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長青:美國第五次大覺醒已到 意義重大(組圖)

作者:曹長青 發表:2025-10-16 19: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美國覺醒
查理.柯克是當代的「聖保羅」。(圖片來源:看中國合成圖)

10月14日是查理.柯克的32歲生日。左派瘋子用剝奪他的生命來封嘴,就是恐懼他發出的真實聲音,尤其他傳播福音、從根基上要拯救美國的努力方向。在美國歷史上,之前有過四次基督教信仰大覺醒,這次查理.柯克之死,就像一粒麥子落進地裡,可能促成美國第五次宗教大覺醒,對美國以至整個世界都意義重大!

美國青年保守派領袖查理.柯克被槍殺,是等同甚至超過肯尼迪總統被暗殺般的重大事件。總統被暗殺當然震驚全國和世界,但肯尼迪被殺並沒有改變美國國策和影響世界格局。而平民查理.柯克的被殺,卻會影響整個美國社會,甚至西方。它可能促成美國第五次宗教大覺醒,扭轉當今美國的走向。

這種趨向從之前美國四次宗教大覺醒的時間點、結果,都可看出:

第一次大覺醒:促成美國獨立建國


美國獨立日遊行。(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第一次「大覺醒」(Great Awakening)發生在美國獨立戰爭之前。當時美國人口300萬,沒有正規軍隊,幾乎都是獵戶民兵,怎麼敢對抗獨霸世界的大英帝國?

這份膽量來自美國人的信仰。當時三百萬人口中,99.8%是基督徒。信仰給了美國人「不自由、毋寧死」的精神力量和必勝信心!

本來1620年從歐洲逃到北美大陸的新教徒在船上簽署了《五月花號公約》,要把美國建成一個基督信仰和精神的家園。但很快,美國的地大物博,刺激了人們的物質慾望,精神信仰遭到腐蝕。於是爆發了被稱為美國「第一次大覺醒」的宗教復甦運動,高峰期在1730~40年代。

這是一次橫掃美洲殖民地的屬靈復興浪潮,強調個人悔改、重生,良知、責任等。大規模的「佈道會」使耶穌基督的福音得到廣泛傳播。普林斯頓、耶魯、哈佛等名牌大學,就是那個時期由牧師創立的,目的是培養更多神職人員和上帝的子民。

這場大覺醒運動是美國獨立運動的先聲。或者說,沒有這次「大覺醒」,就不會有美國的獨立建國成功。

第二次大覺醒:使美國避免法國模式

第二次宗教大覺醒,更決定了美國選擇正確的國家方向。它發生在1789年法國大革命之後的第二年。當時美國剛剛獨立,在國家的道路選擇上發生重大分歧:開國總統華盛頓和他的思想戰友、美國首任財政部長漢密爾頓都傾向英國式的漸進改革、以基督信仰為生活中心的道路;而起草獨立宣言和憲法的傑弗遜和麥迪遜,還有《常識》作者潘恩等,則傾向法國大革命式的直接民主模式。

在爭論分歧之際,美國爆發了第二次宗教大覺醒運動,主要是恐懼法國那種推倒教堂、殺害牧師、毀掉傳統的斷頭台式血腥革命。巴黎街頭的那種激進「去神」、反教會、啟蒙理性主義(其實是極左)氾濫,被美國人認為是「道德混亂、國家崩壞」的象徵。

所以,美國的第二次大覺醒,強調回歸傳統、重塑基督信仰,重視仁慈和救贖。也就是虔誠基督徒的法國作家雨果在其名著《九三年》中強調的主題:人性、仁慈(mercy)至上,人道主義超越任何革命。仁慈之心不僅是情感,更是一種能促成救贖的力量。

這場宗教覺醒的結果,促使華盛頓、漢密爾頓這一派的勝利,美國最後選擇了英國式的捍衛傳統、重視信仰、漸進變革的模式,而不是全盤社會改造、推倒重來的激進法國革命模式。這次宗教覺醒又一次救了美國。否則如果美國走了法國大革命的道路,後果不堪設想。

第三次大覺醒:廢除奴隸制打贏南北戰爭


第三次宗教大覺醒發生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第三次宗教大覺醒發生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史學家認為,這場大覺醒的宗教熱忱轉化成政治與社會行動,形成了一股推動內戰的道德力量。許多基督徒、牧師把廢奴視為一種屬靈責任,奴隸制度被看作美國的原罪。

