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奇案(上):只為前生一句話 女冤孽窮追不捨(組圖)

作者:念遠 發表:2025-07-07 08: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清末民初
看似寧靜的表象之下,一樁跨越生死的恩怨正悄然上演。

俗話說,陰陽兩隔。生活在尋常世間,大多數人一輩子都看不到冥界的模樣。但人間最奇妙的,莫過於感受到一些命運裡無形的線索,它們把生與死、今生與前世緊緊連在一起,讓人們相互牽絆。

這是一個發生在光緒年間的真實故事,記錄在黃書雲的《覺園筆記》中。故事的主人翁是四川榮縣的張旭坪,一個書香門第的少年。他的遭遇,讓我們看到了因果報應的深刻內涵,也讓人思考人性的複雜與微妙。

在那個時代,人們對鬼神之說還保持著敬畏。陰陽兩界,各有其序。古人認為「生者安於陽,死者歸於陰」,生死各有歸宿,互不干擾。殊不知,當陰間冤孽過深,怨氣過重時,這種界限就會變得模糊。死者的執念,會跨越生死的界限,來尋找屬於自己的答案……

第一回:書香門第遇邪祟 少年忽陷鬼魅纏


十五歲的張旭坪,出身於榮縣有名的書香世家。

光緒年間的四川,秋意正濃。在榮縣,桂花飄香,書聲朗朗,這看似寧靜的表象之下,一樁跨越生死的恩怨正悄然上演。

說起來,人世間最可怕的,往往不是眼前的苦難,而是那些在時光深處埋藏的因果。然而若非親身體驗,誰能相信呢。

十五歲的張旭坪,出身於榮縣有名的書香世家。他的家族就像傳統的讀書人家庭一樣,延續著「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信條。父親張老爺子是個溫文爾雅的老學究,母親賢淑持家,長子張旭波更是家族的驕傲——在成都尊經書院求學,與後來《覺園筆記》的作者黃書雲之兄黃書年是同窗摯友,兩家甚至結下了婚盟。

這樣的家庭背景,按今天的說法蠻可以過得歲月靜好的。可是命運這位大手筆,總是喜歡在最平靜的時候投下一顆石子,激起千層浪。

一日夕陽西下,榮梨山上的讀書聲漸漸停歇。張旭坪結束了一天的功課,正準備回到住處,走在路上,他感到了一種異樣的寒意,一種從骨子裡透出來的冰冷。

起初,他以為只是身體不適。可是感覺越來越怪異,他開始能夠「看到」一個女子的身影,朦朦朧朧的,就像是霧氣中的人影。這個女子長得頗為美麗,但是眼神中透著一種讓人不寒而慄的怨毒。

「你好好看看我是誰。」女子開口了,聲音清脆卻帶著陰冷。

張旭坪嚇得魂飛魄散,他跌跌撞撞,好不容易逃回到宿舍,發現自己的身體開始不受控制了。接下來的幾天裡,有時候,他會莫名其妙地走到井邊,要投水自盡;有時候,他會拿起繩索,準備懸樑自縊。所幸每一次,都是在最後關頭被人發現,他才突然清醒過來。

這種狀況持續了好幾天。張旭坪的精神狀態越來越差,白天恍恍惚惚,夜裡更是不敢合眼。他的先生李卓爾看在眼裡,也很著急。老先生雖然滿腹經綸,但面對這種超自然的現象,也是束手無策。

李先生是個傳統的讀書人,他決定為張旭坪書寫疏文,呈送佛前申訴,希望能夠藉助佛力來化解這場災難。

然而,就在李先生揮毫潑墨寫疏文的時候,隔壁傳來了「張旭坪」身上發來的聲音,但那聲音卻不是他平時的語調,而是一個女子的聲音,帶著輕蔑和嘲諷:

「你的老師要告狀?我倒要看看,他能把我怎麼樣!」

這聲音嚇到李先生的手都顫抖了。他意識到,這孩子不是得了一般的病症,而是遭遇了真正的「鬼祟」。在那個時代,讀書人雖然講求「子不語怪力亂神」,但內心深處,對於這些超自然現象還是有著敬畏的。

李先生無奈,只能將張旭坪送回家中,希望家人能夠想出更好的辦法。

第二回:慈母喚子破鬼魅 兄長歸來反添愁

張旭坪回到家中,情況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愈發嚴重了。

有一天黃昏,夕陽如血,張旭坪突然不見了蹤影。張家上下都在尋找,母親的心都快跳出來了。她一邊哭泣,一邊在院子裡大聲呼喚兒子的名字。

「坪兒!坪兒!你在哪裡?」

奇怪的是,他們能聽到張旭坪回應聲音,卻看不到人影。他的聲音忽遠忽近,忽高忽低,就像是從另一個世界傳來的。

「我在這裡,娘。」聲音反覆傳來,卻不見人影。

張母急得團團轉,突然想到關上院門試試。果然,就在院門關上的一瞬間,她看到了讓她終生難忘的一幕:張旭坪光著腳,竟然只用大腳趾立在門檻上,整個身體倚著門框,臉上帶著一種詭異的笑容。

「娘,您剛才叫我的時候,有一個女人一直搖手不讓我答應。」張旭坪的聲音聽起來既是他自己的,又帶著一種說不出的異樣,「可是聽到您的聲音,我就忍不住想要回應。那個女人也拿我沒辦法。」

張母聽了這話,心如刀割,原來母子連心,母親的呼喚以一種極大的力量和那股神秘的怨恨抗衡,無形中保護了兒子。

又過了幾天,類似的情況再次發生。張旭坪又失蹤了,這次家人找了更久,最後在閣樓上發現了他。他一隻手挽著房樑上的帶子,整個人懸在半空中,彷彿隨時會窒息而死。

「坪兒!」張母大叫一聲,衝了過去。

張旭坪這才睜開眼睛,看到母親,眼中閃過一絲清明。他無力地說:「娘,那個女人抓著我的頭髮,從窗戶那裡把我拖上來的。她一直逼著我把這個套在脖子上。要不是聽到您的聲音,我就再也見不到您了。」

