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異博士》票房與口碑俱佳 它的魅力何在?(組圖)

《奇異博士》:歷險後「得道」突破六層境界



奇異博士。(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奇異博士》是漫威系列電影中非常特別的一部,它在全球獲得了票房口碑雙贏,《奇異博士》的故事梗概如下:

史蒂芬.斯特蘭奇是一位享譽盛名的神經外科醫生,擁有高超的醫術和自負的個性。然而,一場嚴重的車禍導致他的雙手神經受損,無法再進行手術,這讓他陷入絕望。為了尋找治癒之法,他遠赴尼泊爾,來到神秘的魔法聖殿卡瑪泰姬,拜入至尊魔法師古一門下,開始學習神秘的魔法與多元宇宙的知識。

同時,邪惡魔法師卡西利亞斯帶領追隨者試圖利用禁忌魔法融合現實與黑暗維度,企圖毀滅世界。史蒂芬在修行中逐漸放下自大和執念,成為能夠掌控時間和空間的至尊魔法師,最終與卡西利亞斯對抗,保護地球免於毀滅。

整個故事不僅描繪了史蒂芬從一個自我中心的醫生轉變為無私的守護者,也探討了生命、死亡與自我超越的哲學主題

史蒂芬原本是一個典型的「成功」人士,他是世界頂尖神經外科專家,榮譽、錢財、地位可謂樣樣皆有。但是,一場無常的車禍奪走了他至關重要的雙手,而西方醫學根本醫治不了他,不得已他踏上東方「問道」之路。這其實也是現今很多人「入道」的原因,就是「痛苦」才想到「覺醒」。

痛苦是提醒我們覺醒的 成功是驗證本自具足的。

「痛苦」是來提醒我們「覺醒」的,「成功」是來幫我們驗證「本自具足」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其實,每一個外顯的「痛苦」都是我們內在的創造,也就是當我們內在覺察到我們處在一種不斷降低的能量狀態,儘管我們外在還沈迷於三維認知的「成功」,我們的內在還是會有一些覺察。這樣的內在會投射出一個有著外顯「痛苦」的世界,提醒我們從那個狀態中解脫出來。所以佛家說:「煩惱即菩提」,也就是「煩惱是得智慧的因」。

「痛苦」其實是在提醒我們該醒過來了,該看看自己內心真正的狀態。

奇異博士的痛苦,讓他從此踏上「求學問道」之路,一個唯物主義精英成功人士從「初學入道」至「得道成師」的整個過程,從「不信」到「堅信」乃至成為「衣缽繼承者」的六個階段。

第一階段 不相信、排斥、嘲笑

奇異博士初見古一大師,根本不相信她,幾句對話後甚至嘲諷自己花費所有的錢財來這裡簡直是瘋了。其實我們大多數人在初次接觸「道」時,都會如此,「不相信、排斥、嘲笑」似乎是「入道」者必經的第一關。那「不相信」背後其實埋藏著我們怎樣的心理?

《道德經》第四十一章拿來回答這個問題再適合不過。這四十一章裡頭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這種「哈哈大笑」的狀態實際上只能說明我們自己執著三維,是個執著有限維度的下士。

笑,排斥,諷刺,就像奇異博士一開始的所做。

到了稍微高一點兒境界呢,他一知半解,對內在東西似乎覺得有點道理,但從來沒有進行去真正實踐過,道是若存若亡的。

而真正的「上士」呢,當他發現生命的方向就在那裡啊,那好,終於有機會能夠去連接更高的能量關係了,所以他會去學習,去實踐,去堅持這條路。

面對奇異博士的「不信」,古一大師後來乾脆將他打出魂體、點開天眼,讓他見識了一下高維世界,這個時候的博士終於相信了,就地跪拜。

可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又如何能碰到這樣能打出魂體、點開天眼的大師呢?所以,就我們一般人來說,如何建立對高維智慧、對「道」的「正信」?

電影只是一種表現手段,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我們內在智慧無時無刻不在以各種形式提示我們走向更高的意識能量。

例如:一段打動你的話,一篇震撼你的文章,一件突然的事件,甚至做一個夢,看一場電影,包括我們現在正在說的《奇異博士》,都是你「入道」的一個機緣,都是你智慧的引領,關鍵在於你順從這個引領嗎?

