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劍:習近平與川普的第二輪博弈(圖)


習近平和川普的第二次博弈
美國當選總統川普和習近平(看中國合成圖 圖片來源:Photo by Anna Moneymaker and PEDRO PARDO/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12月12日訊】(看中國記者孟浩報導)隨著美國總統川普重返白宮,中美關係再次成為全球焦點。川普在執政期間以「美國優先」政策重塑了全球秩序,如今重回白宮將繼續強化其對華強硬立場。面對這一局面,習近平的應對策略備受關注。時評人王劍近日分析了川普回歸後美中政治格局的轉變與權力博弈,他表示,美中關係的複雜性與深刻性決定了兩國之間的互動將遠不止雙邊層面,而是影響全球政治、經濟和技術競爭的大博弈。在未來的全球舞台上,世界將見證這兩個超級大國在各種領域的激烈碰撞與相互制衡,

習近平的政治權力鞏固與內部挑戰

獨立媒體人王劍近日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習近平在國內建立了高度集中的政治權力體系,他不再需要與其他政治人物妥協,形成了被外界稱為「一人體制」的治理模式。然而,權力的高度集中意味著決策失誤的風險也被放大。當前中國的經濟增長放緩與社會矛盾激化,構成了他執政的內在挑戰。

國內社會環境日益複雜,地方政府的治理壓力日益增加,各種社會衝突頻發,顯示出中央政府與地方行政系統之間的協調難度加大。此外,社會對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就業壓力的增加和企業破產潮的出現,加劇了習近平的執政困境。

與此同時,面對全球變化和外部壓力,習近平需要平衡內外政策,避免在國際社會孤立的情況下陷入更深的經濟和社會危機。這種情況下,他可能不得不重新審視國內治理政策,調整優先級。

川普的強硬抗共政策與戰略施壓

川普一貫以強硬姿態對待中國,強調「美國優先」原則。他在競選期間曾多次承諾強化對華施壓,抵制中國的全球擴張。重返白宮後,他將這一政策提升到新高度,明確提出要通過關稅和技術封鎖,全面遏制中共的經濟和軍事崛起。

川普的決策風格以直接、果斷和出其不意著稱。他的施壓策略不僅僅體現在經濟領域,還包括軍事合作、外交封鎖和技術禁運。這種多層次、多領域的全面施壓,使中國在短期內難以找到有效的應對措施。

更重要的是,川普將全球盟友緊密聯繫起來,形成了覆蓋亞太與歐洲的廣泛聯盟網路。這一聯盟對中國構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迫使中國重新思考其在全球政治中的戰略定位。

經濟戰:全球供應鏈與技術爭奪

-中國的經濟挑戰與結構性困境

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速顯著放緩,內需疲軟、消費意願下降,經濟增長更多依賴政府投資和出口。這種經濟結構使中國在全球經濟波動中顯得格外脆弱。在當前局面下,如何激發國內消費潛力,擴大內需成為中國政府亟需解決的問題。

中國的製造業曾在全球供應鏈中佔據主導地位。然而,隨著美方推動全球供應鏈重組,中國企業的海外訂單明顯減少。供應鏈的重構讓中國在全球市場上的競爭力受到顯著削弱,迫使企業尋求國內市場的補救措施。

同時,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投資收益下降,企業融資環境日益緊縮。這使得中國政府在推動經濟復甦時,必須在多項政策目標之間尋找平衡,確保社會穩定與經濟發展。

-美方供應鏈重構與技術封鎖

美國政府採取了更嚴格的供應鏈重構措施,聯合盟友加速「脫鉤」進程。這一戰略不僅旨在減少對中國製造的依賴,還通過對半導體、人工智慧等高科技產業的封鎖,遏制中國的科技發展。

美國的供應鏈重構行動涉及多國合作,通過簽署貿易協定和雙邊協議,確保美國及其盟友能夠獲得穩定的原材料和關鍵設備供應。這樣的多邊合作對中國製造業的影響深遠,迫使其企業重新考慮全球市場布局。

此外,華盛頓的技術封鎖戰略重創了中國高科技企業的發展。關鍵技術和核心零部件的缺失,使中國在全球科技競爭中處於劣勢,迫使政府加速推動「自主創新」政策,以應對美國的全面技術封鎖。

全球外交與美中博弈中的地緣政治

-中歐關係的轉變與挑戰

中國在俄烏戰爭中的立場導致了中歐關係的惡化。歐洲各國政府在外交政策上逐漸靠攏美國,將中國視為潛在威脅。歐盟的外交政策變得更加統一,針對中國的共同防禦機制逐步形成。

在中歐經濟合作方面,曾經的緊密合作關係逐漸瓦解。歐洲企業因市場前景不確定,減少了對中國的投資。歐盟則加大了對中國出口商品的技術與安全審查,提高了中國企業進入歐洲市場的門檻。

與此同時,歐洲國家還加強了與印太地區的安全合作,進一步削弱了中國在亞太地區的外交影響力。這一地緣政治態勢將進一步加劇中國的外交孤立,迫使其在國際社會尋求新的外交突破。

-亞太地區的聯盟與對抗

亞太地區的安全格局在中美博弈中持續演變。美國加強了與日本和韓國的軍事同盟關係,強化了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存在,進一步削弱了中國在該地區的戰略優勢。

日本首相在會見習近平時,表現出明顯的外交保留與對抗態度,顯示出對中國的不信任。與此同時,韓國與美國的軍事合作不斷升級,使得朝鮮半島局勢更加緊張。

在這一局面下,中國在亞太地區的地緣政治環境日益複雜。其試圖通過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合作來打破美國的封鎖,但成效尚未顯現。這將成為未來中美博弈的關鍵領域之一。

全球政治格局的重塑

面對國際社會的多重壓力,中國的外交與經濟政策可能不得不進行重大調整。為爭取更大的外交靈活性,習近平政府將需要在政策上展現更多靈活性與務實性,以應對特朗普政府的新一輪打壓。

無論是在經濟戰、地緣政治競爭,還是全球治理議題上,中美之間的對抗都將是全球秩序的重要變數。這場世紀博弈的結果,將對未來幾十年的全球局勢產生深遠影響。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