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3月26日,香港景致。(圖片來源:Billy H.C.Kwok/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11月18日訊】(看中國記者盧乙欣綜合報導)香港出現了經濟好轉,但失業率卻居高不下的現象。港府高層則看好經濟前景,聲稱市場景氣好轉後,失業率自然會下降。但此說法跟經濟學者觀點不同。學者關焯照認為,若香港輸入外勞政策不改變,失業問題不容樂觀。
綜合港媒與法國國際廣播電台(RFI)報導,港府於10月20日公布7月至9月的失業率為3.9%,創下三年新高,但港府並沒有停止輸入外勞,也沒有針對性政策以緩解失業問題。財政司司長陳茂波16日出席電台節目時則表示,香港第三季經濟表現良好,股市與樓市交投活躍,旅客人數增加超過一成。他預期,在市面氣氛良好之下,隨著經濟進一步發展,市民的消費信心提升,失業率有望從現時升至3.9%的位置獲得緩解,甚至回落。
陳茂波還說,香港部分行業受惠於經濟轉型,勞工與福利局已經為受影響者提供培訓班,協助他們進行行業轉型。
雖然政府高層出面信心喊話,但經濟學者卻抱持不同看法。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指出,經濟復蘇主要集中於金融業,大部分行業仍面臨著裁員問題,不能夠樂觀認為經濟增長必然能解決失業。
關焯照建議,港府推動銀髮經濟,並增加政策引導,讓市民能留港消費,進而帶動其他行業經濟復蘇。
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則表示,香港經濟受惠於金融業復蘇是無可爭議,但建築丶餐飲與零售等行業的失業率高企,原因是關於輸入外勞政策丶港人北上消費及新興科技導致部分職位永久消失。不可以簡單以「經濟好轉帶動消費和就業」的傳統思維來分析。
莊太量指出,如果香港輸入外勞政策沒有改變,港府不應該指望單靠培訓幫助從事建築丶零售與餐飲的人士轉型至科技等新行業,此頂多「把建築業從員工轉為外賣平台送餐員」,仍有一些本地工人因為政策與市場環境不同,難以跨行就業,無法重新進入勞動市場。
針對如何應對結構性失業問題,莊太量表示,港府要提出新思維與政策,例如向輸入外勞的僱主徵收外勞稅,成立基金發放給受到外勞政策影響的建築工人,或者向想轉型的工人提供補貼,並協助其學習科技技能,甚至是轉型成為YouTuber等。
在此之前,莊太量也曾在受訪時表示,港府需要制訂對策,協助重災區行業來緩解失業率繼續上升的問題,如果特定行業的失業率高於7%,港府就必須介入,以及暫停在重災區行業輸入外勞,重新將勞工政策向港人傾斜等。
針對失業率創下三年新高,經濟學者葉秀亮教授曾在財經訪談節目「財策相對論」上表示,他認為失業率不會只有4%,最起碼會超過5%,可能是5.5%、6.5%,甚至更高。
葉秀亮還認為,未來將有更多問題會陸續爆出來,以樓價來說,並不會一下子下跌太多,而是會先跌一層,接著再平穩一段時間,後續再接著出現壞消息,會再跌一層,接著又再平穩一層。如此的情況會「磨死你」,且會持續很多年,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葉秀亮又認為,倘若不調整,香港就會面臨更長時間的經濟衰退。他指出,如果樓價與租金能夠一次性調整到位,就有可能會快速恢復到完全就業的狀態,可是現實並非如此。
葉秀亮指出,因為目前沒有人願意主動減租或減人工,因此不排除未來會出現大量失業的狀況,屆時工資才會往下調,隨之而來的則是大量空置,並導致商舖租金下降,屆時物價也才會調整。所以,他對未來感到較為悲觀,並預測此種狀況可能會持續至少5至8年,甚至不知道何時才能改善,因此他認為目前要加速調整,「早死早超生,早重生」。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