很多時候,你外在那個剛強的認知系統不只不讓你順從,而且讓你根本看不見這樣的引領,讓你排斥這樣的引領。

所以說,生命很奇妙的,在看不懂的人眼裡,生命往往是痛苦,是災難,可是僅僅換一個角度,你發現生命裡你遇見的每個人、每件事,無論是快樂的,痛苦的,都是來提示你的。

我們要學會從每一個當下轉念,去看看每件事情、每個人、每個物在提示我什麼?

從「不信」到「信」,是至關重要的第一步,要建立「正信」其實是很不容易的。

第二階段 忍辱

當奇異博士真的跪拜在古一師父面前時,古一卻拒絕收留他,把他趕出門,這時的他像一隻喪家犬,待在門口又是哭又是鬧,就是不走開。

這段很有意思。首先,我們看到一個好的師父在意的絕不是差不差一個「粉絲」,古一師父通過將博士趕出門,通過這種羞辱卻震撼的教訓,讓他自己有一個內化的過程,同時也看看他的決心到底有多大。

但除了這些,這裡還有一個更深層的點:就是當一個人對三維世界的「成功」非常執著,而且已然有了這種「成功」的經驗時,他會對「道」也產生執著,對「入道」後所能取得的每一個「成功」非常執著,而這是很危險的。

仔細想一下就會發現,高維的能量相較於三維來講,那就像人相較於螞蟻一樣,多出一維便多出無窮多倍的美,多出一維便高出無窮多倍的能量,所以當一個人發現更高維度的能量時,會很容易產生一種執著,想要擁有更大的功能,想要有更多的覺受,想要看見更美的圖像等等等等,這種執著甚至會遠超過他對三維世界「成功」的執著。

帶著這麼一種起心動念來進入高維度狀態時,會有一種很大的動力,但是,這種動力還是不是當初那個「覺醒」的動力了?

肯定不是了,由「覺醒」變成「追求」了,只不過「追求」的對象發生了變化,但其實本質一樣。這是一個很大的陷阱啊。

第三階段 精進

遵守規則是一個前提,有這個前提你才能夠玩得好。
奇異博士的啟示:遵守規則是一個前提,有這個前提你才能夠玩得好。(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精進有一個前提,我們說要提升維度,不是要提到某個維度,而是直指N維(N趨於無窮大),也就是佛家所說的「無上正等正覺」,這樣一個提升是永無止境的。

在這個前提之下,我們就理解了什麼叫「執著」。

「執著」是把某個維度、某個境界所得的功能或圖像當作目標而執著。在達到那個狀態的時候,他想的不是繼續提升,而是沈迷於擁有這些功能或影像的某個角色,甚至利用這樣的功能和角色去獲取利益和掌控資源。

而「精進」呢,是不執著於任何中間層次的功能、圖像和覺受上,是去持續提升自己內在的境界,這個時候才叫「精進」。

第四階段 犯規、質疑

奇異博士在經歷這三個階段後,走入了第四個階段,但這第四個階段不是幹一番大事業,而是「犯規」、是「質疑」,比如他:利用所學的魔法偷看圖書館裡的禁書;偷學被禁的時間魔法;質疑為什麼不能動阿戈摩託之眼寶石,乾脆自己拿起來戴上;質疑古一法師的教法等等......

「犯規」、「質疑」、「叛逆」這些行為,在我們大多數人眼裡,似乎是一個「學道」者不該犯的「錯誤」,是阻礙我們「得道」的。

你看NBA,籃球場上就有籃球規則,如果你不瞭解籃球規則,你根本沒有辦法去享受籃球比賽,你可能不到五分鐘就被罰下了。遵守規則是一個前提,有這個前提你才能夠玩得好。

這一段電影給了我們的一個重要啟示:

當我們在持續覺醒的過程中時,遵守規則還是超越規則其實都是我們的助緣,所以該超越的時候必須超越。

但哪一點上遵守,哪一點上超越,這是挑戰每個人的智慧的,需要我們堅守「大願」,在每一個當下產生內在的動力,才不會產生對規則的恐懼,也不會去留戀任何層次裡的遊戲,不會被遊戲玩。

奇異博士顯然不僅玩得了「魔法」,而且不被「魔法」所玩,所以他成為了魔法高手,獲得了自己的浮篷法器。

可也就是在這時,他發現卡西利亞斯說的是「真話」,他開始質疑古一大師。前面我們說了要去「信」,可到了這個階段,他又開始「質疑」,該如何把握「信」與「質疑」?

