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中国:“马悲鸣”现象

作者:BBC中文网记者魏城 发表:2002-09-16 17:4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最初注意到"马悲鸣"这个名字,还是在我刚到北美的时候。那时阅读海外的民运杂志《中国之春》以及随后的《北京之春》,经常看到"马悲鸣"这个名字,因为他写的文章的观点与这两本杂志的主流观点不太一样,文风也别致,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幽默?顽皮?标新立异?玩世不恭?说不清楚,总之,比较独特、扎眼,所以印象也就比较深刻,虽然有些观点我颇不以为然,但仍喜欢读他的文章。

后来,他的名字在这两本杂志、乃至于海外其它的传统中文媒体上越来越少见到了,最终似乎泥牛入海,消失于无影无踪。不知何故,但作为读者,我总有些怅然。

再现网坛

再后来,这个地球村中出现了互联网,出现了网上论坛,出现了既不需要政府审查(中国大陆例外)、也不需要编辑把关、完全由网民自己"贴帖儿"、被某些"文化精英"贬之为"厕所文化"的网上聊天室,也就是在这个有赞有毁、见仁见智的全新的网上时代中,"马悲鸣"的名字又出现了,随着千千万万个"牛悲鸣"、"驴悲鸣"、以及其他的什么"悲鸣"们一起出现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才第一次知道,"马悲鸣"这个名字不是真名,而是笔名。有趣的是,马悲鸣似乎把自己的使命专门定义为"挑战主流"、"挑战权威"、甚至"挑战名人",而且似乎乐此不疲。举例来说,当海外中文媒体的"主流舆论"似乎都在抨击中共时,马悲鸣却故意为中共"评功摆好",尽管他以前也写过把中共骂得"狗血喷头"的文章;当海外华人圈子的"权威人物"大多都是民运人物时,马悲鸣就专门挑某些民运明星的毛病,甚至矢志要"扫荡民运"......

自然,在挑战的过程中,马悲鸣自己也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名人",也受到别人的挑战、甚至揭底儿,有人专门网上"贴帖儿",大揭"马悲鸣"的真名实姓、隐私家丑等等,有人则因他的"扫荡民运"的使命而给他戴上了一顶"中共网特"的帽子。马悲鸣似乎也不急不恼,不回不应,继续他的以主流、权威、名人为假想敌的嬉笑怒骂的网上游戏。

重要的是他的存在

马悲鸣为何如此潇洒?用他的话说,这就是网上时代的"便利之处":他顶着"马悲鸣"的假名,与真名实姓的名人对垒叫战,"你在明处,我在暗处",拳脚未至,胜负已判,尽管也有人揭他的底儿,但网情凶险,真假难辨,网民既无心、也无暇去辨什么真假,网上一游,只为观戏取乐,当然取乐之余,也在分析、判断:在网坛上,身份、名气、人品、来历等等外在的东西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网上文字的份量和质量。这也就是为何某某名人在传统媒体上不可一世、但在真正反映某些民意的"厕所论坛"上却成为网民笑料的原因所在。而对"马悲鸣"来说,尽管网上骂他的人不少,但欣赏他、为他捧场、在网上与他称兄道弟、甚至亲切地称他"老马"、"马爷"的人也颇多。

但我仍然觉着,骂他是"中共网特"的人和赞他为"网上大侠"的人似乎都没有把握"马悲鸣"存在的意义。我至今仍然不敢苟同他的许多观点,也不赞赏他的某些行文走字,但对我来说,这些都不重要,我甚至不关心他在真实生活中的人品、操行究竟如何,重要的是他的存在,他在某个潮流铺天盖地涌过来时单枪匹马挑战的勇气,他嬉笑怒骂地撕破某些精英"满嘴民主大义、一肚子男女私情"面具的潇洒,他毫不客气地拨开美丽但玄虚的道德、激情的迷雾、还之以丑陋但真实的常识、事实的"庐山真面目"的坦率,在传统媒体的讲坛多数都被言不由衷的精英们把持的今天,尤为可贵,也更加凸现民间网坛的价值。

已成为一种"现象"

其实,网上"马悲鸣"已经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个人故事,而已成为一种现象。在一个名为《海纳百川》的海外中文网站上,就有无数像"马爷"这样的网上写家,有的人如芦笛、林思云、徐仰药等人,还在这个网站上自贴己帖,汇集成册,出了网上文集,他们的某些文章甚至经常被"传统媒体"转载。

这些网上"牛悲鸣"、"驴悲鸣"们似乎都有这样的特点:大多数人顶着个假名(雅称"笔名"),有着一份另类的糊口职业,不悲则不鸣,之所以网上行走,一不为稿费,二不为虚名,只为畅所欲言地"表达"。

我曾经问过一位时常"客串"《海纳百川》网站的"网侠":"你为什么隐姓埋名地行走网上?"他说:"不为别的,只为了能够无忌无讳、痛快淋漓地表达。"

难怪某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把这种"表达欲"列为人类的基本欲望之一,但这也是为控制传统媒体的"文化精英"们所痛心疾首的地方:互联网时代的网上论坛不仅剥夺了政府的新闻检查权,也剥夺了精英的枪毙稿子权,而且,匿名则无忌,无忌则胡言,所以有人不屑地把网上论坛斥之为"厕所"。

的确,海外中文网坛上有人身攻击、秽语脏言、痴人说梦、疯子哭天,但也有匹夫忧国、仗义执言、寓教于乐、地北天南,这就是网上时代的现实和特点,与昔日传统媒体或由威权政体操控、或由精神贵族垄断不同,网坛只不过是把现实社会中雅俗共处、鱼龙混杂的真实搬到网上罢了。

可惜的是,在频频传来封网消息的中国大陆,网民们还无法领略这种真正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网上言论世界,中国大陆的"马悲鸣"们即使有心、有魄,也无力、无缘享有那种"有悲即鸣"的潇洒。

容忍异端,说易行难

BBC第一电视台最近一期"现场问答"(QUESTION TIME)节目的主题是伊拉克问题,场面精彩,可圈可点。节目邀请的众多嘉宾、包括英国阁员,都为美国外交政策辩护,反而是一位美国作家却毫不客气地批评自己国家的伊拉克政策,即使在场内某位听众的"你不喜欢美国就搬到远东去"的诘难下也未曾胆怯,他的执着和勇气最终还是为他赢得了其他听众的鼓掌喝彩。

我想,听众对他的鼓掌喝彩,并不一定就是赞赏他的观点,而更多的是赞赏他的勇气和鼓励他的存在。

看完这个节目,再联系到"马悲鸣"现象,使我再次思索言论自由的真谛。在诸如攻打伊拉克这样的容易引起美、英民众群情激昂的话题上,像"异端"、"少数"、"独排众议"这类字眼似乎更为珍贵,也更能检验什么是真正的言论自由。

"我也许不赞成你的观点,但我要坚决捍卫你表达你的观点的权利。"──忘了这是谁说的名言了。但可惜的是,对有些人来说,这句话似乎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