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多方臉:國人「潤」的真正價值 該「潤」到哪?(圖)


華裔移民(P e x e l)
華裔移民(圖片來源:Pexel)

【看中國2025年5月16日訊】(看中國記者尹華綜合報導)近年來,「」(移民)成為許多中國人熱議的話題。很多人都在問:該不該潤?潤到哪最好?潤了之後會不會面臨階級下降?尤其是在國內輿論的「洗腦攻擊」下,什麼「中美對賬」、「離岸愛國」宣傳鋪天蓋地,西方國家似乎被描繪得還不如中國,這讓不少人對移民產生了懷疑。同時,選擇移民目的地的困惑也困擾著許多人:是潤美國好,還是加拿大、日本、歐洲更適合?時評人多倫多方臉近日在自媒體節目中結合當前的全球和中國經濟形勢分析了國人「潤」的必要性、「潤」的好處以及「潤」到哪里的選擇。

「潤」依然是值得的選擇

多倫多方臉分析,從個人利弊角度看,潤仍是不錯的選擇,但前提是心態需要調整。過去,很多人對潤的期待是「潤了就能大幅提升生活質量」。這種心態在20年前甚至10年前是合理的。2000年時,中國剛改革開放不久,人均GDP僅1000美元,而美國為3.6萬美元(36倍)、加拿大2.4萬美元(24倍)、歐盟1.7萬美元(17倍)。當時中國的月薪800元算不錯,但在西方國家隨便就能拿到上萬的工資。醫療、基建、科技水平,中國的差距都非常明顯。只要踏上西方國家的土地,生活質量幾乎必然提升。那時,「中國大學教授不如美國刷盤子」的說法雖誇張,卻有一定現實依據。

然而,情況已經改變。中國近幾十年的高速發展縮小了與西方的差距。現在,中國的人均GDP約為美國的1/7、加拿大的1/5、歐盟的1/3.5,尤其在一二線城市,白領的收入與西方的差距更小。潤到西方後,很多人發現生活質量未必比國內好多少。如果還抱著「潤了就能暴富」的心態,失望在所難免。

即便如此,為什麼他仍認為潤是好的選擇?答案在於:潤是在規避階級下降的風險。很多人可能疑惑,中文網絡上不是說「潤會導致階級下降」嗎?其實,恰恰相反,潤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階級下降。

「潤」的真正價值:躲避經濟通縮的「災難」

回顧歷史,中國史上的移民潮,除了2000年改革開放後的浪潮,還有建國前後的移民潮。那一波移民,如張愛玲,潤到美國後安享晚年,而留在國內的,如老舍,晚年卻因文革被迫害致死。當時的移民一定程度上是為了「躲災」。如今,情況雖不同,但原理類似。

他所說的「災難」,不是指中國會重演文革,指在通縮背景下,無差別的階級下降。別被輿論的「東升西降」宣傳迷惑。從房價、出生率、CPI等經濟指標看,中國與當年的日本高度相似,甚至更嚴重。中國的經濟不會崩潰,但大概率會像日本一樣,進入緩慢衰退。衰退的直接後果是資產大規模縮水和階級下降。過去幾年,房價、車價、人民幣都在貶值,這只是通縮的開始。日本的通縮持續近30年,中國或許稍好,但絕非三五年能結束。

2015年時,中國機會很多,多倫多方臉選擇回國創業。但2020年前後,趨勢變了。如果2020年賣房移民,即使在國外不工作,資產總數可能也比留在國內多。這就是「躲災」的具象化體現。

當然,經濟危機中有人能逆勢賺錢,比如早賣房買小米股票的人。但對大多數普通人來說,逆潮流的機會渺茫。移民是躲避這一浪潮的現實選擇。相比日本,中國人更難通過投資海外資產規避風險,因為外匯、股票、加密貨幣投資都受限。潤,成為普通人抵禦衰退的唯一可行方式。

如果你決定潤,需要調整預期。潤的目的不再是大幅提升階級,而是避免階級下降。如果你認為中國沒有衰退風險,那大可不必潤。但如果你認同通縮和階級下降的趨勢,潤就是一種理性的選擇。

「潤」到哪里?

