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舜与象的故事

发表:2004-12-14 18:18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震惊世界的三星堆文化至今仍然有许多未解之谜,是谁创造了三星堆文化?他们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了?
目前,学术界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是蜀先王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创造了三星堆文化。三星堆器物坑出土的独具特色的凸目青铜大面具,可能就是蚕丛的造型,或者是烛龙的造型。笔者相信,上述观点是有道理的,但并不是最后的答案。也就是说,我们今天仍然有必要寻找其它可能的答案。为此,笔者近日再一次深入研究了三星堆文化遗存的特点,并提出了一种新的信息解读,即三星堆文化揭示的乃是舜与象的故事。
一 、三星堆文化遗存的主要特征
1 、凸目青铜大面具,其造型特征主要是眼睛异形,以及耳朵特别大。
2 、与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同时出土大量象牙。
3 、青铜立人像手持之物脱落或腐朽,其为何物,众说纷纭。
4 、出土有金杖、金面罩,以及青铜神树。
5 、器物坑的器物掩埋过程,似乎比较从容,仿佛是在告别某个事件。
二 、眼睛异型的远古人物(或部落)
我国先夏时期的远古人物或部落,相传眼睛异形的有蚕丛、烛龙、仓颉、舜。那么,究竟谁最符合三星堆出土的宽1·38米的凸目青铜大面具的造型呢?
1 、蚕丛。《华阳国志·蜀志》:“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椁为纵目人冢也。”
所谓“目纵”,既可以解释为凸目,也可以解释为眼睛竖起来。我国西南古代少数民族中有一种习俗,即在两目之间的额上人为装饰出一只竖立的眼睛图案(好象二郎神的第三只眼),以显示自己的神异并成为该部落的标志,此种习俗一直流传至二十世纪初。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蚕丛的纵目,更可能是竖目。
此外,蚕丛氏的其它两个特点,一是养蚕,二是石棺。但是,三星堆的文化遗存,并没有特别显示出“蚕”和“石棺”的文化符号。据此,笔者认为凸目青铜大面具可能不是蚕丛的造型,而是另有所指。
2 、烛龙。《山海经》的《海外北经》和《大荒北经》记有:“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或作钟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暝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
所谓“直目”,既可以解释为向前方的凸目,也可以解释为垂直向上竖立的眼睛。《诗含神雾》称:“天不足西北,无有阴阳消息,故有龙衔(火)精以往照天门中。”也就是说,烛龙的特点是以烛光为照明,他的文化内涵即人工光源烛光的发明者和管理者。因此,烛龙的眼睛造型表现的正是烛光,而烛光只能是怪毕蛏系模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