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圖片來源: 合成圖/看中國合成圖)
【看中國2025年8月23日訊】川普(特朗普)宣告「關稅解放日」,毫不掩飾地將中國視為首要打擊對象。關稅從10%、25%一路暴力升高,部分商品甚至飆破245%,幾近於經濟外科手術式的全面封鎖。
中國的回應呢?表面強硬,象徵性報復;喊著對等,卻奉行最熟悉、最擅長的「中國式戰略」——拖。
這場美中貿易對抗,很快轉化為一場經典的拖延戰。從倫敦、日內瓦到斯德哥爾摩,每一場談判、每一紙協議、每一次「90天延後」的安排,看似進展,實則為中國爭取寶貴時間。當各主要經濟體陸續與美國完成新貿易安排,中國這個原本的核心目標,卻成了最後才被觸及的棘手問題——這不是偶然,而是習近平戰略算盤下的必然。
拖延:不是戰術,而是習式戰略
對中共領導層而言,這不只是關稅摩擦,更是一場體制之戰,是中國模式能否通過全球強權驗證的歷史門檻。
他們堅信,只要拖得夠久、撐得夠穩,中國就有機會跨越科技封鎖、突破制度圍堵,從經濟大國邁向真正的全球主導權——涵蓋科技、軍事、意識形態等各個層面。
談判的三條紅線:不是讓步,而是防線
中國談判的底線清晰、現實,並非讓利,而是設下戰略防火牆:
保住對美出口:美國市場依然是中國製造的命脈,尤其在內需疲軟、房地產泡沫破裂的背景下更為關鍵。
確保高科技輸入:在晶元、航太零件與高階製造設備等領域,中國仍無法自主,短期內極度依賴西方技術。
阻止全球「排中條款」擴散:北京最忌諱的,是美國與盟國構筑「反中貿易網路」,透過禁止轉口、排中附帶條款、技術封鎖等方式將中國徹底孤立。
中國多次釋出訊號:「我們願意談條件,但若逼迫我們的貿易夥伴站隊,我們將報復。」這話語背後的潛台詞清楚明白:可以談稅,不能搞圍堵。
在北京的如意算盤中,即使主通道受阻,只要能透過東南亞、拉丁美洲等地的轉口與繞道,中國仍能滲透全球供應鏈——這是他們認定的「戰略縫隙」。
川普政府內部:理念vs.交易
但中國面對的美方,其實也非鐵板一塊。川普政府本身就是兩股力道拉鋸的戰場:
一邊是「MAGA經濟民族主義」派,主張徹底斷鏈、壓制中國崛起;另一邊,則是川普本人所代表的交易邏輯:只要你讓我好做事,我就讓你過關。
一邊是原則,一邊是利益;一邊走意識形態戰,一邊搞赤裸的交易文化。這兩匹馬正把美國對中政策撕裂成矛盾的雙軌。對北京而言,交易邏輯遠比理念論戰好對付得多——因為可操弄、可談判、甚至可利用。
拖延,也是對內權力的延命術
事實上,習近平的「拖字訣」不僅是外交策略,更是鞏固權威的內政操作。
讓步意味著錯誤,錯誤意味著動搖「習核心」的合法性。而在一個無問責、無替代機制的體制中,拖延是最安全的選項——既不需讓步,又可維持政治穩定與大內宣敘事。
對習近平而言,時間才是真正籌碼。他相信,只要撐得住,美國會先亂;只要拖得久,對手自會內耗。
結語:最後一張牌,撐得住嗎?
「拖」確實讓中國避開正面衝突、延緩危機,也壓縮了美方政策調整的時間。但這項策略也無法掩蓋中國面臨的深層結構問題——技術瓶頸、產業過剩、消費疲軟、青年失業、資金外流……
這場拖延戰或許可以讓習近平撐過一個政治週期,但對中國整體而言,這條拖出來的路,很可能不是勝利之道,而是一條通往制度老化與經濟脫鉤的慢性衰退。
當美中關稅談判最終進入收官時刻,拖延的空間是否仍在?或許,真正的問號不是「能不能再談」,而是——中國還能拖多久?而這副牌,究竟是習近平的底牌,川普總統看懂了嗎?
来源:新世紀/中央廣播電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