潤的目的地選擇,是另一個關鍵問題。過去,很多人認為美國優於加拿大、澳大利亞,優於日本、歐洲。這種心態在當年合理,因為中國人的技能水平較低,潤到哪裡都要從底層幹起,自然選擇經濟潛力最大的國家。但現在,中國人的教育水平提高,潤後有可能直接進入較好的崗位。因此,選擇國家時,不應只看「哪個國家好」,而應考慮「哪個國家適合自己」。

移民後,階級下降的主要原因不是西方崗位待遇差——西方同等崗位的待遇仍優於中國,如服務員、會計等都比國內生活更好——而是能力無法延續。語言不通、技能不適配,導致很多人潤後只能從事低端工作。因此,移民時要優先考慮如何保留自己的技能。

-語言能力:英語好的人,英語國家(如美國、加拿大)是首選;英語不好的人,潤到日本可能更合適,因為日語對中國人來說相對易學。

-專業技能:比如,計算機人才在加拿大可能不吃香,因為當地IT人才飽和;但在其他國家,某些技能可能更稀缺。選擇國家前,研究當地產業、就業網站,瞭解哪些崗位需求大。

國家好壞的誤區

很多人誤以為美國一定比日本、加拿大好。其實,發達國家的生活差距不大。日本工資低,但消費也低;美國工資高,但物價也高。每個國家有其優缺點,選擇時應以個人適配度為先,而非國家排名。

移民難度的信號

移民難度也在變相反映適配度。比如,加拿大移民現在很嚴格,非高學歷或近母語的英語能力很難通過。這是因為加拿大失業率高(6.9%,G7國家第二),工作難找。移民門檻高的國家,往往就業壓力大。如果通過「取巧」方式(如買工作、商業婚姻)潤到加拿大,花了一兩百萬卻找不到體面工作,階級下降的風險更高。與其如此,不如花錢學日語,潤到日本——日本失業率僅2.5%,G7最低。

留學移民的優越性

多倫多方臉常常推薦留學移民,不僅因為難度相對低,更因為它能幫助積累工作能力、融入當地社會。相比之下,「取巧」移民(如買工作、商業婚姻)可能讓你拿到身份,卻難以立足。花錢買身份,不如投資技能和語言,為未來奠定基礎。

不同群體的「潤」策略

多倫多方臉支招,潤的策略因人而異:

-富人:資產雄厚,潤到哪裡都無所謂,不在討論範圍。

-純勞工階級:體力勞動者,缺乏技能和語言能力,潤到任何發達國家都能提升生活質量,優先選經濟發達國家即可。

-學生:在國內的學生,應專注提升高考成績、語言能力,選擇就業前景好的專業,留學歐美或日本。已在海外的學生,切勿回流——回流可能暫時規避語言或就業壓力,但長遠看會帶來更大挑戰。

「潤」要選「國運」

選擇國家時,還要考慮其潛力。潤是為了躲避中國國運的衰退,不能選一個同樣潛力耗盡的國家。比如,1990年代潤到日本,等於從一個下坡換到另一個下坡。他認為,未來潛力較大的國家包括:

-第一梯隊:日本、韓國、美國。日本近期經濟指標顯示復甦跡象,是不錯選擇。(臺灣因移民限制排除)

-第二梯隊:加拿大、澳大利亞、歐盟。加拿大經濟潛力較弱,除非英語極佳或追求「躺平」,否則不推薦。

時間壓力:逆全球化下的移民窗口

最後,移民還面臨時間壓力。特朗普上臺標誌著逆全球化加速,不僅是經濟脫鉤,也包括國家間的交流減少。全球化是當代移民浪潮的副產物,1990年代前,移民人口比例穩定;全球化後才激增。逆全球化下,各國將提高移民門檻,尤其是對中國人。習近平可能不會鎖住人(他需要留學生學技術),但西方國家會逐漸收緊政策。冷戰時期仍有中國人潤到美國,但難度極高。未來,移民難度將緩慢上升,盡早行動是明智選擇。

多倫多方臉認為,移民不是盲目追捧西方,而是基於理性判斷的選擇。在通縮和階級下降的背景下,潤是普通人規避風險的現實路徑。選擇國家時,優先考慮能力延續和潛力,而非國家好壞。潤不是逃避,而是為了在更好的國運下,追求更穩定的生活。

他也表示,如果中國實現民主化,自己會第一時間回國,但當下對國人而言,潤是理性選擇。他建議,國人如有潤的打算,需盡早規劃,調整心態,選對方向。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