這些話讓張母心生畏懼,這哪裡是簡單的鬼祟作亂?分明是一種有著深層原因的糾纏。張母催促丈夫趕緊寫信給在省城的大兒子張旭波,希望他能夠回來想想辦法。

張旭波接到家信,心中雖然擔憂,但更多的是不以為然。在回家的路上,他還特意去拜訪了好友黃書年,談及此事時,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種讀書人的傲慢:「我看是我弟弟年紀到了,心思開始活絡,加上平時讀書壓力大,這才胡思亂想,招來了邪氣。回去後我好好教訓他一頓,讓他專心讀書,自然就好了。」

黃書年聽了,雖然覺得有些不妥,但也沒有多說什麼。畢竟,在那個時代,類似的解釋是很常見的。(我們今天不也是一樣嗎,對於青少年突發的「精神異常」,人們會理解為青春期叛逆等等。)

然而,當張旭波真正回到家中,親眼目睹了弟弟的狀況後,他的態度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情況嚴重到超乎他的想像。

讓人驚訝的是,那個女鬼的出現變得更加頻繁和明顯了。她不再只是附在張旭坪身上,而是能夠直接與家人對話。她的聲音清脆而尖銳,帶著一種讓人心驚的機敏。

張家人試圖與她溝通,希望能夠找到解決的辦法。但是這個女鬼的態度異常堅決,拒絕任何形式的和解。她的執念之深,讓人感到一種絕望的堅硬。

「你們想要和我講和?」女鬼的聲音中充滿了譏諷,「你們知道我為什麼來嗎?這是血債,是要用命來償還的。」

第三回:灶神現身說前因 縣令亡魂訴冤情


女子柳如意,是一個剛剛出嫁不久的新娘。

面對這種情況,張家人想到了一個古老的辦法:請神明介入。在傳統文化中,灶神是最貼近人間生活的神明,被認為能夠瞭解每個家庭的善惡。張父決定焚化疏文,向灶神稟告此事,祈求神明的幫助。

第二天,灶神真的顯現了,他附在張旭坪身上,但是聲音和神態都與那個女鬼完全不同。灶神的聲音沉穩而莊重,帶著一種超然的威嚴。

「你們想知道這件事的來龍去脈嗎?」灶神開口了,「那我就告訴你們。這個女子姓柳名如意,你們的旭坪前世是個刑名師爺,在陝西一個姓陳的縣令手下做事。」

隨著灶神的講述,一個跨越前世今生的故事慢慢展開。

前世的張旭坪是個刑名師爺,在法律事務方面頗有才能。他協助陳縣令處理各種案件,在當地小有名氣。而那個女子柳如意,則是一個剛剛出嫁不久的新娘。

柳如意的命運轉折來得很突然。她的丈夫在新婚後不久就暴斃了,死因不明。這在當時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因為涉及可能的謀殺。柳如意的婆家人懷疑她毒害了丈夫,於是告到了縣衙。

案子審理了很長時間,但是沒有找到確鑿的證據。陳縣令感到為難,於是與主辦刑名的師爺商議。這個師爺,就是張旭坪的前身。

「會不會是這個女人紅杏出牆,所以謀害了丈夫?」師爺提出了這個推測。

這個推測看似合理,但實際上是沒有根據的。然而,陳縣令覺得有道理,於是開始嚴厲審問柳如意。

柳如意是個烈性女子,面對這種屈辱的指控,她憤怒地抗辯,堅持自己的清白。但是在那個時代,女性的話語權很少,尤其是在法庭上。

審訊進行了好幾次,每次都是逼供。柳如意的精神狀態越來越差,但她始終堅持自己的清白。最終,在一次審訊中,她憤怒到了極點,從袖子裡抽出一把匕首,當著眾人的面自刎於公堂。

「她臨死前發下了毒誓,」灶神繼續說道,「她說,冤枉她的人,她要討回這條命。」

這就是整個事件的前因後果。柳如意的死,是因為一個毫無根據的懷疑,而提出這個懷疑的人,就是張旭坪的前身。

「那為什麼她現在才來尋仇?」張旭波問道。

「因果報應有其規律,」灶神解釋道,「她死後的怨氣太重,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才能夠顯現。而且,你們家祖上積德深厚,家中有神靈護佑,她也無法輕易接近。直到現在,你們家的福報將盡,新的業障顯現,她才有機會前來索命。」

聽了這番話,張家人心中五味雜陳。他們既為前世的業障而擔憂,又對這種超自然的因果規律感到震撼。

灶神告訴他們,想要化解這個冤債,必須請當年的陳縣令前來調解。「他現在在另一個空間任職,」灶神說,「你們可以申請他前來。」

第二天,陳縣令真的來了。他也附在張旭坪身上,聲音蒼老而沈重:

「當年的事情,我也有責任。我失察了,你弟弟的前身也是失言了。幸好我為官清廉,那個女子不敢對我怎麼樣,所以所有的怨氣都集中在了出主意的人身上。」

陳縣令的話證實了灶神的說法。但是他也表示,柳如意的怨氣太重,即使他來調解,也不一定能夠成功。

「她的憤怒已經積累了太久,」陳縣令說,「這種怨氣,不是簡單的道歉就能化解的。」


柳如意說,她要向冤枉她的人討回這條命。(以上圖片均來源: Adobe stock)

(未完待續)

清末奇案(下):只為前生一句話 女冤孽窮追不捨



責任編輯:紫萌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