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画圈的人

发表:2002-08-19 20:46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在机关里呆过的人可能知道,单位里的文件后面往往会印上几个领导的名字,那意思就是 文件送这几个领导审阅。要想知道这文件谁看过,谁没看过,只要看名字上是否被画了圈 就知道,所以便有领导“圈阅”一说。至于那领导是否真看过,是否认真看过,就只有天知道了。
据说,画圈的始作俑者是宋代著名宰相、文学家王安石,表示的意思就是“知道了”。我曾对王安石的这个发明很好奇,不过我更好奇的是这种方式为何能够大为流行。我曾有过一个猜想,只因没太大把握一直不好意思说出来,那就是领导日理万机,画个圈要比签上名 字省许多力气。
中国的文化史上,画过圈的人无数,但以著名程度而论,能与王安石画圈匹敌的却是屈 指可数。在我看来,鲁迅笔下的阿Q可以算一个,虽然阿Q是个文学典型并非现实人物。 阿Q被押赴刑场,一辈子没正经过的阿Q,在死刑判决书上却认真了一回,努力画了个正圆 --签字画押,砍头只当风吹帽了。这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寓意就不多说了。
20世纪末,中国又出了个足以传世的画圈故事,故事的主角是陕西老农杨志发。
1974年3月,陕西临潼县农民杨志发等人为抗旱挖井,结果挖出一堆兵马俑俑头和俑身陶片。这杨氏似乎冥冥中注定要成为喜剧式的历史人物,他先是因为这个伟大发现被县里奖励了三十多元钱。而他把这笔钱交给生产队长后,生产队长作出了那个年代特有的裁决- -奖励每个村民四个工分,每工分折合一角八分钱,杨氏因此得到了七角二分钱的奖励。
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到西安参观兵马俑。这时兵马俑博物馆早已蜚声世界,财源滚滚。它的发现人杨志发仍在下河村当他一文不名的农民。然而,谁也没想到,就在这时克林顿求见兵马俑的发现人,就这么一个不可预知的事情彻底改变了老农民杨志发的命运。
陕西省有关方面火速请来杨志发,让他穿上新衣去见克林顿。克林顿见了杨志发就请他为自己签名。有趣的是,杨志发大字不识一个,不肯签名。在工作人员的劝导下,更令人发噱的场面出现了,杨志发哆哆嗦嗦在本子上画了三个小圆圈。
克林顿望着三个圆圈叹道:“你真不简单,在地上打个圈就打出了世界奇迹,真该请你去美国多打几个圈。”
喜剧就此一发而不可收。
接着,上头指示安排当地最有名的书法家教杨志发练了几个月书法--专练签名。
接着,杨志发被任命为兵马俑博物馆名誉馆长,据说月薪高达8000元人民币;据说如今年逾七十的杨志发如果每月在馆内坐馆10天,为中外游客签名,还可另得5000元津贴 ……
在这三个画圈的故事中,三个人正好扮演了三种不同的角色。王安石演的是正剧,阿Q演 的是悲剧,杨志发演的则是喜剧。
我曾想,如果发现兵马俑的是个文物专家,故事会怎样发展?
最可能的情形是这样的:克林顿求见的文物专家彬彬有礼地介绍发现过程,然后在克林顿的本本上签上名字,然后陪同克林顿参观博物馆,然后共进一次午餐或晚餐,之后就没他什么事了。
把三个画圈的人放在一起,已经能让你知道什么叫命运了,而老农民杨志发恰恰因为是文盲而成为一个喜剧式的历史人物,恐怕更会让你领悟甚至感叹什么叫命运。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