這個問題中說到了一句話,說「他發現邪魔卡西利亞斯說的是真話」,可「什麼是真,什麼是假,什麼是光明,什麼是黑暗」,這些個「是非對錯」,在某一個空間層次上是有意義的,但超越了這個空間層次以後,在更大一個空間格局裡面呢,它就沒有意義了。

所以在「像」上的評判都是沒有意義的,還是要看到「起心動念」的本質。回到「起心動念」,便能理解其實「無有一法,不是佛法」。起心動念是什麼?這才是本質。沒有站在那個高度,談什麼「是非真假」,都是有侷限的。

所以當你知道周遭一切都是「假」的時候,你沒有障礙。你完全可以「借假修真」,你可以借「假」的能量,借「假」的認知,去超越這些「假」,然後回歸「真」。

這世間每一個生命內在都有佛性,所以說「眾生皆具如來智慧」,關鍵看你。

你能看到的任何一個現象其實都是你投影出來的,因此,當你去質疑時,你是否拋開「像」去看「起心動念」,你是否拋開所有功能、神通、資源等等,去看內在的「佛性」,這才是質疑的真正意義,這樣的質疑才有助於你真正突破。

第五階段 發大願

突破了「質疑」這個階段的奇異博士來到了第五階段:發大願。實際上奇異博士發大願去繼承古一的事業,成為守衛聖殿的人,恰恰是在古一師父死亡之時,古一法師對他說:「死亡賦予生命意義」。

而對於古一來說,她完全可以做到「不死」了,但她卻選擇了「死」,這個「死」到底賦予了怎樣的意義?

當你永遠需要一個外在的智慧來啟迪你、來拯救你時,對不起,你就是在迷信。

當你相信這個善知識就是自己內在覺醒力量的一種呈現,是內在來提醒我持續提升和覺醒的,我只要去跟我的內在力量去共鳴、去共振就足夠了,這才是所謂的「親近善知識」。那麼回到電影,古一師父的「死」恰恰是奇異博士內在的「醒」,是破除外在的依賴,讓博士全部回歸到自己的內求,這才是要義。

第六階段 活在當下

生命是永遠走在修行的路上,而在這條路上的每一個當下,都會因為你當前的精進帶來內在無比的喜悅,這就是「法喜」。

唯有卡在某個階段,迷信而執著的人,他體驗的所謂「修鍊」才是一種痛苦的糾結,而一個不斷持續在內在精進的人,他持續生活在每一個當下的喜樂狀態裡,這是一個非常非常現實的話題,它不是一個虛無縹緲的幻想,這就是每一個生命真正的內在成長,是充滿「法喜」的過程。

「喜樂狀態」可以說在奇異博士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展現,與凱西利亞斯和莫度相比,奇異博士真正開始「學道」後,就一直處在相對輕鬆愉悅的狀態,而絕不是一種「苦大仇深」的狀態,更不是一種「千斤頂」的狀態。

包括電影的最後,當奇異博士面對黑暗統治力量多拉姆時,也是用「打破常規」的「叛逆方法」,利用時間的無限輪迴「煩死」了多拉姆,而不是戰勝了多拉姆,這是編劇的幽默之處,但同時也是高明之處,它反映出一個重要問題:我們都在追求「得道」,但永生就是我們追求的「道」嗎?

我們都覺得「永生」很了不起,其實你只要提升一維就永生了,因為提升一維,時間就成了變數,你可以隨意回到過去,進入未來,你可謂「永生」了。但其實第四維只是中間的一個層次,如果你執著於這個層次,這個層次依舊是你的障礙。

不僅如此,當我們把「永生」當作「修行」的最高目標時,還會導致一個嚴重問題。什麼問題?永遠不能活在當下。

注意,這點很重要,我們的「學道」絕不是要遠離當下的生命狀態的,相反,唯有我們不執著於任何一個層次的生命狀態,而能夠不斷提升、無止境的趨向於「道」時,我們才能活出當下自在的生命狀態。這點看似矛盾,其實一點也不矛盾,因為當下就是全部,當下就是永生。誰真正理解到N維(N趨於無窮大)和這個零維都存於當下,誰便活在了當下。

正如電影中奇異博士利用時間的無止境輪迴,去和永生的黑暗統治力量多拉姆談條件時,有一句經典對白:

多拉姆:你一定會輸的!

奇異博士:是啊,但是我輸得起!多少次也不會停止。

從一個一直追求「成功」的頂尖外科醫生,到可以接受無數次死亡性失敗,奇異博士完成了他最後的「得道」。



責任編輯:紫萌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