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青海上万农民卖血维生

发表:2002-04-04 02:0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中国时报报道,甘肃天祝县东坪乡和青海省乐都县、民和县的芦花乡、马营乡、马厂乡及北山乡等五个乡的农民中,约有一万左右的农民有卖血史或常年卖血,卖血所得收入是这些农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当地农民卖血经常凌晨三点就要起床,步行四个小时到甘肃兰州市内的采血站;一般来说,早上七时三十分,采血站的工作人员就开始抽血化验,大约三小时后,符合条件的农民开始抽血,一次抽六百CC,所得到的报酬是每人八十元人民币的营养补助费,中午还有一顿免费的稀饭馒头,此外,每人还能拿到八两白糖和二两茶叶。

青甘交界的农民自嘲:“早晨是洋、中午是芋、晚上是蛋,全天吃的是洋芋蛋(马铃薯)”,卖血五个乡的农民平均居住在海拔两千两百至两千七百米的山上,由于连年旱灾,马铃薯是当地最重要的经济作物,同时也是当地农民主要口粮。

甘肃境内的东坪乡去年年人均纯收入只有六百二十元,青海境内的四个乡情况更糟,只有四百四十元左右的年人均纯收入,因此,除了少数有人在外打工的家庭和身体不适合卖血的农民外,绝大多数家庭都有人常年卖血,有些人甚至卖血长达数十年,还有人快七十岁还卖血。

被青海及甘肃省界分割的乐都县芦花乡转花湾村有四十多户,其中三十五户在卖血,六十一岁的李守中是年龄最大的卖血人,他卖血已有十九年;今年一月,采血站不再买他的血,家里改由大儿媳妇“接班”卖血。老人说,他卖出的血“足足有两大水缸”。

转花湾村的陈邦顺则是靠卖血供儿子上大学,四年来,他总共给儿子六万三千五百元,至今还欠人一万多元,而这些钱八成是靠夫妇两人卖血得来,但是,已在北京工作的儿子去年十月给家里写了一封信后,到现在音讯全无。

按规定,采血要有一定的间隔,但陈邦顺每次花十五元,委托被称作“血头”的中介人办假的“无偿献血证”,藉以密集地卖血,按照当地行情,四百CC的血液价格是一五○元到二四○元,血浆的价格则是八十元。

就连转花湾村村长赵万柱都靠卖血维生,他表示,不卖血怎么活,乡里一年给一百元的工资,除此之外,就是种土豆(马铃薯),这年年干旱,小麦没有收成,土豆也卖不了几个钱,只能去卖血了。

上述五个乡的卖血风气,除了穷之外,也与他们传统的观念有关,从六十年代起,当地的部分农民就偷偷到很远的县城里卖血,村里的农民看到依靠自己的身体还能养家,而且无需任何技术、投资就可以得到酬劳,几十年来,当地农民就形成了这种“以血养家”的意识,并且把这种观念传给下一代,就连当地的年轻人没钱喝酒都要到抽血站卖血换酒。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