這次大覺醒,又為美國的前途確立了坐標:廢除黑奴制度,打贏南北戰爭,避免國家分裂,從農業社會更走向工業化。同時基督信仰得到弘揚傳播。

第四次大覺醒:掃除越戰陰影里根執政八年

第四次大覺醒發生在20世紀六十年代。當時美國因為越戰而引起公眾意見分歧、社會動盪,「性、毒品、嬉皮文化」帶來混亂與迷失,神學自由化與世俗主義興起,家庭結構動搖,道德邊界模糊。

當時的基督教佈道大師葛培理(Billy Graham)在全美及世界各地舉辦佈道大會,動輒幾萬人參加並受洗成為基督徒,促成了美國社會的基督教復甦。

這場大覺醒帶來的政治層面的變化是,保守派的里根當選總統,執政了兩屆八年,強調宗教信仰和減稅、還給人民自由的市場經濟,由此帶來美國連續110個月的經濟擴張期。

第五次大覺醒:查理.柯克帶來屬靈恩典

這次被槍殺的青年保守派領袖查理.柯克推動的校園反左派洗腦活動,被視為推廣了保守主義價值,幫助了川普總統重返白宮,但查理.柯克的演講,更多像是佈道、傳播基督教,由此成了左派的眼中釘和仇恨對象。

他辯才無疑,知識淵博,尤其是敢說真話。比如他公開說,那些大學的「同性變性」(LGBT)宣傳「就是垃圾」。這次槍殺他的凶手是一個同性戀者,他的同居夥伴正在「男變女」。他們無法用思想和語言戰勝查理.柯克,就用子彈結束他的生命。以暴力對待言論是左傾意識形態的傳統。

查理.柯克的追悼大會,入場10萬人,還有好幾萬在場外。美國現任總統、副總統及全部內閣成員都出席,還有國會議長,參眾兩院議員,以及馬斯克等名人。規模空前,規格也創記錄:在美國250年歷史上從未有過。

在追悼大會上致詞的二、三十人,幾乎都談到宗教,強調信仰上帝的重要性!總統川普、副總統萬斯,國防部長赫格塞斯等致詞時,都把查理.柯克的遇難事件稱為「精神覺醒」(spiritual awakening),呼籲信仰復興,而非報復。柯克的妻子埃麗卡在致詞時公開原諒凶手,強調「寬恕而非復仇」,這都被視為「基督教復興」的象徵。

查理.柯克是當代的「聖保羅」


查理.柯克。(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在追悼會致詞的著名媒體人塔克.卡爾森在演講中說,查理.柯克所推崇的基督教的根本,是自我悔改,首先要做的,一直要做的,是矯正、規範自己的人生。也就是基督教強調的救贖。而左派的特點是,放縱自己,要求別人、要求社會怎麼做。而且居高臨下,占據政治正確高地。

柯克跟很多左派學生激烈辯論、據理力爭,但歷來都尊重對方,從不發火或訓斥。這一切都因為他時刻都銘記並努力去用基督之心處人處事,清晰地要走一條樣板人生的道路。

天主教紐約區的總主教多蘭(Timothy Dolan)把查理.柯克評價到這種高度:「柯克是一個殉道者、烈士和英雄。他是現代版的保羅」。保羅是基督教的思想奠基者之一,也是把基督教普世化的最大推動者。查理.柯克被一個大主教推崇到當代聖保羅地步,當然有其深厚的內涵支撐。

查理.柯克不僅像聖保羅那樣規範著自己的人生,他創辦的旨在推廣傳統價值的「美國轉折點」組織在美國900所大學、1200所高中都有分會,學生會員超過60萬。在他遇刺身亡之後10天,就有54000個要建立校園分會的申請。無數的美國年輕人說,「要像查理.柯克那樣生活!」

早在柯克遇難之前,就有美國學者著有《第五次大覺醒和美國未來》(The Fifth Great Awakening and the Future of America)一書(2012年),以基督教視角探討並確信:美國及全球將會靈性復興。查理.柯克遇難引起的宗教復甦,等於契合了這本書的論點。

第一次大覺醒,促成美國打贏獨立戰爭;第二次大覺醒,使美國避免了法國大革命的模式;第三次大覺醒,結束了黑奴制度,打贏南北戰爭;第四次大覺醒,結束了越戰陰影,保守派里根當選,美國復甦。這次查理.科克的殉道,點燃了美國第五次宗教大覺醒的烈火,它對美國以至整個西方的深遠影響不可估量!



責任編輯:聞櫻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