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蘋果日報高層被捕的新聞。(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5月7日訊】(看中國記者盧乙欣綜合報導)香港記者協會在本月3日的「世界新聞自由日」,對外發布名為「傳媒360」的資料庫,記錄自2021年迄今,傳媒界發生的大事,包括《壹傳媒》與《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被捕、《蘋果日報》與《立場新聞》的結束、港台前編導蔡玉玲因查車牌被捕,以及自2019年以來被捕被囚的新聞工作者名單等。
根據自由亞洲電台報導,記協表示,香港新聞自由自2021年之後出現重大變化,隨著《香港國安法》與《基本法》第23條先後生效,傳媒面對的法律風險劇變。新設的資料庫分成三個部份,首先記錄4年多以來的「新聞自由事件簿」。包括最新事件,即自由亞洲電台被美國政府停止資助,以及保安局局長鄧炳強3月責備《明報》記者,其中關乎鄧炳強離港未對外公佈及刊憲的提問等,另外還包括多宗有關《蘋果日報》及《立場新聞》案的審訊等。其中最早一宗,是2021年2月9日終院裁定律政司勝訴,遭控串謀勾結外國或境外勢罪的黎智英必須繼續還柙。
資料庫的第二部份,則記錄49位自2019年中迄今,被捕的記者、新聞攝影師或傳媒董事等名字、相關事件詳情及判刑狀況等資料。據記協統計,其中的32人被正式起訴,24人遭裁定罪成或認罪,至2025年初,仍有9位新聞工作者遭囚。除已受到廣泛報道的黎智英、《蘋果日報》高層、《立場新聞》的兩位總編輯與董事局成員,以及中大學者區家麟外,資料庫還記錄了在過去幾年多位小規模網媒及學生媒體記者被捕或被審訊的資訊。在這批人中,大部份涉及2019年社會運動及國安相關罪名。
網站也統計了自2021年以來,至少成立了26個新興網絡媒體,包括新聞、法庭、娛樂、體育或消閒類別。記協指出,在後《國安法》新時代,許多香港傳媒機構結束了營運,一批新興媒體平台卻在逆境中冒出,重塑新聞傳播之格局,並體現香港新聞工作者的堅持及韌性,各自在縫隙中探索新出路。
無國界記者組織(Reporters Sans Frontières, RSF)則在3日「世界新聞自由日」到來前夕,對外公布《世界新聞自由指數》,評估共180個國家及地區的新聞自由,評分從0到100。香港過去最高世界排名是第18位,也是亞洲新聞自由程度最佳,但今年又較去年再跌落5位,排名第140,得分則由去年的不合格分數43.06下降到39.86,更首度跌入「狀況惡劣」區域,跟排名倒數第三的中國、倒數第二的北韓及倒數第一的東非國家厄利垂亞看齊。
報告指出,在習近平領導下,自由獲取資訊已經成為一種犯罪,而提供資訊則屬於更大的違法行為;中共使用監視、脅迫、恐嚇及騷擾手段阻止獨立記者報道所謂的「敏感」議題。中國已是世界上監禁記者最多的國家,目前已逾百位記者遭到中共拘留。
RSF指出,過去作為中國「新聞自由的堡壘」的香港,近年來情況持續惡化,在法律制度上尤為嚴重。
報告分析,香港自實施《國安法》及《23條》後,香港新聞自由是每況越下,導致新聞編採部門關閉、記者只能流亡,其中《立場新聞》兩位總編更被判刑,成為史上首次僅僅是因為正常報道就遭到定罪及監禁的記者案例,開啟檢控記者的先例之門。
針對目前不少海外港人經營離散媒體,無國界記者駐台北倡議專員白奧蘭(Aleksandra Bielakowska)指出,離散媒體面對財政不穩及遭到監控等困難,而中共跨境打壓更是越來越嚴重。
香港外國記者會(FCC)上月24日也公布新聞自由調查,結果顯示,有62% 受訪者認為新聞自由較過去一年變差,原因包括《國安法》的實施,國安相關案件審訊,以及國際新聞機構撤出香港與大幅縮減規模等。
問卷調查指出,逾6成受訪者在過去18個月內曾自我審查,有3成記者坦言考慮要離開香港;有64%受訪者表示,消息來源變得更加審慎,不太願意被引用或討論敏感話題。
然而,無國界記者組織與香港外國記者會近日接連遭建制派炮轟抹黑,建制派媒體《香港商報》、建制派立法會議員葛珮帆及港府發言人紛紛譴責相關指數及聲明不實偏頗。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