡化問題相當嚴重,2020年時,日本65歲以上的老人佔總人口的27.3%,而14歲以下的青少年佔12.2%。這意味著有近40%的人口是依賴於剩餘60%勞動人口的供養。而在這種情況下,日本的65至69歲的老年人中,仍有50%在就業。社會壓力之下,許多老年人不得不繼續工作。這種現像在中國未來也很可能發生。

中國的人口老齡化也在加速。據預測,從2027年開始,中國社會的撫養壓力將迅速上升。即使我們按照65歲的退休標準計算,2040年中國的撫養壓力將達到與當前日本相當的水平。到那時,可能會有一半的65至70歲老人需要繼續工作。「別說60歲退休了,甚至65歲退休都是奢望,70歲退休對於很多人來說,才是最終的結果。」他說。

經濟壓力下的延遲退休必要性

除了社會撫養壓力,延遲退休對於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放緩,很多人把原因歸咎於習近平的共同富裕政策或戰狼外交政策,但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的影響往往被忽視了。

勞動人口減少是其中一個直接的原因。根據中國統計局的數據,2019年中國的就業人口為7.747億,但到2022年,這一數字已經下降到了7.335億。短短三年時間,勞動人口減少了4000萬,幾乎相當於一個加拿大的總人口。這一缺口不僅增加了社會撫養的負擔,還對經濟增長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4000萬的勞動人口突然從中國經濟體系中消失了,這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是顯而易見的。」勞動人口的減少不僅削弱了工業生產,也削弱了中國整體的經濟活力。近年來,中國適齡勞動人口減少的趨勢和工業增加值的下降趨勢幾乎完全同步,這意味著勞動人口的減少將直接影響中國的經濟增長。

未來,這一趨勢只會更加明顯,尤其是2025年之後,適齡勞動人口的減少將進入快車道,預計2025年到2030年間,中國將失去6000萬適齡勞動人口,相當於日本勞動人口的總和。在這樣的背景下,延遲退休不僅是緩解社會撫養壓力的措施,也是一種緩解經濟壓力的必要手段。

「如果中國現在是一個發達國家,這種發展停滯或許可以承受,但中國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正處於中等收入陷阱的邊緣。」大量勞動人口的缺失,將讓中國的經濟發展更加脆弱,延遲退休或許是短期內唯一可以減緩這一問題的對策。

目前政策無法徹底緩解社會矛盾 

多倫多方臉認為70歲退休才更符合中國的未來需求。

「從長遠來看,中共延遲退休的政策不僅來得太晚,而且力度太小。現行的政策僅延遲到63歲,且逐步推進,這與中國的人口結構和養老金危機不匹配。」

與日本等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經濟福利體系還不夠完善。日本是老牌發達國家,雖然其老齡化問題嚴重,但人均GDP和福利水平遠高於中國。而中國的情況則更為複雜,勞動力下降的速度更快,養老金短缺更嚴重。

中國當前的人口結構和經濟發展水平決定了,60歲甚至65歲的退休政策都不再符合現實。延遲退休的推遲意味著在未來幾十年,中國的特權階級將繼續享受高額的退休福利,而普通勞動者將不得不承受更大的壓力。延遲退休應當是一次緩解社會不公的改革,但目前的政策在力度上明顯不足,無法徹底緩解社會的矛盾。

計畫生育提前耗盡人口紅利 

儘管延遲退休在現階段是必要的,但這一政策的背後反映了中國更深層次的社會問題:計畫生育政策的後遺症。計畫生育政策嚴重扭曲了中國的人口結構,是今天老齡化和人口危機的根本原因。「我們每個人都將為計畫生育政策的錯誤付出代價。」他說。

年輕人口數量的急劇減少,使得中國的勞動力資源迅速萎縮。中國的經濟曾受益於上世紀獨生子女政策帶來的勞動人口紅利,但現在,計畫生育政策的負面效應已經顯現。由於出生率極低,未來的勞動人口供給將更加不足,這使得延遲退休成為了幾乎不可避免的選擇。

計畫生育政策不僅減少了年輕勞動力的數量,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女性的勞動參與率。獨生子女政策讓許多女性能夠更早進入勞動市場,避免了多胎生育的束縛,產生了短期內的經濟效應。但這也意味著,中國的勞動人口紅利更快地耗盡。

「這就是計畫生育政策射出的子彈,正在正中我們的眉心。」多年來,中國政府通過計畫生育政策大幅度壓縮了年輕人口的增長,提前耗盡了人口紅利。現在,社會和經濟開始為這一錯誤買單,而延遲退休只是這一後果的冰山一角。

中國養老金體系的種姓制度

延遲退休的政策不僅涉及經濟問題,實際上還揭示了中國養老金體系中的種姓制度。中國的養老金體系分為三大類:公職人員、企業職工和城鄉居民。這三類人群享有的養老金差距巨大,形成了一種制度性的剝削關係。

「我們總是嘲笑印度有種姓制度,但實際上,中國的養老金體系也是一種種姓制度。」公職人員享有遠高於其他群體的養老金,而這部分高額養老金很大程度上依賴政府補貼。根據2022年的數據顯示,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平均補貼高達2160元,而這些補貼最終來自於普通納稅人。這意味著,延遲退休不僅僅是為了緩解養老金的不足,它還承擔著減少這一不公平現象的作用。

在一些地方,養老金的不公平性更為明顯。例如,成武縣的數據顯示,2023年8,778名退休公職人員累計領取了7.85億元養老金,平均每人每月的養老金為7,452元,而該縣的公共財政收入僅為16.6億元。「這等於說,普通居民每月可支配收入僅為2,154元,卻要用他們的稅收來養活這些公職人員的高額養老金。」如果延遲退休政策進一步推遲,更多的公職人員將享受到長時間的高額福利,而普通勞動者則會繼續為此買單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